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非手术治疗研究

付启春

付启春

(江苏省金湖县陈桥镇卫生院211628)

【摘要】目的:对保守治疗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间30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保守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了解患者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治疗痊愈的21例,占比例的70%;治疗有效的7例,占比例的23.3%;治疗无效的2例,占比例的6.7%。患者治疗前腹胀27例,治疗后腹胀4例;治疗前腹痛29例,治疗后2例,治疗前恶心、呕吐19例,治疗后3例;治疗前肛门停止排气、排便30例,治疗后2例,患者前后情况比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生肠道坏死状况。结论:非手术治疗在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能够减轻患者痛苦。

【关键词】腹部手术;肠梗阻:保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4-0175-02

肠梗阻是外科手术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患者临床表现多为腹胀、腹痛,严重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表现。对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来说,通常采用非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有研究表示,非手术治疗在术后肠梗阻患者中具有非常显著的疗效。为此,我院在2011年10月-2014年10月间对保守治疗在腹部手术后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4年10月间30例腹部术后肠梗阻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42.4±18.2岁,男性16例,女性14例。30例患者中胃肠手术11例,脾脏手术7例,胆囊手术12例。患者梗阻发生时间平均为术后2.1±0.5周,其中临床表现为腹胀的患者27例,腹痛患者29例,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者30例,恶心呕吐者19例,患者临床可存在多种不同表现。查体:患者肠鸣音均减弱,部分患者肠鸣音消失,患者均无肠型、蠕动波存在。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非手术治疗,常规禁食水,予以胃肠减压处理;经胃管灌注100ml67%的泛影葡胺,促进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同时进行消化道造影检查。予以相应的营养支持,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现象;对于严重贫血的患者予以输注相应血型的血浆;对患者进行防感染治疗,可采用头孢类抗生素和甲硝唑联合使用;予以质子泵抑制剂治疗,抑制患者胃酸过剩状况发生;可辅助中药清热通腹,同时予以腹部针灸、理疗。

1.3效果观察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调查,比较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改善情况。其中包括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同时对患者治疗过程肠道坏死情况进行调查。

1.4评价指标

痊愈:患者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肠胃通气,肛门排气,大便正常;有效:患者大便正常,肛门排气,但临床表现未全部消失;无效:患者保守治疗后临床表现无改善,肠胃未通气,转为手术治疗。

1.5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调查:30例患者治疗痊愈的21例,占比例的70%;治疗有效的7例,占比例的23.3%;治疗无效的2例,占比例的6.7%。

表1患者治疗后效果(n=30)

2.3肠道坏死情况:所有患者在治疗中均未发生肠道坏死状况。

3.讨论

肠梗阻是一种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主要以肠管的血供进行分类,肠内容物通过困难而无肠管血液供应障碍为特点的肠梗阻可以归咎于单纯肠梗阻,对于此种类型的肠梗阻可采取保守方式进行治疗[1]。但若患者病程发展为绞窄性肠梗阻时可先采用保守治疗,若无效再采用手术治疗。导致肠梗阻的因素非常多,例如肠道结石、粪便、息肉、肿瘤等等,对于术后的患者来说,非常容易出现术后肠道麻痹性肠梗阻[2]。

肠梗阻发生后,患者肠道内的气体、液体无法进行流通和交换,若患者肠道内粪便较多,还会出现发酵反应,进一步增加肠道内的气体,引发肠道膨胀,增强肠道蠕动状况。过强的肠道蠕动会导致患者出现绞痛,而气体大量堆积在肠道中还会导致患者食管上端括约肌反射性松弛,从而将患者吸入的气体吞入到胃肠道中,加速胃肠道中内容物的发酵速度,不断的增加胃肠道压力,进而将单纯性肠梗阻转变为绞窄性肠梗阻[3]。绞窄性肠梗阻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痛苦,严重者还会导致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状况,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以纠正患者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状况,同时予以患者胃肠道减压和防感染处理。抗生素治疗主要是针对肠胃内容物在发酵后容易产生真菌这一特质,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感染状况进行预防[4]。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有效抑制患者胃酸的分泌,减少胃液的刺激,降低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若患者临床中出现贫血则要予以输注血浆来纠正患者的贫血状况,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发展状况来决定不同的治疗方式[5]。

在我院的调查中显示,30例患者中治疗痊愈的21例,占比例的70%;治疗有效的7例,占比例的23.3%;治疗无效的2例,占比例的6.7%,2例患者在治疗无效后转为手术治疗。且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临床表现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且我院患者在治疗中并未出现肠道坏死状况。因此,可以认为腹部术后并发肠梗阻的患者采用保守治疗能够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认为并非所有术后肠梗阻患者均需要接受手术治疗,也并非出现肠壁坏死的患者才可以进行手术治疗,若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症状迟迟未有改善则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此外,若患者临床中出现心率加快、体温增高、腹肌紧张且存在固定压痛点和反跳痛点则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总的来说,非手术保守治疗在腹部手术后并发肠梗阻患者中的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表现,降低患者痛苦。但在治疗中仍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对于久治不愈的患者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参考文献

[1]覃文安.肠梗阻早期确诊非手术治疗186例[J].基层医学论坛,2014,18(08):968-969.

[2]王天.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0例诊疗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3,17(02):171-172.

[3]尚鹏,张勇,王建华,等.内镜与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1,14(7):582-584.

[4]赵玉杰,吕岳,张晓.十二指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体会[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1,16(10):733-734.

[5]王珏儒,曲林林,张炳远.腹腔镜联合十二指肠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2,17(1):5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