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浩

(中安联合煤化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淮南232000)

摘要:随着工业技术的逐渐进步,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突飞猛进,但以港口为核心的水路运输仍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拥有港口的企业来讲,其生产效益和安全水平都直接受到港口设备管理水平的影响。做好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发挥其最大价值,可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经济效益。笔者结合一般内河港口的行业现状,分析了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问题及对策

引言

港口机械设备的维修管理是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同时也影响着港口作业的效益、安全和质量。随着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港口机械设备也日趋复杂,这也影响了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但无论环境怎样变化,港口机械设备始终是港口作业的主体,完好的设备是港口完成生产任务的重要后勤保障,因此,要建立适应新形势下的设备维修管理方法,为稳固港口在交通运输行业中的地位保驾护航。

1港口的机械设备维修管理

1.1定义

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研究的对象是机械设备本身,研究的目的是能够通过这种合理的控制方式,来大幅提升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周期,从降低使用费用,使设备产生经济和效能的最大化。

1.2特点

港口机械设备是受到科技冲击比较明显的一项产业,在科技进步和产能要求提高的双重影响下,港口设备普遍朝着大型化、高速化、自动化的特点。

大型化:工业规模加大和生产集中使得设备规模增大。

高速化:生产效益要求生产过程必须提速增效。

自动化:劳动力成本增加,要求高产出低耗能。

2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影响了设备维修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势必将逐渐走向精细化,但就现阶段而言,港口设备维修管理特别是内河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相对而言仍然比较粗犷。港口设备的作业对象主要还是以散货、件杂货和集装箱为主,在设备作业程中对精细程度要求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港口设备管理粗犷的习惯。在这种背景之下,设备维修的管理也受到影响,设备带病工作、超负荷工作、维修不及时等问题仍然比较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设备维修的难度,同时影响了设备的维修质量。

2.2设备维修管理制度可实施性不强

对管理工作而言,管理制度至关重要,设备的维修管理也不例外,是保证其管理科学化、高效化的基础。虽然大多数港口都制定了《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设备检修规程》等制度,但由于港口设备自身集成度比较高,单台设备所涵盖的结构非常繁杂,而制定的制度一味的追求全面,往往可操作性不强。维修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无法严格按照制度来实施,制度本身失去了其价值和意义。

2.3设备维修管理重点不明确

港口机械设备以转动动设备为主,工作环境普遍潮湿、多尘、震动大,这是港口设备的一大特点。设备维修实际上是指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维护保养,另一方面才是检修,其中应该以维护保养为主。在实际的维修管理工作中,普遍没有根据港口设备的特点进行维修管理,往往是不注重平时的“维”,直到设备出现故障停机后才去“修”,将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本末倒置。

2.4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除了专业的港口企业以外,在我国化工行业、机械制造行业、建筑业内的很多企业都有自家的港口,而港口运输在这些企业内部一般属于辅助单位,很多管理人员虽然具备其它专业的设备维修管理经验,但对港口设备的维修管理却接触不多。这种客观的因素也导致了港口设备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使得维修工作的效率、质量、费用等方面得不到控制,大大降低了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效率。

3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相关问题的对策

3.1加强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

港口设备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基本上每台设备都涵盖了机械、电气、仪表、管道等专业,有的甚至堪比一个小型的化工装置,在制定维修管理制度时一定要注意制度的可执行性。在制定维护保养制度时不能一味地追求全面,可以根据维修力量的配置、设备的性能特点等客观因素来分别拟定不同频次、不同深度的维护保养实施细则。日常的维护保养主要针对于几个固定的关键点,同时根据需要编排定期的全面维护保养计划。

在制定检修制度时要全面细致,明确检修频次、检修范围、检修标准、验收标准。首先要根据生产运行情况合理的安排检修时间;每次的检修任务要具有针对性,明确本次检修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所有的检修要以设备安装规范为标准;检修完成后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验收,避免重复检修。

3.2明确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在“维”,要尽量通过“维”来减少“修”,除此之外还要加以技术改造,减少因不合理的设计带来额外的维修工作量。维修人员不能仅仅会维修,也要对设备的运行原理进行了解掌握,平时要加强与操作人员的沟通,动态掌握设备使用情况并以此判断设备维护工作的重点。

设备维修管理重点要以维护为主,结合港口机械设备震动大、工作环境潮湿等特点,平时要加强设备的紧固件、钢结构以及限位开关的检查和紧固,同时也要及时做好钢结构的防腐,严格按照设备使用说明书进行润滑保养,以平时维护的高质量来减少检修的数量。除此之外,设备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往往不能完全考虑到现场的实际使用环境,设备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不合理地方,维修人员要结合现场情况,对设备加以改造,以提高其使用效率。

3.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管理水平

针对港口设备维修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首先要从人才的选拨上进行把关。港口机械设备虽然与一些大型化工设备、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等存在技术上的差异,但也具有其独特的专业性。企业一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选拨确实具有港口机械设备维修管理经验人员组成管理团队;二是要加强员工与其它企业的横向交流,学习其它单位的先进管理经验,同时进一步优化已有的好的管理方法;三是要定期组织与设备制造厂家进行技术交流,了解行业先进技术,促进新技术的应用;四是要加强员工的技能培训考核,经常组织维修技术比武,引导员工主动学习,强加其对提高技术能力的兴趣。

3.4港口机械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畅想

随着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港口设备维修信息化程度也逐渐提高。目前港口机械设备的电控系统普遍由原来的继电器控制改为PLC控制,PLC控制的优点在于它具有运行状态信息存储的功能。通过安装分析软件,读取PLC的信息,然后进行分析并报告设备故障原因。但由于考虑到一些状态监测电气原件布置成本较高的原因,目前仅安装在电机、减速箱、制动器等重要位置,所以分析软件普遍停留在分析部分设备故障原因的范围。对于更深层次的设备维修建议,以及全方位的设备性能评估功能还未能实现。但是,设备维修的信息化管理必将随着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逐步成为今后设备维修管理的主流。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加强港口设备维修管理制度的建设,实现精细化管理,同时树立正确的设备维修管理念,抓好维修管理队伍的建设,并逐步向信息化管理靠拢,将有助于提升设备维修管理质量,保障设备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也就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忠明.港口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04):286-287.

[2]刘阳.港口大型设备使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及维护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6(19):205.

[3]李志刚.港口设备管理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09):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