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13
/ 2

应用柔性管理理论优化急诊护理管理分析

甘莉娟

邻水县中医医院四川邻水638500

摘要:柔性管理指一种技巧性工作同时合并情感、心理等因素的管理策略。它可以使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稳健,在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积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其对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以最终有效促进医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首先简要地介绍了医院常规护理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成分多样化以及骨干损失多等问题,然后对柔性管理这一名词进行定义最后系统性地列举柔性管理的常用措施,为明确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

关键词:柔性管理;刚性管理;护理管理;

应用“柔性管理”这一词源于20世纪70年代日本丰田集团提出的“柔性制造系统”概念,系指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格权变性管理,即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合并传统刚性管理策略,使护理人员内心拥有潜在的说服力,进而将组织的意志自觉变为个体的主观能动,以更加充分地调动护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有效增强护理队伍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使护理队伍稳定化,护士人员的素质整体提升,最终全面保障医院的护理水平。据资料显示,现今医院的常规护理管理过程中易出现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成员年轻化、成分多元化以及骨干成员损失等多种问题,整体护理队伍的失调已经成为了管理者的首要课题所在。本文系统性地对医院常规护理管理现状、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成分多样化以及骨干损失多等问题、柔性管理这一名词的概念以及柔性管理的常用优质措施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为未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策略。详见如下。

一、医院常规护理管理

1.医院常规护理管理现状介绍

医护人员常规的护理管理策略主要为刚性管理。刚性管理系指以规章条例为中心,采用规章制度依据来进一步约束管理医护人员,凭借组织职务权更来进行程序化的护理管理。正因为如此,人的因素被大大护忽略,使得刚性管理的使用具有强制性的概念,最终出现实际临床应用中执行力差、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匮乏以及医患纠纷事件激增等,显著滞缓了优质护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1)工作模式上以“四论”为主,即凭出身、凭学历、凭职称与凭资历用人,使得护理潜在人才大量流失;(2)护理文件呈现单一化,不必要的指标诸如过多医嘱内容增生等;(3)医护人员的管理是分开的,各自为政,缺乏整体归属感;(4)护理人员的培训以灌输式、单向法进行,缺乏针对性、计划性等。另外,扣奖金、写报告等多种刚性手段应用于护理缺陷问题,引发护理人员的恐慌感与反感心理;(5)住院费用管理方面也易出现定时专人计费,造成医患纠纷等。

2.常规管理问题

张敬珍在中国社区医师期刊中对基层护理队伍的现状及相关政策进行了分析。其认为,当前医院护理人员因学历偏低、职场压力大、报酬待遇差以及工作流动性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护理专业的正常建设性发展。

2.1护理队伍结构不合理

晏笑葵针对柔性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一文中指出,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社会及其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伴随医保的大力推进,住院人数随之增加的同时护理人员的编制问题得不到解决。高年资护士因家庭工作的双重负担健康问题不容乐观。新招聘的护士知识薄弱,而最终引发最初的梯级护理队伍结构被打破,中高级别的护理人员大量缺失。

2.2成员年轻化

张鹏发表的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管理对策中发现,近年来我国护理人力资源成员呈现年轻化态势,医院医护比例倒置问题严重。管惠娟在对北京市某二级医院护理队伍的现状调查分析中发现,合同制医院护理成员的平均年龄仅24.17岁,甚至有37.65%的护工从学校毕业不满3年,其专业技术、骨干水平都较为薄弱,生活阅历较浅薄,工作经验匮乏,需要加强针对性培训等。

2.3成分多元化

李巧芬等在云南省曲靖市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现状调查一文中发现,随着医改方案的推进,护理人员的编制结构已经从单一的正式编制变为正式编制、合同制、见习制、临时制以及临休返聘等6类护士类别并存,新结构体制下的护理队伍成分复杂,矛盾明显,易出现同工不同酬等问题,职称结构的层次化与复杂化使得管理难度增大。

2.4骨干损失多

张业芳于2012年发表于当代护士杂志的名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一文中发现,基地医院的护理人员流失主要与以下四个方面有关:(1)临床基础护理缺乏编制,基地医院待遇低;(2)基地医院的医护人员配置与使用呈现不合理状态,带着护理人员内部流失;(3)培训方面以轻培养为主;(4)护理人员压力大,社会地位较低。冯灵于2013年对四川省综合医院护理单元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分析中发现,护理队伍每年的平均流失率极高,分析认为各州市综合医院之间的护理人员配置差异较大与队伍骨干流失多显著相关。

二、柔性管理

1.柔性管理定义

柔性管理系指一种以人为本的人格权变性管理,即应用柔性管理理念合并传统刚性管理策略,以非强制性的方式使护理人员内心拥有潜在的说服力,从而将组织性的意志消化成个体主观能动性的管理方案。管学妹]认为实施柔性管理方案的护理管理者本身须具备较佳的领导亲民形象,其具体包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卓佳的领导才干、非凡的人格魅力以及娴熟的工作技能。正是基于上述形象的树立才可以保证其管理对象的认可与佩服,说服为组织进行目标工作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2.柔性管理的常用措施

2.1营造良好舒适的管理平台

良好舒适管理平台的营造,可以有效保障“以人为本”核心理念的形成。柔性管理的高度自主能动的特点,需要对他人产生高度的责任感与信任度。作为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的自主管理,旨在推动医护人员依据指定规范化方案,对自我进行管理、完善与控制。当然,要创造诸多机会使医护人员也参与到护理管理工作当中来,优选出病房管理、消毒、隔离及其护士急救等方面的质控员,进而根据其表现来做到及时有效分权授权,最终保证护理管理对象潜能及其积极性的充分调动,真正展现“人尽其才”的效益]。

2.2推进柔性合理的工作模式

首先针对传统“四论”用人观,要予以改变,从而推进以工作能力为基本的护工人力资源柔性管理模式。同时要对护理管理对象的知识框架、技术层次、临床实践经验以及沟通水平进行分批轮岗与能级检测,在此过程中要特别留意护工对特殊班次的喜好程度,例如仪器使用与保养等。

第二,针对护工工作繁重压力大的特点,柔性工作的合理设计还应体现在护理文件的书写、排班改进及其医护合作的改善等。要做到以下几点:(1)护理文件书写改进。将模板化、固定化的传统护理文件调整为规范化与数字化。将不必要的诸如医嘱内容转为抄写模式,以确定文件的记录部分。将书写时间规范调整为半个小时左右,减少工作压力感;(2)排班改进。在尽可能顾及所有护工人员的基础上进行排班,并根据病人总数量、病情程度、总工作量及其护士能级范围进行合理调整,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3)医护合作的改善。将传统各自为政管理模式改为医护一体化管理分床模式,使医生护士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提高,将各班次的工作职责明确化,使护工工作更加有条理。该模式的合理建立,有助于改善护工满意度及工作总效率,加强医护合作,促进优质护理的有效推进。

2.3柔性工作的激励策略

首先结合医护人员所处的能力层次结合其自身需求进行柔性工作的良好激励。通过各种激励方式来使护工的合理正常的需求达到满足,从而提高其工作的主动能动性。医护人员须根据各护工的优点安排工作,以让其能有空间与机会来展示自己,从而使其工作热情更加提高,调整被动工作问题。在其工作完成较佳时,应在公共场地给予及时表扬,并可给予恰当物资奖励或提高奖金等,也可每月根据患者的问卷调查评先服务能手,技术明星等,并挂牌公示。通过以上柔性工作的激励,使医院人员形成人人争服务能手等荣誉的美好氛围。

2.4拓宽医护人员的沟通渠道

护工与患者的正确有效沟通可使护理人员对患者需求的了解程度更好,从而及时调整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减少医疗纠纷问题事件的发生。医护人员应在接受相关柔性工作培训后学会以同理心来呵护理解患者,并对其不良心态进行正确引导,同理在双方已出现敌意时以积极心态来应对。

三、结语

本文即系统性地介绍了医院常规护理管理现状以及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结构不合理、成分多样化以及骨干损失多等问题,进而柔性管理这一名词的概念最后介绍了柔性管理的常用优质措施,为未来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的护理策略提供指导策略。

柔性化护理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兴起的一类现代管理趋势,且在发达国家的使用广泛发展上也不过短短几个月的世界,但是其接纳度也显著改善,以我国为例,弹性工作制就是其一发展分支而被诸多企业借鉴使用。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也在更加用心的利用柔性化护理技术,特别是提倡“软管理”与“硬管理”结合的高素质护理队伍,相得益彰共同作用于医疗事业。

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化管理介入实际护理工作后,已得到患者与护理人员的一致性认可,同时科学的激励行为在解除护理人员的压力与负担上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最新调查显示,在护理质量的提高方面柔性化管理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诸多调查性研究也发现其在提高患者满意度、减轻护士压力与提升护理管理水平方面有极好的效果。

目前,柔性管理在护理管理领域的应用并不深入,因而需要更多的实践来证明柔性化管理在护理管理的质量性中的详细应用价值,从而指导医院以更为协调地组织各部门建立各自的柔性管理策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柔性制度模式可广泛性应用于各领域,最终保障“以人为本”观念的实施!

参考文献

[1]王燕林.护理人员72名柔性化管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18):113-114.

[2]张敬珍.基层护理队伍现状分析及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2015,31(2):158-160.

[3]张鹏.护理人力资源现状及其管理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2):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