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博物馆管理变革与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8-18
/ 2

浅谈博物馆管理变革与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

陈小燕

陈小燕(湖北省文化厅古建筑保护中心(湖北明代藩王博物馆)430000)

摘要:博物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国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体现。近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旧有的博物馆管理制度日益阻碍了博物馆学的发展,要求管理者在管理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为促进博物馆管理变革,必然要求博物馆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工作素质和管理能力。本文从博物馆管理变革和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两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博物馆在管理方面的应对策略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博物馆;管理变革;从业人员;培训一直以来,博物馆作为一个展示历史、传播文明的地方,陈列和研究历史中的自然遗产和人文遗产,在社会文明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当前在博物馆管理和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中中仍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无法适应新形势,不利于其自身的长远发展。要改变现状,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改善。

1.博物馆管理变革具体策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博物馆在管理体制上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博物馆管理变革需要从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两个方面来努力。当前,对博物馆的相应政策也适当放宽,博物馆在自身事务管理上获得了比以往更多的自主权,这些在客观方面为博物馆管理变革创造了条件。从主观方面而言,博物馆管理变革需要管理人员广泛吸取先进经验,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等,从而切实提升管理水平。

1.1适应社会需要,扩大管理基础在管理变革中,博物馆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其社会性。博物馆在社会中起着传播文化、教育大众的作用,发展博物馆业有助于社会上文化的普及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而文化普及的对象则是社会中的广大人民群众,要进行博物馆管理变革,必然要求其适应大众的需要,把社会需求放在首位。例如,在博物馆的运行中,管理者应该更进一步突出其陈列展览和宣传教育的职能,使博物馆成为传播文化和价值的中心,真正做到服务于社会。

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方式和管理方式都呈多元化发展,博物馆管理也可以相应地采取一定的方式,促进管理基础的扩大化和多元化。在传统的博物馆管理机制中,管理人才一般都是博物馆馆长或馆内主要人物。在新时期,博物馆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参馆人数的日益增多使得这种管理模式无法顾全到许多小细节。在这种形势下,博物馆必然需要调整和重组管理机构。例如,博物馆可以适当开办一些馆内活动,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参与到馆内管理事务;根据博物馆内展品设计出相应的衍生产品等等,这些措施都不仅仅有利于博物馆馆内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博物馆增加了资金来源。

1.2引入竞争机制,提高管理自主性博物馆属于非营利性的永久性机构,以传播文化和教育大众为主要目的。传统的博物馆一般属于事业单位,由国家或地方文物局直接管理[1]。总体来说,这些博物馆的规模都比较大,管理起来有例可循。

因而,一般来说,博物馆的管理并不是很难,但近代以来,社会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也需相应地做出改变。

要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一个重要的措施便是在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近年来,伴随经济的迅猛发展,一部分地区也出现了部分民营性质的博物馆。这些博物馆的建立为博物馆的管理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由于经济效益在民营博物馆的建立理念中占重要地位,这些博物馆也相应地更注重其管理效率的提高。这种竞争对博物馆的长远发展而言无疑是有利的。

另一方面,由于公共部门保证了传统博物馆的社会功能,传统博物馆无需考虑其社会效益,其管理效率自然偏低。要改变这一现状,在博物馆管理变革中,博物馆的管理应逐步向经济性和自主性发展。

只有向经济性和自主性发展,博物馆的管理才能逐渐拓展渠道,扩大经济效益,在社会上更加完善和改进管理效果。除此之外,提高管理自主性有利于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管理人员之间树立责任感,在工作中发扬主人翁精神,管理效率也能够相应提高。

1.3大胆创新,采用新的管理模式创新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基础。对博物馆管理而言,并没有一套一成不变的管理机制。每个博物馆的特色不一样,相对地,其管理模式也不应该以偏概全。但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哪个博物馆,为适应新形势,博物馆都应该大胆创新,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引进新的管理模式。例如,对部分文物博物馆而言,在管理时可以学习其他科学性博物馆,学习和采用新技术,以维护文物。在推广时,可以广泛利用新科技,应用互联网等电子资源,将展品图片。藏品介绍上传至网络,使其更加普及,易于大众了解。此外,在管理时也可以开发新的渠道,如在原有的博物馆基础上,开发新的资源,寻求新的转换方式。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生态博物馆等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博物馆的进一步发展。

2.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博物馆管理的成败与否,因而需要博物馆管理者在实践中高度的重视和关注。由于博物馆文化含量较高,对管理人员和课科研人员的素质要求也相应较高。因此,提高博物馆从业人员素质一直都是博物馆人才管理的重要方面。要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博物馆需要对其进一步培育和训练。只有博物馆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升,博物馆的总体素质才能提升,博物馆的管理也将会更加完备。

2.1放宽门槛如上文所说,由于许多博物馆一般由国家和文物管理局直接管理,因此,在选定从业人员时,一般都倾向于政府指定等途径,门槛较高。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地涌现。

如果继续采用以前的人员选拔方式,许多人才难以跨入行业门槛,就难以在博物馆中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在博物馆人员培训中,放宽门槛应该成为一个前提。只有放宽门槛,才能广纳贤才,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为博物馆管理奠定基础。

2.2培养复合型人才在传统的博物馆管理中,博物馆从业人员着眼点一般都比较单一。在近代以来,由于博物馆在很多方面都逐渐发生了变化,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博物馆还需要举办不同的活动,这就要求从业人员能应对不同的场景,处理不同的情况。因而,传统的单一人才应该逐步向复合型人才加以转变。从基本而言,在博物馆中,从业人员不仅仅要具备相关的业务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所以,在当前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中,培养复合型人才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目标,应该在现实中加以落实。

2.3健全管理制度在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中,健全管理制度是基本保障。无论从业人员培训进展如何,管理制度都必不可少。如果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保障,一切工作都无法落到实处。在博物馆从业人员的培训中,完备的管理制度能让培训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制度可依。可以说,健全管理制度,不仅能保障从业人员培训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博物馆总体管理的进行。

3.总结总的来说,当前博物馆的运营中可能存在着许多的不到之处,需要人们加以注意并改进。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最终取决于博物馆管理的不到位。要改变这一现状,要把博物馆管理变革与博物馆从业人员培训放在首位。只有在管理上变革、提高管理效率,才能进一步推动博物馆的发展。除此之外,博物馆从业培训在博物馆管理中占有重要地位,也需要管理者加以重视。只有将管理变革和从业人员培训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保证博物馆事业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1]刘舜强.近30年中国博物馆管理研究综述[J].故宫学刊,2012(01)[2]刘万杰.学习组织理论与博物馆管理[J].博物馆研究,2009(03)[3]艾崧.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改革新探[D].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