入得书出得书回得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入得书出得书回得书

梁来娟

——我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中学梁来娟

语文,是一道诗意的风景.陈继儒说:“文章是案头之花鸟,花鸟是地上之文章。”花鸟组合成的风景永远值得人流连忘返。当一篇美文盛装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在特定的时空里我们如何与缺席的作者对话,倾听作者的诉说,进入新的认识结构呢?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同时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新时期阅读教学,学生的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自我提升才是阅读教学中绽开的花朵,它或浓香扑鼻,或清丽淡雅。而阅读教学的对象是文本,是作者在特定生活情境中语言文思,感悟的结晶。脱离文本,就脱离了语言文字学习的根基。新时期阅读教学要体现“入得书、出得书、回得书”思想,实现三者的和谐统一。

一、入得书

“入得书”即所谓“入乎其中”,它是真情与真情的交融,“故有生气”。这就需要读者深入文本,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由理解文本的表层含义,乃到触及文本作者的灵魂。

1.入得书,要求学生了解作者性情,了解作者写作文章的时代背景,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语言内涵及文章主旨。

课例:(七下语文第四课《紫藤萝瀑布》)

如果学生不了解那时作者刚刚经历过十年浩劫的文革时期,迎来了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的背景,就不能深刻理解作者为什么把看似柔弱的紫藤萝花写得如此透露生命的尊严。而此时比作者宗璞小三岁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做姐姐的自然焦虑悲痛,所以才有“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这样的感慨。

2入得书,要重视文本阅读。

训练语感,提高语言的敏感性,诵读涵咏,从节奏、轻重停顿、感情意蕴等角度加强朗读,从句式、修辞、炼字、表现手法等角度加强品读,要重视思维训练,咬文嚼字,断章析句,对关键的语段“字字句句打进人心坎里”的句子要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文字的真味。

课例:(七上语文十一课《春》)

师: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仔细揣摩下列词语回答问题。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景,你能说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吗?“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为什么放句末?)

学生(1)偷偷,钻,写出了小草的顽强

学生(2)“偷偷地”用拟人写出了春草在不经意时就出的感觉

学生(3)“嫩嫩的,绿绿的”放后强调小草的柔软,颜色,显得生机勃勃

学生(4)有作者惊喜的感觉

师总结:此句的拟人手法使文字具有了以上的表达效果,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

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深入体会拟人修辞的艺术表达之妙,以此来对学生进行语言的思维训练。

3.入得书,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之法”。

每篇课文都有其写作技巧,许多优秀的课文在写作技巧,语言表达等方面都有其值得借鉴之处。引导学生学习文本之法,应从大处着眼,要求不宜过细

课例:(七下语文《安塞腰鼓》)

师:笔者认为,如何谋篇布局是本文言语形式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安》成功之处,值得我们关注。从表面看,本文与本单元其他课文并无多少区别,可依时间分表演前,表演中,表演后三大部分。也是正、侧描写相结合,那么大家谁又能再来品读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呢?

学生(1)开头写表演前和结尾写表演后不只是为文章结构完整而写,而在于有意点染“静”以反衬腰鼓捶起来鼓手的活力和鼓声的闹猛,响。

学生(2)开头结尾并非只是为突出主体部分鼓手的活力,还用干净洗练之笔反衬主体部分的浓墨重彩。

学生(3)这与同是本单元的《观舞记》结构风格完全不同,《观舞记》中冰心发挥女作家细腻的特长,一开头就用一大串优美的语言来表达观舞后的惊喜,激动,吊足了我们的胃口,才缓缓拉开舞台序幕,让我们望眼欲穿。我更喜欢这种干脆爽快的写法

这种深入书本结构的研习,提高了学生对文章结构特点的把握。我想,对他们以后的写作也会受益匪浅吧!

课例(2)(八上语文第八课《台阶》)

师:“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总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处细节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1)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

学生(2)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师:好的细节描写就要这样能写出人物的形与神,让人印象深刻并加深读者对人物形象的了解。大家在自己的作文中也要有这样精彩的细节描写,它一定会成为你文章的亮点。

二、出得书

“出得书”,即所谓“出乎其外”,它是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故有高致”。

1.“出得书”需要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阅读教学中,有的学生擅长在生情并茂地朗读中发现,有的学生擅长在冥思苦想地品味中感悟,有的学生擅长在慷慨激昂地讲述中挥洒,有的学生擅长在心有灵犀地对话中倾诉......通过各具特色的阅读教学,学生沉积地部分被点燃,性格中独特的意识被唤醒,创造性思维被激活。就这样,通过新旧知识地融合,心灵地对话与碰撞,个性进一步凸显,从而新的知识,新的意识也随之产生。

2“出得书”,要在咬文嚼字的基础上,感悟文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语言才能使人成为作为人的生灵”文本阅读中对言语文字的形式感知开始,有力“激活学生的想象、情感理解、顿悟等内在的心理因素,引爆学生的思维,丰富而细致地读懂文本,感受文本的语言美,形式美,音韵美,人性美等。

课例:在教读《斑羚飞渡》时,学生通过揣摩关键语句“它们心甘情愿为下一代开通一条生存的道路”后,抓住了“下一代”这三个字,它揭示了“飞渡”背后的生命意义和原始动力,而这种动力来自于换取种族生存的神秘力量,不是肤浅的“牺牲”“奉献”所能涵盖的。由而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探讨。

A《斑羚飞渡》张扬的是一种危难之际迸发出来的生命力量,这种生命力量带有原始的粗犷豪迈,带有超越现实的奇伟瑰丽

B就像《旅鼠之谜》这一课中提到的当年老旅鼠为了给年轻旅鼠提供广阔的生存空间,奔向并葬身大海一样。

通过这一回合的探讨,实现了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师生对话和生生对话,放飞了学生的思想,训练了思维,对切实把握文章的内涵起了很好的作用。

3.“出得书”,可要求学生在阅读范围上和自己写作上去拓宽对文本的理解和在写作中超越文本。

课例(1)在教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可引导学生结合名著《朝花夕拾》来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鲁迅童年、少年时期生活的了解。

(2)在教读《五柳先生传》时,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整理你所读过的陶渊明的散文、诗句,根据你对陶渊明的了解,以“我眼中的陶渊明”为题,写一篇文章。

这样,学生要先复习整理掌握有关陶渊明的文章,做到“心中有丘壑”,又要加上自己对陶渊明的感知评价,写出有特色的文章,以此来超越文本。

三、回得书

“回得书”不是对“入得书”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入得书”“出得书”的基础上,体现对文本解读更高层次的追求:语言的巩固、能力的提高、情感的丰富。

“回得书”其方法可以有:朗读回味、学生小结、点拨引领……

课例:点石成金

(已接近下课)

老王本该就这样无声无息地在病床上死去,变成一具僵尸,化为一堆白骨。可是,他“直僵僵”地穿过街巷,他直僵僵地“镶嵌”到杨绛家的门框里,手里提着他不曾享用的好香油和鸡蛋,令人恐惧的悲惨,令人惊心的善良。

杨绛作家要让我们直面老王的不幸和善良。

自以为是的幸运者,如果这样的不幸仍旧在人间发生,你如何做到视而不见?你又如何能心安?——杨绛《老王》

学生无不唏嘘并陷入思考

点评:老师在语文课接近结束时,适度回归文本,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及思考。

“入得书”“出得书”“回得书”会让语文课更语文,让语文课更丰富、更鲜活、更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