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药联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方案疗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四药联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方案疗效评价

王永雄张定荣刘建军何萍

王永雄张定荣刘建军何萍(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中医院放化疗科628400)

【中图分类号】R96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31-0288-02

【摘要】目的评价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胃复安、托烷司琼四药联合防治化疗性恶性、呕吐疗效,毒副反应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用盐酸托烷司琼2Mg+0.9%NS100Ml化疗前后30分钟静脉滴注;苯海拉明10Mg化疗前后30分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10Mg+0.9%NS20Ml于化疗前20分钟静脉推注一次;胃复安片15Mg口服一日三次。防治恶心、呕吐用药物天数与化疗用药物天数相同。化疗已毕出现的恶性、呕吐反应,可选用胃复安+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联合止吐。结论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胃复安、盐酸托烷司琼四药联合可降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率,获得了CR为68.1%,CR+PR为89.4%的较好疗效,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有利于肿瘤患者顺利完成相关治疗。

【关键词】四药联合防治恶心呕吐化疗不良反应

随着肿瘤内科的快速发展以及化疗的广泛开展,临床上,约80%的恶性肿瘤患者都参与了化学治疗。化疗导致恶心、呕吐、厌食等不良消化道反应较为常见。部分患者往往因为较强烈的恶性、呕吐反应而放弃肿瘤相关性治疗,最终导致肿瘤疗效较差,故防治处理好化疗性恶心、呕吐反应越来越被临床医生重视。我科采用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胃复安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化疗性恶性、呕吐方案,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8年1月—2012年4月选取94例恶性肿瘤患者,男53例,女41例,岁数在24~73岁,平均岁数57岁,其中食管癌45例、胃癌13例,肺癌10例,结直肠癌8例,宫颈癌7例,鼻咽癌4例,软组织瘤3例,卵巢癌3例,睾丸精原细胞瘤1例,所有病例均通过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KPS≥60分,WHO评分为0-2分,预计生存时间>3个月,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肺储备功能基本正常且无活动性、消化性溃疡,无颅内压升高,肠梗阻和其他理由所致的呕吐。根据恶性肿瘤的种类选择相应的化疗方案,均含有中高级致恶心、呕吐化疗药物顺铂,奥沙利铂,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伊立替康,达卡巴嗪,吉西他滨,阿霉素,多西紫杉,紫衫醇等药物。

1.2方法

1.2.1止吐方法用盐酸托烷司琼(山东罗欣)2Mg+0.9%NS100Ml化疗前后30分钟静脉滴注;苯海拉明10Mg化疗前后30分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10Mg+0.9%NS20Ml于化疗前20分钟静脉推注一次;胃复安片15Mg口服一日三次。防治恶心、呕吐药物天数均与相应化疗用药天数相同。化疗已毕出现的恶性、呕吐反应,选用胃复安+地塞米松或地塞米松+苯海拉明联合止吐。

1.2.2不良反应处理方法

对便秘,食欲差,头昏痛,乏力,直立性低血压,锥体外系反应以及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用辩证施治法采取中医药治疗,并给予营养、支持、对症处理。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恶心、呕吐分级

依据WHO标准:0级无恶心呕吐;1级恶心;2级一过性呕吐;3级呕吐需要治疗;4级顽固性呕吐,难以控制。

1.3.2恶心、呕吐表现形式

1.3.2.1预期性恶心、呕吐它是一种条件反射,实属心身疾病的范畴,多与心理因素有关。

1.3.2.2急性恶心、呕吐化疗药物使用后24小时内即出现的化疗药物性恶心、呕吐,多数在化疗药物药物使用后1-2小时出现。

1.3.2.3延迟性恶心、呕吐化疗药物使用超过24小时后出现的呕吐或化疗持续性呕吐。

1.3.3疗效评价标准

完全缓解(CR):0次/d;部分缓解(PR):1~2次/d;轻微缓解(MR):3~5次/d;无效(F):>5次/d;总缓解率=CR+PR。

1.3.4止吐药物不良反应分级:无:无不良反应;轻:轻度不良反应,不需处理;中:中度不良反应,需处理,不影响日常生活;重:重度不良反应,需处理,影响日常生活。

2结果

94例患者均完成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胃复安联合托烷司琼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方案,根据肿瘤治疗原则并顺利完成3-6个周期化疗方案。

2.1恶心、呕吐表现形式

预期性恶、心呕吐10.6%(10/94),急性恶心、呕吐31.9%(30/94),延迟性恶心、呕吐24.5%(23/94)。

2.2恶心、呕吐分级

0级33.0%(31/94),1级16.0%(15/94),2级19.0%(18/94),3级23.4%(22/94),4级8.5%(8/94)。

2.3疗效评价标准

CR为68.1%(64/94),PR为21.3%(20/94),CR+PR为89.4%(84/94),MR9.6%为(9/94),F5.3%为(5/94)。

2.4不良反应

便秘19.1%(18/94),头痛8.5%(8/94),直立性低血压4.3%(4/94),锥体外系反应3.2%(3/94)。

3讨论

恶性肿瘤是常见病、多发病。随着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人们的不良生活方式,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还在呈上升趋势,现已成为城市首位死亡原因。

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化疗已成为治疗恶性肿瘤的第三大有效手段。目前,化疗治疗肿瘤的治愈率为5%[1]。恶心、呕吐是化学治疗中最常见的胃肠道毒副反应,而且绝大多数化疗药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反应可以导致患者食欲差,电解质紊乱,体重下降以及被迫中断治疗,所以处理好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是内科治疗恶性肿瘤的关键。临床研究发现,影响恶心、呕吐消化道反应因素有:化疗方案,药物剂量以及给药方式,心理因素,年龄,性别,一般情况,有无消化道疾病,有无饮酒及吸烟史,有无放化疗史,有无昏晕病史等。但是,目前化疗导致恶心、呕吐反应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有学者[2]认为中枢系统的两个区域与呕吐反射直接有关,其中,一个为延髓的呕吐中枢,另一个是中脑的化学感受器触发区。

预期性恶心、呕吐多与心理有关。苯海拉明作用于呕吐中枢而止吐,对中枢神经活动的抑制引起镇静催眠作用,还可以对抗胃复安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胃复安为多巴胺第2(D2)受体拮抗剂,即通过阻滞多巴胺受体而使延脑呕吐中枢受抑制,同时还具有5-羟色胺第4(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对中枢其它部位的抑制作用较微,有较弱的安定作用,较少引起催眠作用。地塞米松用于预防化疗药物致呕吐治疗疗效肯定,但作用机制还不完全十分清楚,可能是使催吐化学感受区稳定受体膜稳定化。也有学者[3]认为地塞米松可行的止吐作用机制大概与调节前列腺素释放相关,它与其他止吐药物组合时具有协同作用。通过抗炎及抗毒素作用,减轻了外周神经的损害,保持了正常的胃肠动力,从而减轻了迟缓性呕吐。通过临床分析研究表明,控制好预期性,急性恶心呕吐,就有利于延迟性恶心、呕吐的控制。

托烷司琼是外周神经元和中枢神经系统内5-HT3受体的高效、高选择性竞争拮抗剂。抗癌药物或放疗可激发小肠粘膜的嗜铬细胞释放5-HT3,诱导呕吐反射,造成恶心和呕吐。本品能选择性地阻断该反射中外周神经系统的突触前5-HT3受体的兴奋,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对调节传入迷走神经的5-HT3可能有直接作用[4]。

单一止吐药物往往只能明显阻断其中某一个环节,发挥其相应的药理作用而达到治疗目的,但疗效往往较差。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反应往往是多个因素导致的结果。根据苯海拉明、地塞米松、胃复安及托烷司琼的作用机制不同,药物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及方式不同,我们在临床治疗上常采用多药联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可以起到互补、减毒、增效的作用。我科采用四药联合防治化疗性恶心、呕吐,获得了CR为68.1%,CR+PR为89.4%的较好疗效,并与国内学者[5]报道结果相近,值得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胡逸民,主编.肿瘤放射治疗学第四版.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9.2.

[2]高文斌,王若雨,梁文波,主编.肿瘤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263.

[3]徐兵河,周际昌,周爱萍.昂丹司琼(齐鲁).预防顺铂所致呕吐的3期临床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7,195):358~361.

[4]孙燕,主编.抗肿瘤药物手册.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01.

[5]傅强,王雅杰,宋三泰,谢广茹,侯梅,刘基巍.国产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防治肿瘤化疗所致恶心与呕吐的II期临床研究[J].中华癌症杂志,2007,17,6):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