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3-13
/ 2

榆林市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曹汉武

□曹汉武

〔摘要〕榆林市混合所有制经济现状。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缺乏正确认识;国企改革难以深化,制约混合所有制发展等。应解放思想,提高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活力等。

〔关键词〕混合所有制经济现状问题对策为了在我市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本人从2013年6月中旬到7月初,先后赴府谷、神木、榆阳、佳县、子洲五县区及榆神经济开发区、榆林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地调研,通过深入园区、走访企业、座谈、讨论、统计分析等方法就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现就调研情况报告如下:1榆林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1.1总体状况。自2000年以来,随着我市能源基地建设向“三个转化”逐步迈进,一大批央企、省企、外企、外资纷纷入驻我市,资源开发走过了螺旋式上升的十多年黄金期,与此同时,市内国有企业改革改制重组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在开放搞活中实力不断壮大,形成了各类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相互融合的局面。近十多年来,我市混合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乡镇企业到集团式、股份制大公司,混合的要素和产业及方式也日益创新,成绩斐然。

1.2主要特点。我市混合所有制企业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从企业类型看,以有限责任公司为最主要形式,占80%以上;从控股情况看,国有和集体控股企业均为相对控股,股权占比一般为30%-55%之间;从企业规模看,以小微型企业为主,占70%以上;从混合的主体看,以央企、省企、市属国有企业与地方民营企业混合为主,省企与地方民营企业混合占比较大;从混合的要素看,以资金、设备、人才混合为主,以土地、技术、专利、品牌、商标、商誉等入股的较少;从分布地域看,主要集中于榆阳、神木、府谷三县区及榆林高新区、榆神经济开发区,集聚效应明显;从产业布局看,以煤炭采选、煤化工、煤盐化工、煤油化工为主,榆阳区有少部分涉及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主要集中于资源开发类的第二产业,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较少;从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合作模式上看主要有四种:中外合资的“南梁模式”、国资控股的“北元模式”、国控民营的“东方模式”、民资控股的“奥维乾元模式”等,以股份合资为主要形式,股份合作、联营、合伙、员工持股等其它形式较少。

2榆林市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1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缺乏正确认识。主要表现为:国企有顾虑,民企有担忧,社会上有误解,政府角色定位不恰当。

2.2国企改革难以深化,制约混合所有制发展。一是国企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产权市场、资本市场不发达,全市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二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还不健全,企业的治理机制存在信息不透明、内部人控制、监督监管缺失等问题,与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有一定距离。三是国有企业行政化倾向明显,国企领导人由上级直接任命,独立董事不懂事,经理无法成为真正的职业经理人。四是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

2.3民企自身缺陷制约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民营经济自身素质缺陷是制约与国企混合的重要因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实力有限。绝大多数民营企业还不具备参与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改革的实力,更难以与大型国企、外企相抗衡。二是民营企业人才匮乏。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极为短缺,导致产品技术含量较低,企业创新意识淡漠,科技投入少,竞争力弱。三是资金积累缓慢,资本规模较小,融资十分困难。四是管理水平不高。

2.4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中的相互融合的深度和广度不够,运行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文化融合不够。

二是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如民营企业虽加入了董事会,有一定的投票权,但仍缺乏话语权。三是不少混合所有制企业是由国有企业的子、孙公司和非公企业组成的混合体,合作双方权益不对等。四是混合所有制企业混合的领域不宽,要素不广,模式单一。混合模式以人合和资合的有限责任公司为主,以土地、专利、品牌、商誉、员工等入股少,以联营、合伙、战略联盟等其它模式少。

2.5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市场环境不佳。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够到位,错位、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缺乏统一的宏观管理部门,存在多头管理、无人管理、无序管理等现象;行政审批环节依然过多,办事效率低下;企业不合理负担依然存在,部分项目存在非法阻工现象。

3榆林市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3.1解放思想,提高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一要从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充分激发市场活力的高度来认识混合所有制,坚决摒弃在所有制上的无谓争论,着力营造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二要正确认识混合所有制对国企、民企的好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产生1+1>2的效果。三要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大发展。四要确立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根本目标是“国民共进”,既要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控制力,更多履行社会责任,又要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空间。五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一切从企业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社会规律,不能为“混合”而“混合”,政府决不搞“拉郎配”。另外,混合所有制也并非灵丹妙药,更不会“一混就灵”,工作中要注意克服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思想倾向,政府不宜干预太多。

3.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有经济中的活力。一要以深化国有企业分层分类改革为契机,打破垄断,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根据中、省精神,结合榆林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实践,尽早制定和出台我市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的指导意见或决定,形成适应榆林未来转型发展的国有资产布局。二要加快推进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产权结构。三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四要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的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五要加强党委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切实保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强化国有企业履行更多的社会责任,加大红利上缴比例和转移支付力度,构建科学的薪酬制度,加大国有企业在解决地方群众就业、社保、教育、养老、环保、生态、安全等方面的投入,更好地促进企地和谐。

3.3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步伐,夯实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基础。一要切实落实好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政策,清理影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政策制度,制定公平公正、操作性强的市场准入规则,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中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二要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三要进一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努力发挥财税政策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四要大力促进非公有制企业治理结构的规范化和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提升与国有经济融合的能力。

3.4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一要不断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要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产布局和结构,理顺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关系和资产管理体制,改善非公有制企业产权结构,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行业领域,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般竞争性行业可以让国企与民企充分竞争,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二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提高各类中介服务质量,促进资金资本化、资本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三要加强企业战略体系建设,引导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大企业、大集团。四要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组织领导体系。五要健全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资产监管体制。

3.5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搭建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三个服务平台。一要建好法律法规和政策服务平台。要梳理和宣传好国家鼓励和支持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打破“玻璃门、弹簧门”。同时,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制定和出台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政策指引和实施细则,探索适合我市发展实际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和机制。二要建好信息和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可通过召开驻榆国有企业和市属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对接会,并推出具体合作项目,适时进行合作成果交流和展示。三要建好政务服务平台。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快推进经营性领域的全面开放,放手让非公有制资本和其它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实现“非禁即入”。广泛借鉴和吸纳外国及外省市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先进经验,形成良好的交流互动机制。

3.6拓展混合所有制的产业领域,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目前,我市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多集中在第二产业,特别是能源化工产业,建议在进一步优化发展和改造提升能源化工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能源型产业,并向金融、医疗、教育、养老、公共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和领域拓展,逐步形成产业多元支撑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格局。要以加速农村土地流转为突破口,大力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扶持和壮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要以陕汽榆林东方新能源专用汽车有限公司和榆林天地煤机有限公司等为示范,着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现代装备制造业;要精心打造混合所有制的现代化的商贸物流业,提升物流产业规模和地位;要通过引进国有资本和社会资本振兴传统的特色轻纺工业,特别是要进一步做强做大羊毛防寒服产业、中药产业、农副土特产品深加工业;要以加快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鼓励资源型大企业和制造企业实施主辅分离,大力推进以工补农项目,发展混合型的三产服务业,努力促进我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作者单位:中共陕西省榆林市委党校

来源期刊

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