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 1

针灸中药结合治疗肠易激综合症

时光宁继强

时光宁继强(内蒙古乌兰浩特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科137400)

【中图分类号】R2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4-0431-02

肠易激综合症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解释的症候群。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肠易激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药物、情绪紧张、食物不耐受、结肠运动功能异常、小肠机能障碍及食管、胆囊运动异常等因素有关,其中肠道功能的改变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大便常规及培养、钡剂灌肠、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均无肠道器质性病变发现,病理学检查也无异常,肠易激综合征为良性疾病,虽然不危及正常生命和健康,但患者主观痛苦较大,多数经治疗后病情好转,常易反复发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主病例全部为门诊患者共75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53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63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3年。

1.2诊断标准1986年我国制定的IBS临床诊断参考标准为:

1.2.1以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为主诉,伴有全身性神经症状(症状持续或反复超过3个月)

1.2.2一般情况良好,无消瘦及发热。

1.2.3多次粪常规及培养(至少3次)均阴性,粪隐血试验阴性。

1.2.4X线钡剂灌肠检查无阳性发现,或结肠有激惹征象。

1.2.5结肠镜示部分患者运动亢进,无明显黏膜异常,组织学检查基本正常。

1.2.6血、尿常规正常,血沉正常。

2治疗方法

2.1中药治疗

根据患者病情中药治法以疏肝解郁为主,兼调脾胃。方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临证加减

2.2针灸治疗

2.2.1艾条温和灸足三里、天枢治疗

2.2.2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隔姜温针,并随症配穴

2.2.3每日针灸治疗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每12天为一疗程,间隔3天,进行下一疗程。一般两个疗程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治愈:症状消失,治疗后无复发。好转:症状消失后,半年内复发。无效;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3.2治疗结果

痊愈26例(34%),好转48例(64%),无效1例(2%)。总有效率为98%。

4典型病例

患者李某,女,51岁,无职业。2006年3月14日就诊,主诉:腹胀,两胁肋疼痛,半月余。病史9年,曾于长春、北京等地就诊,均诊断为“肠易激综合症”,口服中药后缓解,但仍反复发作,发病间隔最长为3个月,最短为半月左右,此次发病与上一次发病间隔2个月。收住院后,每日予以疏肝解郁健脾和胃中药一剂,分早晚服。艾条温和灸双侧足三里、天枢20分钟,隔姜温针中脘、气海、大肠俞、关元、三阴交、大肠俞、上巨虚等穴位,临床随证加减。针灸后取理肠敷脐散(白术、白芍、蛇床子、延胡索各2份,黄连、淫羊藿各1份,研粉)填充于神阙穴,以防过敏胶布帖敷,留至第二日针灸时取出换药。该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出院,症状消失,随诊3年无复发。

5讨论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的“腹痛”、“便秘”与“郁证”范畴。从病变的部位来看,虽病在大肠,但主要与肝的疏泄有密切关系,其次与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病因病理可以概括为:情志失调而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引起肠道气机不畅,肠腑传导失司;或因中寒日久,脾阳虚弱损及肾阳,阳虚不能温煦中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本治疗方法,意以中药调其本疏肝解郁,理气导滞,以针、灸及敷脐等治法法醒脾健运,暖胃消滞,针药合用,标本兼顾,从而达到消胀,止痛,导滞,防止复发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汪慧敏.中药贴敷神阙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上海针灸杂志,1998,17(3):22-23.

[2]段彩琴,李爱萍.温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中国针灸,2001,21(4):226.

[3]杨清山,方吉.敷脐散治疗肠易激综合征77例.中医外治杂志,2002,1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