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宣传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作用

/ 1

无偿献血宣传在降低血液报废率中的作用

时玲玲李艳慧郭美英

时玲玲李艳慧郭美英(焦作市中心血站454000)

【关键词】无偿献血宣传血液报废率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381-01

自献血法实施以来,无偿献血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血液报废率也成了各血站的难点和重点。献血者属于经血传播疾病的低位人群,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危险行为抵制的意识却并不强[1,2]。有文献报道,大部分调查者对“经血传播”这一概念尚不清楚,另外日常的一些行为习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潜在的危险性易被忽略[1-3]。他们一旦正确理解了相关知识,认识到这些行为习惯的危险性,就能够马上改变自己的行为。为此,加强无偿献血宣传,降低血液报废率,保障血液安全,成为血站工作中的重重之重。

无偿献血血液不合格和部分人群缺乏无偿献血知识和传染病防治知识有关。因此我们制定了一下几项宣传措施:

1有针对性的宣传

1.1转氨酶一直是血液报废中最高的,虽然献血前进行了快速筛查。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较多,除肝胆疾病、心血管疾病等病理性因素外,一些生理方面的因素如剧烈运动、饮酒、睡眠不足、药物、过度疲劳、献血前饮食、肥胖等情况等都会导致转氨酶的特异性升高.我们对转氨酶高者进行了调查,很多都不知道原因。为此,我们专制定了专门的宣传手册,针对广大公民进宣传教育。

1.2HBV、HCV、SYP、HIV传播模式主要有3种,分别是未经保护的性接触、母婴传播和经血传播。,近年来,SYP、HIV已经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蔓延的趋势,特别对一些日常习惯中所存在潜在的危险行为缺乏重视。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使用公用刮脸剃须是造成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传播的重要原因[1]。因此,我们加大宣传力度,在电视、焦作日报、公园、市内繁华地段定期进行宣传,让人们了解传染病的危害性并掌握如何预防,提高公民对无偿献血和血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2重点培训

对获得过国家金、银、铜奖者,且时间充足的人和无偿献血志愿者进行传染病培训,把传染病知识变成通俗易懂的词语和卡片,便于掌握。同时教会他们的沟通技巧,使他们走进献血者中间和潜在献血者人群中进行宣传,使潜在有危险的人主动退出献血,进一步提高血液的安全性。

3加大宣传力度

使更多的无偿献血者加入到固定献血者队伍。固定献血者是指至少献过3次血,且近12个月内献血至少1次,并承诺未来1年之内在次献血的。他们大多受过安全输血重要性教育,了解如果有危险行为就不应该再去献血等常识。

4积极向高等院校宣传

大学生有于文化素质高,接受新事物快,对传染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高校学生输血传播性疾病指标不合格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

5血液报废情况比较

从2009—2011年三年无偿献血报废情况:

表1焦作市无偿献血2009—2011年无偿献血不合格比较

年份检测总数合格人数不合格人数阳性率(%)

2009年268222520316196.04

2010年30692297099843.21

2011年34622338717512.17

6结语

通过表1说明无偿献血人数不合格率每年都在下降,减少了资源浪费,我们的宣传起到一定的效果。同时,无偿献血者了解了传染病的危害和防护措施,降低窗口期传染的危险,进一步保障了血液安全。

参考文献

[1]何毅,张杰,李宏,等献血者使用公用剃刀与感染丙型肝炎关系的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0):1810-1812.

[2]田莉,刘涛,李小春,等献血者感染乙型肝炎影响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3):4417-4419.

[3]何毅,田莉,刘建儒,等.献血者使用公用剃刀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06,3(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