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语的“组装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8-12-22
/ 2

浅谈现代汉语的“组装性”

郑进击

【中图分类号】G14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236-3619(2008)11-02-0175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人们借助语言来表达对物质世界的理解。因此,任何一种语言形态在其内部必然地存在各种联系并由此而形成一套系统的、相对稳定的、有序的表达结构。跟其它民族语言比较,现代汉语“在结构上有许多显著的特点”(黄伯荣《现代汉语(上册)》1998版),这种特点,本文姑且称之为“组装性”。现代汉语是分析性语言,其文字是表义而非表音的,词型变化不多,主要靠语序和虚词来表达语法意义,任何语言片断的构成要素在表达时除引申义外其本义或基本义不会丧失。表音文字则不然,词形一变,语序一调整,语言片断的语义就有可能改变。理解这个特点,对学习、掌握和使用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看,一是成句前的语素、词、短语的结构方式,一是成句后的单句、复句、句群的结构方式。两个层次的语言片断都是依不同的结构方式“组装”而成。

首先,第一个层次。该层次的组装方式大体包括主谓、动宾(介宾)、偏正(定中、状中)、补充(动补、形补)、并列(也叫联合,包括顺承、选择)、同位、方位、连动、兼语、数量、前后缀等方式以及一些约定俗成的习惯使用的固定关系,包括词的组装和短语的组装两个小层次。

先谈词的组装。词分单纯词和合成词,由语素构成,单纯词是单一结构词,不存在组装问题,大量的合成词则依上述方式“组装”而成。下面略举些例子说明:

(1)“道路”、“帮助”、“恶劣”分别是名词、动词、形容词,“道”与“路”,“帮”与“助”,“恶”与“劣”意思相同,并列“组装”成一个词。构成并列关系的两个语素的意思除了相同之外,还可以相近、相关、相反、相对。如“勇敢”,“勇”与“敢”意思相关有区别;“斗争”,“斗”与“争”意思相关相近有区别;“因果”,“因”与“果”意思相对;“补充”,“补”与“充”意思相近。

(2)“毛笔”、“雪白”、“函授”之类的词则由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定语或状语加上中心语“组装”而成。“毛”、“雪”、“函”分别用于修饰、限制中心语“笔”、“白”、“授”,以区别于“铅笔”、“银白”、“面授”等。它们的两个语素间一偏一正。

(3)“谈心”、“说话”、“作文”之类的词,前一个语素“谈”、“说”、“作”均表示动作,后一个语素“心”、“话”、“文”均表示该动作作用的对象或内容,它们以动宾形式“组装”而成,以区别于“谈话”、“说书”、“作业”等词。“于是”、“由此”之类的词的构词形式与动宾相似,因其前一个语素单独出来是介词,后一个语素单独出来是名词或代词,语法上叫做“介宾”结构。另外,“虚心”这样的词,前一个语素“虚”虽是形容词性,但在与“心”组装时动化,也视为动宾关系。

(4)“笔记”、“心爱”、“税收”之类的词,其前一个语素表义是名词性的,后一个语素表义是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若在词后加上句号,它们就是一个简单主谓句。这类词的组装结构语法上称为主谓结构。

仔细一看,可以发现,上述例子中的“雪白”、“心爱”、“税收”等,把它们的语素位置调整一下,组装方式一变,意思跟着改变,“白雪”、“爱心”、“收税”的构成语素原义不变,但词义改变。

其它词类的组装方式这里不举例赘述,下面谈谈短语的组装。短语“由若干词构成”(黄伯荣《现代汉语》),其组装方式大体如词,同样有并列、动宾、偏正、补充、主谓、兼语等方式。比如,“调查研究”、“调查真相”、“调查结果”、“调查到底”四个短语都由“调查”一词与“研究”、“真相”、“结果”、“到底”四个词组装而成。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调查”与“研究”意思相关,构成并列关系;“调查”是动词,“真相”是名词,构成动宾关系;而“调查”与“结果”的前者有“调查的”的意思,与“结果”构成一偏一正的定中关系,以区别于“研究结果”之类的短语;“调查”与“到底”则是动词加上补语构成,用“到底”补充说明“调查”的程度,以区别于“调查一半”之类的短语。另如,“民族解放”、“共和国万岁”等短语,“民族”、“共和国”均为名词,“解放”、“万岁”分别是动词和形容词,它们组合在一起,加上句号后就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句,语法上把这类短语的结构称为主谓结构。

任何语言片断,没有加上句号或问号或感叹号,都是短语,同样是借助各种方式复杂“组装”而成。如,“我已经从心底喜欢语文这门课”,“语文”和“这门课”同位组装,“从心底”介宾关系,“从心底”和“喜欢”第一重偏正组装,“已经从心底喜欢”第二重偏正组装,“已经从心底喜欢”和“语文这门课”动宾组装,“我”是代词,和后面的“已经从心底喜欢语文这门课”主谓组装。可见,任何语言片断,都是靠各类结构方式,从语素而词而短语层层组装而成。组装方式一变,词义不一定变,但短语义则跟着变。例如:“工作积极”和“积极工作”,“离离原上草”和“原上草离离”,“行政值班安排”和“安排行政值班”等,词义不变,但短语义却变了。

其它结构方式的短语的“组装”这里也不举例赘述,下面谈谈句子的“组装”,这是第二个层次的“组装性”。这个层次分为单句、复句、句群三个小层次。

(1)单句的“组装”。单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类,由主谓短语或非主谓短语加上标点符号和语调后构成。它们的组装从外在形式看还是短语的组装,因为把它们的标点符号去掉,不赋予它们表达独立语义的功能,它们还是短语,有可能是复杂短语而已。当然,这只是一个层面的组装,作为句子,它们还有句子成分的组装问题。完整的句子成分有主语、述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习惯上,把主语后面的成分合称谓语。从本质上看,成分的组装与短语的组装是一样的,因为当句子的标点符号和独立表义功能失去之后,主语加上谓语构成主谓短语,述语加上宾语构成动宾短语,定语加上主语或宾语以及状语加上述语构成偏正短语,述语加上补语构成补充短语。主谓句是这样,非主谓句也一样。

(2)复句的“组装”。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依一定的方式组装而成,可以有单重、双重和多重组装,构成复句的单句语法上叫做分句。常见的复句组装方式包括并列、递进、因果、假设、条件、选择、转折等,这些方式体现为分句间的关系。例如:

①“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单重并列组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单重因果组装。

②“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所不可缺少的质朴、坚强,以及力争上游的精神。”(茅盾《白杨礼赞》)这个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包括了因果、递进两重组装,“不但……尤其……”这个关联词联系起来的两个分句构成递进关系(第二重),与第一个分句“我赞美白杨树”通过“就因为”这个关联词因果组装(第一重)。

单、双重复句最常见,三重、四重甚至更多重的复句也很多,其组装方式如复杂短语,组装方式就那几种,根据表达需要灵活使用、综合使用。

(3)句群的“组装”。句群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包括单句和复句)依一定方式组装而成,其组装方式同复句类似,同样包括并列、递进、因果、假设、条件、选择、转折等,同样可以有单重、双重和多重组装。例如:

“①国内政治的改进,是和抗战的坚持不能分离的。②政治越改进,抗战越能坚持;抗战越坚持,政治就越能改进。③但是基本上依赖于坚持抗战。“(毛泽东《论持久战》)这个句群由三个句子两重组装而成,第②句是并列关系的复句,它与第③句通过“但是”转折组装(第二重),②③两句再与第①句因果组装(第一重),通过这样的组装之后,表达一个明确的主题——坚持抗战对改进政治的重要性。

其它方式的句群组装这里不再举例赘述。前面讲过,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组装性”对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里也就该特点在文章教学中的作用略举些例子说说。人们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即所谓“文眼”。题目其实就是一个短语,对这个短语作结构分析,有助于对文章内容特别是内容重点的理解和把握。例如:

(1)《荷塘月色》,“荷塘”与“月色”指的是物、境、景,两个词既可理解为并列组装,也可理解为偏正组装,作偏正理解,文章重在写“月色”,作并列理解,则两个物象同等重要。不管怎么理解,文章一定要写“荷塘”,又要写“月色”,要用描写的表达方式,要写景抒情,荷塘上的月色,月色下的荷塘,荷塘四周的景物,真够美的!能作这样的分析,对品味这篇美文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情感不无益处。

(2)《景泰蓝的制作》,“景泰蓝”与“制作”偏正组装,前偏后正,中心语是“制作”,“制作”当然要包括方式、方法、过程(工序)。作这样的分析后,不必阅读文章即可知道,这是一篇说明文,其说明对象是景泰蓝,说明中心是制作的过程(工序)与方法。这样的分析,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大有裨益。

(3)《大家都来讲究语言的文明与健康》,显然,这是一个主谓短语,“语言的文明与健康”是“讲究”的宾语,是本文阐述的核心,而主语“大家”则强调了“讲究”的主体,这样一分析,文章的重点就清楚了,未读本文就可以大体把握本文的文体(议论文)、论点、论证结构等。

在日常语言使用中,注意现代汉语的组装特点,对讲普通话和遣词造句写文章的准确、规范同样作用明显。这里不在一一举例阐述。

概之,现代汉语的“组装性”很突出,任何一个语言片段都靠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而成,理解和掌握这个特点对学习、使用现代汉语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