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栓塞4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肺栓塞48例临床分析

李晓华

李晓华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医院0240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23-0181-02

肺栓塞近年来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是临床常见病,因其缺乏比较,特异性症状和体征且涉及多个学科,故漏诊误诊率高,在其概念和临床诊断方面往往存在一定误区故临床上对其诊治是非常被动的,大部分肺栓塞生前未能得到正确诊断。由此加强对PTE的早期认识,对降低病死率非常重要。现将2000-2009年我院确诊的48例肺栓塞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25~76(平均46)岁。经螺旋CT肺动脉造影确诊为30例,肺灌注扫描示肺叶或肺段分布肺灌注缺损确诊8例,2例经尸检病理证明,余均由病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X线胸片等确诊。有深静脉血栓形成28例(66%),外科手术或肢体创伤7例,长期卧床13例,,肥胖6例,肿瘤5例,肾病综合征2例,尿毒症2例,旋后肌综合症1例,肝硬化2例,糖尿病5例,

1.2症状体征同时有PE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者仅4例(12.5%);不典型呼吸困难,胸闷,心悸者43例(71.9%);晕厥6例(18.8%);猝死2例(12.5%)。体征多为呼吸急促,心动多速,各占65.6%和56.3%;有下肢静脉曲张者11例(34.4%);肺部口罗音者12例(37.5%),发热6例(18.8%),下肢水肿12例(37.5%),其中单侧水肿6例(18.8%)

2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10~17)×109/L者12例,血沉轻度增快7例血小板减少2例。

3血浆D-二聚体测定

48例血浆D-二聚体有45例高于正常值,阳性率97.9%其中超过500ng/ml.43例,占92。6%,分布范围在500~15ng/ml。5例患者血浆D-二聚体在278~499ng/ml之间,均为慢性PTE。2例正常。

4治疗方法

4.1急救措施确诊或疑视肺栓塞后立即转送ICU,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等,高流量吸氧,并适当镇静,止痛,必要时给予强心和抗休克治疗。

4.2抗凝治疗起病后给予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U或肝素10000U每8h一次,1~2周后改为口服华法令以抗凝治疗,华法令可口服2~3个月。

4.3溶栓治疗链激酶的首次剂量为25~50万U,于30min内静脉滴注,继之以每小时10万U维持连续用药48h,或尿激酶的首次剂量为15~25万U于10min内静脉滴注,继之以每小时10~25万U维持12~24h。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大块肺栓塞、肺栓塞伴休克、原有心肺疾病此次大块肺栓塞引起循环衰竭者。溶栓禁忌证:有活动性胃肠道出血、2个月内颅内出血、颅脑和脊柱术后。

5讨论

5.1肺栓塞与基础疾病本文结果表明PE的原发疾病中以心肺血管疾病多见,其次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和骨科手术。与文献[1]报道一致。因此,对于有慢性心肺疾病,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或手术后患者,只要患者有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均应警惕PE的发生。对手术患者,要提高DVT及PE的认识,加强预防措施,如合理应用抗凝药、止血药,鼓励活动,避免长期卧床制动等。

5.2肺栓塞的诊断本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和体征,有典型三联征者不到1/3,再加上经常与基础疾病的临床表现相重叠,故漏诊误诊率很高,即使发达国家死于PE者也有70%生前未得到诊断。本组误诊率也高达62.5%。肺栓塞的临床症状虽缺乏特异性,但发病常具突发性呼吸困难、胸膜炎样胸痛、咯血、右心功能恶化、晕厥、休克,不能用其他疾病解释,对PE诊断有一定意义,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病例出现以上症状,更有意义。

5.3肺栓塞的治疗临床上一旦怀疑存在肺栓塞,需要静脉应用肝素,华法林通常与肝素同时使用或肝素使用不久再应用华法林。治疗持续时间应根据复发的可能性而定。溶栓治疗只用于存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大面积肺栓塞,有右心功能不全的肺栓塞也可应用[1-3]。

5.4治疗的不良反应本组溶栓治疗的反应发生率23.1%,抗凝治疗的副反应发生率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为皮下出血,38例肺栓塞患者无一例发生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参考文献

[1]刘宇,顾雪梅,周荣斌.肺栓塞18例急诊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8):748-751.

[2]莫健文,黄河,张春强,等.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补体相关基因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急救医学,2008,28(3):244.

[3]刘双.肺栓塞诊断治疗的研究进展.心脏病学实践2007[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76-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