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实施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实施探讨

梁家健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绿色开敞空间是重要的城市建筑外部空间,指城市区域内具有绿色元素的开敞空间。其建设实施包括项目管理、区位选择、设施配置、施工组织等多个方面,如何高效、有序、科学地实施建设,营造优质、环保、宜人的开敞空间,直接关系到城市建设和宜居环境的营造。本研究分析了国内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实施的现状问题,划分了建设项目类型,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建筑外部空间,绿色开敞空间,宜居,生态

引言

建筑外部空间的营造相关研究在国外建筑学领域越来越受到重视,我国起步相对较晚,对比传统的建筑研究,我国关于建筑外部空间的研究仍比较薄弱。近年,随着绿色生态理念的推广,许多城市注重开放空间营造,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实践经验不断积累,相关研究快速发展。

一、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现状问题

1.1缺乏建设优先级评价标准

现状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管理主体多元,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往往是难度低的项目更容易推进,使得开敞空间建设开展的先后排序随意性较大,容易忽略建设的必要性、公平性以及协调性。

1.2建设要求和标准比较单一

建设指标控制的范围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生态要求和规模要求上,缺乏对不同类型开敞空间的差异化标准,无法体现不同绿色开敞空间的服务要求和特性差异,也不利于营造一个多元化、多功能的开敞空间体系。

1.3过分依赖政府实施建设

建设实施主要由各级政府部门组织建设和管理,未来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步伐将会大大加快,如果采用传统的建设组织方式,将大大增加政府部门的管理压力,也不利于鼓励社会资本的参与。

二、城市绿色开敞空间项目类型划分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实际建设过程中采用的具体方式千差万别,大致可归纳为新建、提升、保护、合作4种建设模式:

2.1新增建设项目主要为大型体育场馆、公园以及小型社区开放空间。①大型体育场馆与公园主要包括区域公园、草地球场、运动场等户外活动场地,主要集中城市扩展区(更新区域)和城郊自然空间中,服务范围为片区、城市甚至全国,一般规模较大,对公共艺术、地区形象、生物多样性的设计要求较高。②小型社区开放空间主要是新增分散的,在步行范围内的社区级和地方级开放空间填补空白间隙。一般规模较小,但对可达性要求较高。

2.2提升改进项目包括现有公园设施、滨水与线性开敞空间、生态缓冲区和废弃空间等。①现有公园设施主要是通过在已有开敞空间和住区中提供包括活动场所、自然绿色空间等辅助性设施,提高空间质量、丰富空间功能、加强空间兼容性、可达性和生物多样性,对社区参与、体育设施、自然保护、环境营造、安全性、无障碍性的设计要求较高。②滨水与线性开敞空间是在滨水和道路空间建设和提升亲水岸线、绿道等线性道路设施以及增加入口与连接道,串联绿色空间、景观大街、活动枢纽和主要活动,提高开敞空间网络的通达性、连接性和空间品质。对设施的兼容性和体育、游憩等多功能性的设计要求较高。③生态缓冲区方面可以在河堤等通过铺设草坪、步道等方式优化环境品质,增加空间可进入性。对环境保护、环境自净、集水防洪的设计要求较高。④废弃空间则是指利用废弃铁路、道路、旧厂房、临时棚户区等通过拆除和活化增加开敞空间,经过生态修复后重新利用提高环境质量,丰富空间功能。

2.3保护管制项目包括对生态安全、公众安全、城市文化、城市形象等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必须对其进行严格保护,具体操作中应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管控的区域,包括:①自然生态区例如国际、国家级重要自然保护区的核心保育区和缓冲区、野生动物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生态湿地、海岸保护区、地质脆弱地区。②重点管制区域,包括水源地、水库、军事设施等。③历史文化遗产,即法定古迹、具有文保价值的区域。④标志性景观,如城市重要景观岸线与视觉通廊等。

2.4合作发展项目指一些与私人企业、交通部门、国企及事业单位、城郊乡村等合作进行开发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包括:①商业开发,指的是以打包出售增加土地供应的方式,鼓励私人开发等方式,通过大型开发整合公共绿地,提高绿色开敞空间的利用效率,促进多样化利用。②公交建设,可以结合公交设施的建设,共用政府资金建设,降低融资难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步行、自行车、电车、轻轨等对生态产生较低影响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③附属绿地,通过政府租用、养护等方式,促进附属绿地开放化和功能化。④农田鱼塘,增加可达性,拓展功能,加入旅游、体育等功能。

三、城市绿色开敞空间建设实施对策

3.1考虑建设顺序

应遵循“生态优先、结合政策、先易后难、兼顾公平”的原则,从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生态影响力、政策符合度、建设难度和公平性四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综合评价项目的建设次序,优先建设生态影响力大、服务等级高、建设难度小、需求急切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3.2加强建设指引

不同服务层级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有不同的使用人群和空间特性,在建设指引上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其特性的不同,提供差异化的引导。

区域级城市绿色开敞空间资源品质较高,空间规模较大,主要位于距离城镇较远的自然生态地区或城市中心的历史保护区内,承担重要的生态和文化功能,服务区域甚至全国。该类型绿色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应尽量维护原有生态和环境,标准设置应着重保证其生态景观功能。建议设置控制性指标:如绿地率、游客密度、缓冲区范围、建设强度等。

城市级绿色开敞空间具有一定空间规模,主要位于城市建成区,作为城市公共服务场所和防灾场所,服务城市及周边地区。该类型绿色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应满足居民闲暇游憩的需要,注重与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衔接,强调其公共服务功能。建议指标设置兼顾规模效益和服务水平:如占地面积、服务半径、绿化覆盖率、设施水平等。

区县级和社区级绿色开敞空间规模较小,空间功能和表现形式多样,使用频率较高,是城市居民提升日常生活品质的重要载体。这类绿色开敞空间的规划建设可根据所处的区位和周边环境条件,灵活选择建设形式,应强调其日常休闲功能。建议设置指标注重可达性和舒适性:如人均面积、噪音控制、树木间隔距离等。

3.3采用多种项目组织方式

在现有管理架构的基础上,建议以各级政府为主,引导和鼓励政企合作,同时逐步探索社区主导的项目开展方式,形成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同时相互紧密合作的建设环境。一方面,促进加强政府主导的绿色开敞空间建设。主要以城市建成区内部公园改造升级为主,一般绿色开敞空间的规模不大。另一方面,积极鼓励市场主导的绿色开敞空间建设。由政府通过招标选取中标单位,政府与中标单位按股权比例出资,成立项目公司,由项目公司进行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当项目合同期满后,由政府收回项目所有权与经营权。

结束语: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对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欣赏美景的需求不断加强。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加快,更多的参与者将会加入其中,城市的建设者和管理者必须在积极应对日益多元化、复杂化的建设组织要求。通过绿色开敞空间的建设为密集的城市环境提供一个“喘息的空间”,并且让市民有机会进行户外活动、亲近自然、欣赏美景,在当代城市环境中重建家园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高亦兰,王海.人性化建筑外部空间的创造[J].华中建筑,1999(1):101-104.

[2]付国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设计探讨[J].规划师,2004,05:46-50

[3]孟伟庆等.城市绿化的发展思路——绿色空间建设[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5,0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