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7-17
/ 2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陈惠

陈惠

(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神经内科浙江台州318000)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在脑出血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一段时间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为其提供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脑出血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7-0210-02

脑出血属于临床上比较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将具有较高的病残率和死亡率。而传统的临床干预,虽然可以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帮助,但是效果不太理想。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引入,可以为患者提供一套高品质、低成本、高效率的护理服务,不仅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避免了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了2014年2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通过核磁和CT检查被确诊为脑出血,同时,排除严重肾、肺、肝、心肌病以及出现脑疝症状和深度昏迷的患者。按照抽签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35~73岁,平均(56.5±3.5)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在34~74岁,平均(55.8±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适当的宣传教育以及功能康复等。而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又给予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具体方法为:(1)制定护理计划:要建立一个由科室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等构成的临床护理小组,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和主治医生的护理意见来制定科学的、合理的、系统的护理计划,护理人员要严格按照该计划实施护理工作。(2)基础护理:护理人员要耐心向患者及家属讲解与脑出血相关的知识,并告知患者和家属相关临床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性,将一些成功的病例告知患者,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患者治疗疾病的自信心,而且还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保证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3)心理护理:医护人员要尽可能的倾听患者心声,耐心向患者解答所有合理问题,经常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掌握患者病情变化,而且还能提高护理整体质量。(4)饮食护理:患者最好以果汁、牛奶、蔬菜汁为主,食物要保证密度均匀,粘稠适度,注意膳食的合理搭配,这样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涉及到的主要观察指标有治疗成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同时还对两组患者入院前后进行了Barthel指数评估。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了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成本、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而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他们之间的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对比

组别例数(例)治疗成本(元)住院时间(d)并发症发生率(n/%)护理满意度(n/%)

实验组604165±22.512.05±1.341(1.67)59(98.33)

对照组605654±24.716.45±1.425(8.33)43(71.67)

P<0.05<0.05<0.05<0.05

2.2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对比

住院前,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之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他们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组别例数(例)住院前住院后

实验组6033.8±13.578.6±17.5

对照组6034.1±13.445.6±17.5

P>0.05<0.05

3.讨论

脑出血是由于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出现血管破裂从而诱发的神经内科疾病,其临床特点为突发性强、病情发展快、治疗困难。目前,随着人类生活结构的改变,脑出血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升高的趋势,给人类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影响。然而,在患者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其提供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传统的护理干预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一般,因此我院引进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其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临床护理路径的实施一般是在护理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以患者为中心,要求各个环节的护理活动都要遵循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从而保证护理活动的顺利进行,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医疗成本,缩短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节省了患者不必要的经济支出。临床护理路径还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情绪,提高患者治疗的自信心和依从性,保证了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

综上所述,在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引入临床护理路径干预,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而且还能降低患者临床护理的随意性,提高其护理质量。临床护理路径遵循以患者为中心,这样可以提高患者对脑出血疾病的认知,降低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其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岑益女,陈利波,卢筱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5,8(6):89-90.

[2]霍云云,刘华,师雪娇.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5(10):132-133.

[3]王丽华,刘振宇,周俊英.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3,6(5):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