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宅的一点感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老年住宅的一点感悟

何霞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云南昆明650228

摘要: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建设。

关键词:无障碍;发展;住宅;必要性

1.前言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伟大进程,以及我国残疾人事业、老龄事业等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的进程而引入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中的全新概念,是一项保障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权益,方便他们日常出行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其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尊老爱幼、扶弱济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的一项重要的、必不可少的环境建设。

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未来二十年,我国老年人口还将以年均超过总人口3%的速度递增。到202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目前的1.4亿,增长到2.4亿,而其中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将达到一亿以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同时也给家庭结构和社会生活带来一系列新的变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对于这样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我国的无障碍设施建设,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先后在城市道路、公共建筑物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就。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四大要素,可见住宅建筑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随着历史的发展,住宅建筑历经了数千年的社会变革,无论在设计技巧、施工方法、建筑材料、艺术风格及使用功能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住宅建筑凝聚着人类的聪明智慧,同时也表现了建造时代的经济、文化、科学、生产的水平。时代赋予了住宅建筑深刻的内涵。无障碍住宅对于老年人同样迫切需要,我国的老年人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勤奋一生,到了晚年离、退休后,他们理应有一个安全和方便的环境颐养天年。有残疾人、老年人居住的多户住宅建筑,首先要满足通行和安全疏散的要求。建筑入口应修建轮椅通行坡道,门厅及通道应通畅明亮,楼梯要方便残疾人使用,楼梯的形式、坡度、宽度要适宜,不能太陡和太窄,楼梯两侧都要设扶手。电梯要便于乘轮椅者及视残者的使用。公用设施中的公共通道的照明、消防柜、奶箱、信报箱等的位置和高度要为残疾人的使用提供便利。有残疾人、老年人居住的建筑首选通廊式,宽大通长的走廊是增加人们相互交往活动的空间,室内隔墙应少为好,而且室内地面不应有高差。室内局部墙面设置扶手、地面防滑处理,室内的装修色彩要柔和,并且要有紧急救援、安全用电的标识。从建筑人类工程学的观点出发,在家具、卫生器具的尺寸方面符合老年人的身体特征。居家养老还是现在主流,人人都有养老的需求,所以要做好无障碍住房的设计。

2.无障碍住宅设计要点

(1)单元入口:在单元入口除设有台阶外,要修建1.2米宽的坡道,坡度不大于1:12,单元入口的标高与室外标高不易过大,单元门最好采用自动门或平开门,现在大部分单元门,为磁卡感应门,方便老人和儿童开启。

(2)户门、门厅、通道:户门设在公共走道,通行最便捷,光线最明亮,户门应有轮椅活动区域,门扇下方和外侧要安装护门和关门拉手,门厅是残疾人、老年人在户内活动的枢纽地带,应配备更衣换鞋坐凳外,其净宽最好大于1.5米,而且门厅顶部和地面上方20厘米处要有照明和夜间足光照明。可利用镜子反射让坐在客厅沙发上的人观察到外来人的情况,通道一侧安装高85厘米的扶手,在门把手一侧墙面留有不小于50厘米的墙面,以便轮椅靠近将门开启。靠近卫生间的通道处应设感应夜灯,保证老人夜间起夜的安全。

(3)厨房:厨房的分隔门应为通透的玻璃推拉门,厨房的橱柜设计要根据残疾人、老年人人体尺度进行合理安排,关键是实用、方便、安全,柜底悬空20厘米,并设照明,有利于打扫卫生和轮椅的靠近。

(4)卫生间:浴室是比其他房间更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地面防滑要处理好,洁具四周设安全抓杆,洗脸盆最大高度85厘米,应采用感应式水龙头,使用盆浴的卫生间,在浴盆上安放活动坐板或在浴盆一端设置宽度不小于40厘米的固定洗浴凳,在浴盆内侧的墙面安装安全抓杆。卫生间应设条形地漏,保证与其他房间无高差,方便轮椅出入。

(5)起居室和卧室:起居室和卧室要有足够大的空间满足轮椅回旋的畅通,应设置烟感装置和灭火设施,设置拉帘式衣物壁柜,方便实用的可移出得柜式或盒式存物柜,沙发边预留轮椅的位置。

(6)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居智能已经在研究中,今后必将是发展的趋势,希望这种新科技多应用在住宅中,声控各种电器,紧急呼叫系统与医院的急救中心相连等等。

多数残疾人在居室内停留的时间要比普通人长,因此残疾人的住房要选择良好的朝向,保证日照基本要求和良好的通风,要保障分户的私密性和生活的方便,视线和声音要适当隔绝和不为外人所干扰。依据家庭人口组成的不同,安排好居室和共同团聚的活动空间,包括厨房、浴室、厕所及必要的储藏柜等,在使用和通达性方面要便捷、流畅、安全、实用。

过去十多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国老年公寓设施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到面、逐步推开,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不但大大方便了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和其他社会成员参与社会生活,也完善了城市功能,提升了城市形象,展示了城市两个文明建设的成果。但也应该尽快地编制和颁发有关老年住宅计划和设计的规范。

3.结束语

由于我国有众多的残疾人存在,同时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因此,无障碍住宅建筑的兴起势在必行,住宅的设计和房产开发部门必须面对这一现实,及早调整建房类型,适量开发无障碍环境的住宅和居住小区,这不仅造福于残疾人和老年人,同时也使房产开发事业在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建设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大步,在取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必然会盈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胡金荣,王丹.城市老年住宅产业发展轨迹分析[J].老龄科学研究,2016,4(08):23-30.

[2]邓大松,黄清峰.我国老年住宅产业发展前景及路径选择[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03):86-91+149.

[3]任荣荣.我国老年住宅发展前景与对策[J].中国投资,2012(03):7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