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5-15
/ 2

中学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

唐军

唐军

〔摘要〕新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教育必须从“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出发,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所以,习惯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中学数学作业习惯培养

“习惯”是我们养成教育的结果。它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一种定型性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思维、行为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条件反射,这种条件建立了稳固的神经联系,只要再接触相同的刺激,就会自然地出现相同的反映,所以说它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反复强化的产物。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变成人的一种需要,如果不这样做,人就很别扭。因而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具有自动化的作用,它不需要人督促、提醒,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这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习惯成自然”,是一种省时、省力的自然动作。

叶圣陶说:“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个人能否成才,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但人的行为习惯如何,却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可以发现,学生的成绩与他们的学习习惯是成正比的,凡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是学习习惯好的孩子;凡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学习习惯都不好。而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重要补充,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而良好的作业习惯,能使学生较好的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丝不苟的做事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

然而,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不愿做作业,有的学生甚至不做作业。我校学生做数学作业的不良习惯有这样的几种:一是审题不清,错误百出。二是抄袭作业。抄同学的作业,或是抄参考书上的答案。三是做作业拖踏,不正确姿势做作业,书写的质量差。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就势在必行。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1习惯的培养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习惯是一种稳定的、甚至是自动化的行为。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习惯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稳固链接。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因此,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好习惯能使学生一生受益,而不良习惯则会贻误学生终身,因为习惯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不良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并不一定是他自己希望的行为,别人都看得见,而自己却看不见。因此,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习惯已成为迫切的需要。

2严格训练,规范书写的习惯

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造成错题的原因,要保证学生作业的正确性,就要克服这些不良的习惯。培养学生数学作业规范书写,就要从七年级抓起,包括学生的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要求学生书写一笔一画,做到规范工整。当然这一过程需要数学教师严格反复地训练,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矫正一个不良习惯不是三天两日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老师比较性急,总想三下五除二就解决问题,即使学生按你的要求做了,那也只能叫行为,不叫习惯。如果我们想起来就管一管,想不起来就算了,良好的习惯是养不成的。我们一疏忽,孩子的行为就会像弹簧一样回到原来的样子。所以我们老师的工作要有耐性,不怕反复这样才能使学生逐步改掉粗心马虎的现象,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3教会学生读题、审题,在理解题目要求的基础上完成作业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都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要提高作业正确率,必须下功夫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学生因不认真审题而导致错误的现象非常严重。特别是七年级十分常见。因此,认真作业习惯的培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教会学生读题、审题。

4要重视作业的讲评

每次作业批改后,老师要及时把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要对书写与正确率都进行评价。对正确率高,书写端正的同学进行表扬,对由于态度原因造成质量低下的同学进行批评。并通过实物展示台把优秀作业进行展示,鼓励大家向优秀看齐。

5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

每个学生的发展都是存在个体差异的,作为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对待学生的作业情况也是如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作业,能力强的学生可布置一些难度高,较复杂的作业。能力稍差的学生可布置一些较简单的作业。当然,作业不一定非要老师来布置,可由学生来完成,比如平时作业由课代表布置,内容、数量完全他们说了算,老师只负责作业的审核。对一些后进生,由于错误比较多,或者态度不端正,有时候做作业比较慢,或者订正不出来,要求他们可以向结对的同学请教,或者其它同学请教,但重要的是要把题理解了。并且制定面批的名单,这样也可避免学习抄作业。

6作业形式要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以往枯燥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学习很乏味。要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鼓励学生以看、听、触、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孩子们可能更乐于接受和完成的。

良好的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练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教师只有从严、从实、从点滴抓起,采用多种办法与措施,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作者单位:新疆建工师第五中学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