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3

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探讨

文才华

文才华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南宁530021)

【摘要】医院药事管理是以服务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为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而开展的药学技术服务和相关的药品管理工作。而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作为掌握医院药事管理情况的重要手段,必须建立健全相关评价指标体系,以及时发现和改进药事管理中的不足,为全面提高医院医疗卫生水平和服务质量提供可靠依据。本文从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的必要性入手,对其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探讨。

【关键词】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

【中图分类号】R197。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371-02

一、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的必要性

所谓的医院药事管理评价具体是指对医院的药品管理部门所具备的相关能力达到的具体程度所进行的系统性检查,这里所指的能力为满足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要求的能力,可将该能力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药品质保体系、合理用药促进体系以及提供药学服务的水平等等[1]。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建立与我国基本国情和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相符合的质量评价体系非常必要,这种必要性具体体现如下几个方面上:其一,该体系的建立是检查国内医院药学部门各项规章制度具体执行情况的客观需要。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药学部门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及时了解和掌握,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对医院管理的监管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而且还能为医院管理者制定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这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利益[2];其二,该体系的建立是提高医院自身质量和临床用药安全的有效途径。通过医院药事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卫生行政部门对不同的医院进行质量方面的对比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这样既能够提高医院自身的质量,而且还能使药学部门在临床用药方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显著提高[3];其三,该体系的建立是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必然选择。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其及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进行诊断和处理,这使得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大幅度降低,进一步促进了临床的合理用药。

二、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质量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对于医院而言,在建立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当明确如下几点原则:其一,科学性原则。医院要在全面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并参照国内外对药事质量管理评价的相关研究成果,借此来找出其中的缺陷与不足之处,然后选取能够客观反映药事管理质量的评价指标,设置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4];其二,系统性原则。在医院中,药事管理主要是处理医、护、药以及管理者之间的关系,这使得管理工作涉及诸多部门,由此构成了一个关系非常复杂的系统。所以,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上,必须运用系统的方法,这样可以使评价指标所反映的内容更加真实、可靠[5];其三,动态性原则。评价指标应当随着国家新近出台的各种卫生政策以及学科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因素变化进行适当地动态调整,使指标体系更加完善;其四,可行性原则。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反应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是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根本,因而,所有纳入体系当中的指标均应当容易获得,并且要尽可能避免项目过于复杂和层次过多等情况发生;其五,规范性原则。建立的指标体系应当以反映医院的实际情况为主,除了要具备针对性之外,还必须依据国际惯例和国家相关的制度、法规为标准,同时,还要采取规范的做法,这样有助于国际、地区之间的相互交流和对比;其六,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定量和定性指标缺一不可,并且两者之间还应当形成有机结合,这样才能确保最终得出的量化结果准确、可靠[6]。

(二)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依据

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要以卫生部颁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药品管理法》、《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处方管理办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等文件和国际通用的部分指标为依据进行构建,确保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全面反映医院执行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情况以及临床用药行为的规范程度,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合理性、有效性和安全性[7]。同时,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还应当体现药事管理新的工作要求和发展动向,利用评价体系能够考核药事管理工作绩效,找出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强管理。

(三)质量评价指标的筛选

可以采用德尔菲法对经过评估之后获得指标进行评价和筛选,借此来确定出最终的指标及权重[8]。具体的评价标准如下:其一,指标相关资料的可获取性应当达到设计标准;其二,对相关指标对医药管理目的有用性进行评价,以此来确定指标的最低评分标准;其三,对相关指标与卫生系统及医院的相关性进行评价,从而量化其最低的评价标准;其四,对相关指标解释药事管理工作进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解释的准确性必须达到规定的最低标准要求;其五,对相关资料收集的时间标准进行确定,并规定和量化最低标准。

(四)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总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准确评价医院药事管理质量的整体情况,其总指标体系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药品质量保障评价体系。具体包括国家药政法规执行情况、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运行和作用、库存药品的精确控制和质量保证情况、药品采购制度以及执行情况、药品供应的时效性、处方和医嘱调配质量、医院制剂的质量等内容[9]。药品质保体系应当是能够反映药品供应从生产或是购入直至患者使用的整个过程,并确保其数量以及质量方面没有任何损失[10]。同时,所有的二级指标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还应细分为三级指标,例如,药品库存情况的精确控制指标可以通过药品的具体损耗率或是账务相符率来进行评价;又如药品供应的实效性则可以通过药物的缺货率来进行评价。

②合理用药促进体系。具体包括临床药师制的建立、临床用药与治疗指南相符率、本院处方手册、处方即医嘱的用药管理制度、注射剂使用率、患者抗菌药使用率、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药物监测品种数、单个患者某病种的药物治疗平均费用、患者医嘱合理用药审查比率、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率等内容[11]。该体系应当是能够充分反映药学服务价值增值量的指标,其所代表的并不单纯是药学服务人员将药品从厂家进行的传递,而是药学价值的再创造以及增值的过程。临床药师通过对病患进行合理的用药,使患者能够获得具有质量保证的药品,防止各种不良用药反应的出现,从而使各种药品的使用更加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为患者带来最大的便利。

③药学服务展开体系。具体包括患者满意率、单剂量药物配置数量和比率、药师日人均服务患者数、用药教育覆盖率、日均患者咨询率、患者掌握用药方法的比率等内容[12]。该体系应当是能够进一步反映出医院药学工作者为社会以及广大患者创造相应的社会效益的指标,其充分表明了药学服务与医院整体服务目标的一致性。具体而言,就是为患者创造更多的福利,而并不是为了自身经济效益最大化目标的实现。

2.医院各科室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为将药事管理质量评价落实到医院各个科室,提高质量评价的客观性、针对性,医院应当根据各科室药事管理的职责、范围和目标,建立健全各科室的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3]。下面以医院药库、临床药学室、药品调配室为例,构建各科室的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①药库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政策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政策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执行本部门规章制度情况、药品采购工作制度、药品保管制度、药品验收工作制度、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危险药品管理制度;技术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药品盘点金额误差率、药品盘点账物相符率、药品入库记账差错率、药品供应率、药品质量合格率、药品滞销率、药品损耗率、药品验收合格与记录完整率、特殊药品保管及账物符合率等[14][15]。

②临床药学室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16]。一级指标分为政策性指标和技术性指标[17]。政策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临床药学室管理制度、药师查房及会诊制度、临床药师工作制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及用量监测制度、合理用药管理制度、不合理用药惩处制度、药品评价制度、处方点评管理制度以及用药差错管理制度等等;技术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提供本院基本药品的日录册、提供并更新本院的药品处方集、住院抗菌药品的使用率、国家基本药品的使用率、处方注射剂的使用率、不合格的处方率、药品动态监测品种的百分率、干预不合理用药的次数、临床药师查房会诊的次数等等[18]。

③药品调配室药事管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即政策性指标、技术性指标以及服务规范性指标。政策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本院及各部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库房药品的管理制度、调剂室的工作制度、药品拆零管理制度等等;技术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则包括:药品盘点的账实相符率及金额误差率、特殊药品调配合格率、药品质量抽查的合格率、药品损耗率、药品供应率等等;服务规范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包括:药师日均咨询次数、患者满意度调查、患者在窗口取药时的等候时间等等[19][20]。

结论

总而言之,医院药事管理质量评价体系应当紧紧围绕医院药品采购、保管、供应、临床使用、处方调剂、制剂生产以及药学服务等业务进行构建,不仅要反映医院整体药事管理的质量水平,而且还要反映医院各科室药事管理职责的履行情况。医院应当充分发挥药事管理质量评价的作用,将其作为促进临床科学用药、优化配置药品资源、提高医院医疗卫生水平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倪桂芬.王贤吉.张新平.用系统论原理构建医院药事管理机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4).

[2]石慧.规范医院药事管理加快药剂科建设步伐[J].江苏医药.2013(10).

[3]张海波.王长青.孟玲.药物经济学评价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现状与实际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4]张林.浅谈基层医院药事管理现状及改进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10).

[5]陈小葵.ISO质量标准与医院药事管理[J].现代食品与药品杂志.2006(6).

[6]吉冬梅.试论新时期的医院药事管理工作[J].中国药事.2010(11).

[7]夏毅红.医院药事管理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3).

[8]安喜峰.李铮.试谈医院药事管理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8).

[9]李剑婷.加强医院药事管理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

[10]李世林.基层医院药剂科药事管理策略[J].中国当代医药.2013(2).

[11]林自中.陆华.医院管理学之药事管理部分教学心得体会[J].科技风.2013(8).

[12]吴波.中医医院中药药事管理现状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5).

[13]梅全喜.李红念.陈文秀.精益管理在医院药事管理中的应用[J].今日药学.2012(5).

[14]陈衍会.蔡守武.浅谈医院药事管理工作的发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2(7).

[15]王莉.宋绪彬.魏光明.运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医院药事管理[J].社区医学杂志.2012(6).

[16]张红旭.郭辉.医院药事管理及其组织机构设置的探讨[J].中国药事.2013(7).

[17]梅全喜.曾聪彦.钟希文.彭伟文.现代医院中药管理理论与模式在我院药学管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2(8).

[18]安振宇.医院药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12).

[19]邓震军.李红.药剂科药事管理在医院管理工作中的意义[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2(4).

[20]邓丽君.医院药品安全管理模式探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