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不良修复体87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口腔不良修复体87例临床分析

郎彦英徐永军

郎彦英徐永军(内蒙古包头市包钢第三职工医院014010)

【中图分类号】R7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0-0219-02

【摘要】目的观察口腔不良修复体的种类和危害。方法对87例患者口内不良修复体进行归类研究。结果;口腔不良修复体应立即拆除。结论口腔不良修复体给患者的口内牙龈,基牙,牙槽骨及颌面部造成损害,提高全民口腔健康意识,疵除游医,科学就医。

【关键词】牙修复体口腔病变

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一批以宣传“科学镶牙,快速镶牙”为手段的游医,蒙骗年龄大的老年患者,导致一系列口腔疾病的发生。我科对在2005-01~2006-10来就诊的患者口腔。不良修复体87例具体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本组男47例,女40例,50岁以上76例,50岁以下11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69岁,全口最多缺牙18颗,最少1颗。

1.2类型分析(1)结扎型:30例。一双股0.2毫米结扎丝“8”字形结扎于缺隙两侧基牙的牙颈部,中间填白色自凝塑料,依靠塑料填塞于基牙的倒凹区固位。(2)卡环型:23例。利用0.8毫米钢丝弯制的卡环卡在基牙的牙颈部,中间仍用自凝塑料填塞,不能自行摘戴。(3)戴环型:20例。用没有颌面类似于正畸代环的锤造冠粘结与近远中基牙的固定桥。桥体由金属和塑料组成,与固位体焊接在一起。基牙未作预备,外形凸度不良,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萎缩。(4)。锤造型:14例。多为老年牙周病患者,个别或多数牙齿松动,用锤造式金属粘结于牙齿的舌侧或腭侧,使多数牙成为整体,但大量自凝塑料填塞于牙齿的邻间隙,造成食物碎屑残留。

1.3并发症(1)牙龈粘膜炎症,创伤性溃疡:此类修复体不能自行摘戴,达不到自洁要求,义齿覆盖区粘膜受食物残杂刺激,易引起局部组织红肿,出血,甚至增生性改变。(2)牙槽骨吸收:由于基牙或粘膜没有合理分散合力,使牙槽嵴受压力过大,牙槽骨严重吸收。(3)基牙疼痛松动:在选择基牙时不考虑基牙牙周的生理代偿能力,无论缺隙处失牙数目多少,都选择缺隙近远中两侧牙做基牙,使基牙受力过大,牙龈向根方移动;再者食物碎屑不能清洁,牙菌斑,牙结石大量沉积,使得基牙疼痛松动,脱落。(4)继发龋,牙髓炎,根尖周病:由于基牙周边无法自洁,食物残杂长期腐蚀,使基牙牙颈部有隐匿的邻面去,待表现出疼痛症状时,往往已发展至牙髓炎根尖周炎。(5)口腔异味:自凝塑料聚合强度低,表面粗糙,牙齿间存在大量食物残杂,刷牙簌口都不易去除,引起严重口臭。(6)合并基牙间隙感染:不良修复体长期刺激,大量结石沉积在基牙龈上龈下,使得牙周组织水肿,甚至邻面龋坏后牙髓腔引流不通畅,向颌面部间隙扩散导致颜面肿胀。(7)恶变:义齿表面粗糙,粘膜长期炎症刺激,使口腔粘膜癌变。

2结果

对待各种不良修复体的唯一方法就是立即拆除。在拆除使用高速车真割断两端基牙的固位装置,或用去冠器去除锤造冠套,尽量避免损伤基牙,再用高速裂钻在自凝塑料中间切断,分段取下。随访观察1个月后,各种不良并发症消失。

3讨论

口腔修复是建立在口腔生理,应用材料,生物力学,工艺原理,医学美学等基础之上的综合性学科。一个良好的修复体不但要恢复外观,咀嚼功能,还要对口腔组织有生理保健作用。[1]在生物学和维护口腔健康方面,“快速镶牙法”毫无科学性;没有牙槽骨支持,粘膜受压损伤严重,不易清洁,继发牙周病,继发龋和口臭,桥体过长,造成基牙松动脱落等医源性损伤。[2]“快速镶牙法“直接在口内塑型,塑料在口内聚合,凝固,塑料单体在口内的缓慢释放以及粗糙的制作工艺,不仅达不到美观的修复效果,同时对口腔的生理卫生也有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发生口腔粘膜的感染损伤,癌变。[3]

现今我国口腔医生相对缺乏,尤其在一些偏远期限去。百姓对口腔保健知识匮乏,有啦牙病为省时省钱,给游医以可乘之机。所以应在全社会加强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普及口腔保健知识,让广大患者科学就医。

参考文献

[1]赵晓波.口腔不良修复体致口腔癌7例临床报告[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0.11.

[2]徐君伍,主编.口腔修复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8-132,233-243.

[3]王为户,李秋玲.不良固定修复体拆除分析[J].口腔颌面修复杂志,2000.1(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