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修复治疗乳牙龋病临床效果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修复治疗乳牙龋病临床效果评价

闫智奇颜学民(通讯作者)叶梅

闫智奇颜学民(通讯作者)叶梅

(江宁区妇幼保健所江苏南京211100)

【摘要】目的:评价无创伤性充填技术(ART)治疗儿童乳牙龋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6~8岁儿童龋病患者,220乳磨牙。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左侧实验组ART技术修复,右侧对照组常规车针备洞修复。两组均采用玻璃离子充填。1年后随访,对充填情况进行评价。结果:1年后随访到84名儿童,共188颗牙齿。实验组成功率为73.4%,对照组成功率为75.5%。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RT技术与常规车针修复技术在治疗乳牙龋病方面效果相同。

【关键词】乳牙;龋齿;ART

【中图分类号】R7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8-0182-02

非创伤性充填技术(atra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ART),是微创去腐技术的一种,以手动器械去除龋坏牙体组织,并用粘结性的充填材料充填窝洞,方法简单,没有涡轮机的噪音,患儿易于配合。高强度玻璃离子材料既固有粘结性又释放氟离子,起到防龋的作用,是ART技术的主要充填材料[1]。本文对乳磨牙应用ART技术或常规涡轮机备洞技术充填一年后的效果进行对比观察,以期评估ART技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的可行性。

1.材料和方法

1.1病例选择

选取100例6~8岁儿童龋病患者,均无明显牙科畏惧症表现,且左右同一牙位的乳磨牙龋坏程度相似。最终纳入标准的乳磨牙有220颗:牙合面单面龋洞,中龋到深龋,无牙髓炎、根尖炎症状,无露髓症状,手动器械可进入。

1.2方法

为了减少干扰因素,采用了自身对照的方法,对同一个体、同一牙位的患牙,左侧设为实验组,右侧设为对照组。1年后随访,对充填情况进行评价。

1.2.1实验组采用ART技术修复。隔湿患牙,用锐利挖匙去除龋坏组织及无基釉,清洁干燥窝洞后,充填FX-Ⅱ型玻璃离子(日本),调牙合,涂布凡士林。

1.2.2对照组常规车针去腐备洞后,充填FX-Ⅱ型玻璃离子,调牙合,涂布凡士林。

1.2.3评价标准[2]为避免主观因素的干扰,评价计分均由笔者本人完成。

0:充填物存在、完好;

1:充填物的边缘轻微缺损,不需要重补;

2:充填物存在,表面轻微磨耗(<0.5mm)不需要重补;

3:充填物存在,边缘缺损,需重补;

4:充填物存在,磨耗(0.5mm~1.0mm)需重补;

5:边缘缺损或磨耗,绝大部分或全部脱落,需重新充填治疗;

6:充填物不存在,已做其他治疗;

7:牙齿缺失。

0、1、2计为成功,其余计为失败。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及相关性分析,显著性水平为0.05。

2.结果

1年后复查充填体情况,随访到84名儿童,共188颗牙齿。实验组成功77颗,失败17颗,成功率81.9%。对照组成功80例,失败14例,成功率85.1%。两组间无显著差异(χ2=0.348,P>0.05)。

3.讨论

我国儿童乳牙的患龋率较高,而充填率却较低,主要原因有牙科医疗服务不足、家长对乳牙龋不重视、患儿有牙科畏惧症而不愿意治疗等[3]。

ART技术充分体现了最低限度的干预、最少程度的损伤、最少限度的龋洞预备、尽可能多的保存牙体组织的现代预防和牙体修复的新概念。因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治疗过程无明显疼痛,易取得患儿的合作,培养医患间的信任,减少牙科畏惧症的产生,尤其适合儿童龋齿的充填治疗[4]。

FX玻璃离子水门汀是WHO推荐的ART技术充填材料之一[5-6]。其不但具有较强的黏结性和良好的边缘封闭性,并能缓慢持续地释放氟离子,影响细菌生长,促进牙釉质和牙本质再矿化,有效预防和阻止继发龋的发生。

本实验结果显示:ART技术修复乳磨牙龋病,1年复查充填成功率为81.9%,与常规车针修复(85.1%)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样本量略小,因此结果还有待长期的临床验证影响ART修复成功的因素很多,如龋洞大小、龋坏组织去除程度、玻璃离子材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口腔操作中隔湿以及操作者的熟练程度等[7-8]。

ART技术主要采用手动器械,便于携带,因此将其应用于社区或学校的口腔保健,尤其是对偏远地区儿童龋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静,陈增力,刘继延等.不同去龋技术在乳牙龋病治疗中的应用疗效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4):668-671..

[2]WHOCollaboratingCenterForOralhealthServicesResearch.Manualfortheatrumaticrestorativetreatmentapproachtocontroldentalcaries.Geneva:1997.

[3]王亚林,秦锐,陈亚明等.江苏省托幼机构小班儿童龋病调查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5,23(8):96-98.

[4]吴林雪,杨李俊,程进强.学龄前儿童对非创伤性充填技术治疗乳牙龋的配合程度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4,20(5):482.

[5]许艳.儿童龋损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的临床应用[J].西部医学,2007,19(2):269-270.

[6]周香.非创伤性修复技术治疗儿童乳牙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医药,2009,4(6):91-93.

[7]韩爱军,王小华,常志敏.乳磨牙龋病非创伤性充填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校医,2007,21(1):103-104.

[8]王雯,王尚一.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儿童乳牙龋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4,24(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