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04
/ 2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探析

胡克勇

中设设计集团腾飞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650206

摘要:公路工程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区域间的经济交流,是促进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为了增强公路交通的安全性,应该对平面交叉路口加以高度重视,根据平交路口的基本特点,制定针对性设计与施工方案。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对于影响公路交叉设计的多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加强对工程建设区域的现场勘察,为设计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真实而全面的设计数据。本文将通过分析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存在的问题,探索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公路工程;平面交叉;设计

在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我国公路工程的规模与数量也在逐渐扩增,只有保障公路的安全性与合理性,才能提升行车舒适度,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平面交叉设计是公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与难点,涉及到的内容较为繁杂,因此对设计人员的技术性与专业性要求较高。如果缺乏对设计细节的重视,很容易在公路投运后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导致公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升高。在整个公路系统当中,各条路线都是以交叉点为基础实现互相连接与贯通,因此交叉点的合理布置就成了增强公路系统合理性的关键环节。尤其是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给公路交通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压力,合理的平面交叉设计方案,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的状况,增强行车流畅性、舒适性与安全性。

一、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设计中存在路权分配不合理的情况。在交叉口位置未能合理设置交通标志与标线等,缺乏“停车让行”或者“减速让行”的标志,导致交叉口面临的交通安全隐患增大。缺乏对交叉口支线道路的重视,导致主线与支线路权分配不合理,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1】。其次,转弯车道的设置不合理。缺乏对道路加宽的考量,未能依照实际情况进行转弯车道的设置,存在严重的行驶轨迹不顺畅问题。最后,交叉口的渠化设计存在不合理之处。三角岛渠化方法应用于T型交叉口当中,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交通运输的需求,导致冲突面积加大的问题出现。加上交通标线与标志的缺失,使得交叉口交通状况不容乐观。

二、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原则

(一)路权分配的合理性

当公路交叉口没有信号对车辆与行人进行控制时,应该合理划分支路和主路,对路权进行合理分配,增强公路交通的流畅性。优先通行权应该更多的赋予主线道路,将标线和“让”、“停”等标志设置于支线道路当中。通常情况下,较大的交通流量是相交道路的基本特点,此时对于主次道路的划分存在一定困难,信号控制是增强交通流畅性与安全性的有效方法。无优化交叉交通管理主要应用于较小交通流量和较低相交道路等级的情况下,需要将“停车、让行”的标志与表现设置于路口位置【2】。

(二)左右转弯车道的合理性

为了有效控制直行道与转弯车道的车流,应该在到达交叉口之前对其进行有效分离,能够促进交通运行效率的提升,缓解交叉口存在的拥堵问题。可以在直行车道的基础上,合理拓宽左右转弯车道的距离,使其保持一定的独立性,防止直行车辆与转弯车辆之间的相互影响。

(三)交通岛的合理性

在对车辆行驶轨迹加以规范的过程中,交通岛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够保障非机动车与行人在等候时的安全性。信号控制设施与交通标志应该设置于实体交通岛当中,确保标志设置的醒目性,以便车辆驾驶员能够快速分辨交通标志。为了对车辆通过交叉口的距离进行合理缩短,还应该设置合理的导流岛。在设置实体交通岛时,应该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照明条件,防止交通岛对夜间车辆行驶造成的影响。

(四)交通标线与标志的合理性

车辆在转弯和减速、驾驶员对周围路况的观察等等,都是在公路交叉范围内行车应该注意的要点,因此相较于一般路边的车辆操作而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防止各种标志林立的状况出现在交叉口位置,能够降低对驾驶员行车专注度的影响【3】。在设置公路交叉口的标线与标志时,应该以交通工程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分析,明确车辆驾驶员的普遍性信息需求,增强其行车舒适性,保障驾驶员与行人的安全。

三、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的技术措施

(一)左转弯车道设计

等候段、偏移段和渐变段,是左转弯车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车道的宽度、设计车速和道路状况等为依据,合理控制左转弯车道的宽度与长度变化。鱼肚形式是在左转车道设计中的一种常见形式,根据其特点的差异性,又可以分为实体式鱼肚左转车道、隐形式鱼肚左转车道和简易式鱼肚左转车道。当公路中存在中央分隔带时,往往采用实体式鱼肚左转车道的形式。为了实现左转弯车道的合理增设,可以适当的拓宽路基,并使其保持在公路交叉口的实际区域内,实现对中央分隔带宽度的有效压缩【4】。为了达到强制性限制车辆的目的,可以将水泥台或者绿岛等设置于左转车道当中。当道路中没有中央分隔带时,通常采用隐形式鱼肚左转车道的形式,对路基进行适当拓宽的同时,左转车道可以通过渠化标线进行设置。当公路具有较小的交通流量时,通常采用简易式鱼肚左转车道的形式,实现左转车道的渐变处理。对交叉口范围内的地物条件、公路设计速度、地形状况和路基拓宽方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设置等候段、偏移段与渐变段的长度,确保其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并满足实际情况需求。

(二)右转弯车道设计

如果公路具有较小的交通量和较低的公路等级,那么可以不设置右转弯行车道,而是将圆曲线设置于相交路面的边缘位置,其半径通常为20m或者15m。在分隔的右转弯行车道的设计当中,应该控制转弯速度在40km/h以内。如果公路合计速度在60km/h以内,应该控制右转弯速度在设计速度的50%以上。当右转弯车道为渠化平面交叉的状况时,应该将三心圆复曲线应用于内侧路面边缘设计当中。防止大型车辆由于转弯半径过小而出现转弯困难的问题,也应该防止建设费用由于转弯半径过大而持续增加的问题。

(三)综合考量多种影响因素

为了增强公路平面交叉设计的合理性,应该对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在现场考察时,应该明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与需求,了解自然环境的变化情况。在设计工作当中,应该确保设计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防止只依靠经验开展设计的问题发生。加强对设计方案的评估与会审,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与通讯技术,实现设计方案的不断优化与调整【5】。对多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与分析,考量经济性与技术性要素,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计方案。在对路线交叉方式进行确定时,应该开展合理的交通量预测工作,为工程规模和技术标准的确定提供保障。

四、结语

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是公路建设中的关键工作,合理的设计方案能够保障人们出行的安全性与舒适性,防止在交叉范围内产生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在设计工作中,应该从路权分配、左右转弯车道、交通岛、交通标线与标志入手,综合考量影响设计的多种因素,增强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与科学性。这不仅是促进公路系统安全品质与通行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重要工作。

参考文献:

[1]乐建元.公路平面交叉口设计[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41(10):63+65.

[2]金多旭.关于公路平面交叉的优化设计探讨[J].智能城市,2018,4(04):39-40.

[3]罗凯.公路平面交叉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01):5-7+13+1.

[4]李威.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常见问题与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7):225.

[5]吴晓静.公路工程中的平面交叉关键设计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6(02):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