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输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临床输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探索

张曙光向红亮卢维毅

张曙光向红亮卢维毅(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输血是现代医学中很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既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也同时让患者有获得各种不良反应的危险,这些不良反应严重时是可以危害患者生命的。因此要明确输血在临床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安全问题和管理问题两方面,了解掌握引起输血产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加强对输血安全的管理,提高输血操作技术的水平,增加输血治疗时的安全度,减少输血和输血后造成的不良反应,以确保临床上所用血液的质量和安全,以及供血者和受血者的人身安全。

【关键词】输血问题;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R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5-0207-01

近代医学随着科学不断发展而迅猛进步,临床输血占据了救治工作中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社会及人们越来越关注输血的质量和安全问题[1]。但是,在临床输血中,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体制,还是资源的利用、保存,输血的标准、规范、血液的质量安全等都还有很多缺陷不足及问题存在。因此,应该探究在实际情况中,加强对输血的管理机制,做好输血资源的科学合理分配,血液的合理有效应用,保证输血的质量和安全度,提高输血操作技术的水平,减少输血和输血后造成的不良反应,从而确保受血者和供血者的人身安全。

1.输血存在的危险

1.1输血反应

输血反应是指给予患者的血液或者任何血液制品产生的任何意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56%[2]。一般分为败血反应、溶血反应、发热性反应、过敏性反应、和输血相关的急性肺损伤、免疫抑制、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以及其他,其中溶血反应占据最多。

1.2输血传播疾病

输血可以传播疾病,是指献血者提供的血液中含有不定量的病原微生物,通过输血引起受血者的感染,从而令患者生病。病原微生物可以是细菌、病毒等。输血可传播的疾病包括艾滋病、丙型肝炎、乙型肝炎等,其危险性与输血的次数、输血的量成正相关[3]。由输血引起患者获得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等肝炎的概率大概在2.5%-28.1%。如果受血者是出于妊娠期的怀孕妇女,当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后,可能会导致腹内胎儿也被感染,会大大增加胎儿的致畸率和致死率。如果受血者是骨髓移植的患者,当其感染了巨细胞病毒后,会大大提高其病死率。除了巨细胞病毒,还有SARS病毒、TTV病毒、新克-雅氏病毒等都与输血安全相关。

2.输血管理存在的问题

2.1输血的管理组织不健全

管理组织不够健全包括临床上输血管理、区域输血管理以及医院内部的管理不够健全。医护人员不能明确输血的各项适应症,导致血液资源不能合理分配。

2.2输血的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血库即输血科和检验科之间工作分配有交叉性,科室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范围不够明确,内部管理层面的资源分配不合理等。不能按规章制度所要求的采集血液样本,保存及处理未用和不能用的血液。

2.3高素质的管理人才数量不足

管理输血质量的医护人员中,高职称、高学历、高技术水平的人数量明显不足,对临床输血知识及相关操作技术掌握不全面,能力偏低,无法进行科学合理化的输血技术操作。

3.解决方案

3.1严格遵守输血管理的原则

针对上述两大方面的问题,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输血管理体制是解决上述问题的首要任务。要严格遵守输血管理的原则[4],其内容是科学合理化的分配血液资源;采用分级管理和分类指导的模式;坚持质量第一、服务第一,力求可持续发展;管理体系结合运行、监控、实施、评价和改进这五点,力求保证输血的系统性、科学性、综合性和适宜性。

3.2严格把控输血的适应症[4]

医护人员应明确占我输血适应症的内容,以防止“营养血”、“人情血”、“保险血”、“安慰血”的出现。输血的适应症包括:血库应将库存血液优先给予急救治疗或者输血量>600ml/次的大手术;对于手术用量<400ml的患者或者血红蛋白>9g的患者,除了患者亲友的互助献血外,原则上对其申请用血不予批准;对于一般性的输血,能够不输血的则选择不输血,若患者或其家属强烈要求时,则选择血液代用品替代或者患者亲友的互助献血;对于慢性消耗性的疾病、脑死亡、频临死亡、晚期肿瘤的患者,若家属强烈要求输血,在原则上选择亲友的互助献血。无论什么情况,输血需严格遵照原则和适应症,坚决杜绝浪费现象,减少那些没有必要的输血,以求科学合理分配血液资源。

3.3规范临床输血

为减少输血存在风险,保证受血者接受的血液的安全度,输血前,医护人员应仔细检查配血的报告单和血袋标签上的各项内容,包括受血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病房、床号、血型、过敏史等,确认无误后,要求患者或者其家属在报告单上签字同意,然后用严格消毒后的标准输血器为患者输血。血液保存也需要注意,确定要给予患者使用的血液尽快使用,不要擅自储存血液,也不能放入普通冰箱冷冻保存。使用前医护人员应该摇晃血液袋,使血液袋内的血液均匀混合,但摇晃力度不宜过大,以免毁坏血细胞等血液成分。对于供血者的选择,也要进行严格筛选,包括其是否有艾滋病、乙肝等病史,供血者自身的身体情况是否符合献血标准等,以保证所供血液的安全性。

3.4提高输血医护人员的素质

在工作时,实施输血的医护人员应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术知识,熟练准确的操作能力、严谨正确的科学理念以及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工作中将病人的一切放在首位,耐心、认真的给予供血者和受血者服务,保持安全第一、认真工作的工作理念。因此,医护人员除了要不断学习掌握一些基础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新型输血的相关知识,还要勤思考,多动脑,观察分析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加强对输血的管理,保证血液的质量及安全,减少输血和输血后造成的不良反应,可以保证临床上用血的安全性,也对临床治疗会有很大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云仙,王云丽.我院临床输血存在的不足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53-254.

[2]董玲,李迪,侯素珍.关于输血问题的几点思考[J].内蒙古中医药,2012,10:131.

[3]李乃鱼,郭建勋,李栓林.临床输血管理现状调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9,16(5):85-87.

[4]朱梦伟.临床输血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6):342-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