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考核质控报告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1

三原县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考核质控报告

王晓梅

王晓梅(陕西三原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713800)

【中图分类号】R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8-0294-01

【摘要】为了保证各实验室间的微生物检验质量,及微生物检验工作的准确性,提高微生物实验室的检验水平,咸阳市疾控中心对其下属的各县发放盲样未知菌,进行质控考核。质控考核的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细菌鉴定质控考核

1材料与方法

1.1质控菌种

半固体琼脂菌种一份,为食源性致病菌混合物,有致病菌1-2种,由咸阳市疾控中心发放。编号为W-007,要求检验人员一周内报告菌株鉴定结果

1.2试剂

本次检测中所采用的成品培养基和细菌微量生化鉴定管,由北京陆桥技术有限公司提供。诊断血清是由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均在有效期内使用,自配试剂依据,GB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等资料完成。

1.3检验鉴定

主要是依据GB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卫生防疫细菌检验》(何晓青)。

1.4方法

将质控样先接种到普通的营养琼脂平板上,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生长情况,根据菌落特点,判断出有两种不同的菌落。然后将两种菌落分别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根据镜检结果,菌落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接种三糖铁琼脂、SS、血琼脂平板、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置37℃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特点,观察三糖铁琼脂上的初步生化反应,取菌苔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根据镜检结果,生长特点,初步生化反应,选择鉴定方向,取三糖铁琼脂斜面菌苔做生化反应后,对疑似菌进一步做血清凝集试验。

2结果

2.1菌体形态

2.1.1一号菌:革兰氏阳性大小一致的球菌,呈双或葡萄状排列。

2.1.2二号菌:革兰氏阴性的无芽胞短小杆菌

2.2生长特性

一号菌:在普通的营养琼脂上是较小的菌落,呈黄色、浑浊、圆形、突起、血平板上菌落呈金黄色圆形、突起。大小约1.5mm-2.5mm。光滑湿润,在菌落周围有透明的溶血环,在高盐甘露醇琼脂平板上,生成淡橙黄色,圆形突起。细小光滑的菌落

二号菌:在营养琼脂上,无色,半透明,圆形,湿润的菌落,在SS平板上,菌落无色半透明,中等大小,圆整湿润,中心稍隆起,并带黑色。

2.3生化反应

一号菌:血浆凝固酶+发酵葡萄糖产酸

二号菌:三糖反应。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不分解乳糖和蔗糖。

H2S+动力+赖氨酸脱羧酶+

KCN-尿素-–靛基质-

2.4血清凝集试验

二号菌:该菌与沙门氏菌属A-F多价诊断血清凝集明显+++,盐水对照不凝。

2.5结果判定

2.6根据以上两种菌的革兰氏染色镜检,在分离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生化反应,血清凝集试验结果判定如下:

一号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二号菌:为沙门氏菌属

3讨论

3.1开展室间细菌鉴定质控考核,可以锻炼微检人员的操作技能,提高对各种致病菌的识别能力。

3.2之所以用普通琼脂平板作为首选平板,是考虑到多数食源性致病菌对营养要求不高,都可以较好地在培养基上面生长。从而达到分离目的。

3.3涂片的好坏对结果有影响,一定要涂成均匀,薄厚适中的菌膜。否则过厚的话,易在染色过程中脱落。

3.4革兰氏染色镜检,在盲样菌检测中起重要作用。通过染色镜检可以观察菌体形态,排列方式和染色性质,初步判断出可能存在哪种细菌,为下一步选择性培养打好基础。

3.5掌握正确的革兰氏染色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加入第三液95%的乙醇脱色时,一定要脱净。但时间还必须控制在30秒左右。

3.6在平板上划线用以分离细菌。以求获得不同的单个菌落。这在微生物日常工作中显得非常重要。最好采用分段划线法。

3.7对于细菌的生化反应,我们应根据涂片镜检菌落特点,初步生化决定鉴定的方向。选择疑似菌非常典型的生化反应进行试验。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8在作食源性致病菌时。应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质控样被污染和样品中的病原菌扩散。操作者要做好自身防护,防止实验室感染。

注:+表示阳性,-表示阴性。

参考文献

[1]gB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2]何小青等卫生防疫细菌检验m.新华出版社.1989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