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4-14
/ 2

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分析

杜红霞

(甘肃省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康复医院甘肃白银730913)

【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临床用药治疗,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从而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推广应用价值极高。

【关键词】早期康复;急性脑梗塞;时间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4-0056-02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结构的调整以及生活压力增大等因素的影响,日常不良生活习惯不断增加,再之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在以上诸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导致越来越多的脑血管疾病频发,尤其以急性脑梗塞最多见。脑梗塞主要是由于脑部动脉血管发生硬化,形成血栓,导致动脉动脉管腔狭窄,从而使脑部供血不足,发生缺血缺氧现象,进一步引起脑细胞极其组织发生坏死,最终引起脑部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类心脑血管疾病[1]。在临床上对于该疾病虽经进行治疗,但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据有关报道统计显示,急性脑梗塞发病后约有60%~80%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本文主要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不同时间窗辅助实施康复技术的疗效进行探究与分析,特报导如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研究时间跨度为2014年12月至2017年8月,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住院病历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6例。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CT或MRI等检查确诊;(2)在急性发病6h内入院治疗,已经丧失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最佳时机;(3)患者入院进行Barthel指数测量评分范围在40~60分。排除标准:患有外伤以及严重器质性障碍疾病。对照组患者男女比例为20:16,年龄均值(65.5±6.8)岁;实验组患者男女比例为19:17,年龄均值(65.6±6.5)岁。上述样本资料比较相似,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抗凝、改善循环以及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辅助实施康复技术进行干预,其中实验组则在疾病急性发作期间(1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对照组则在疾病恢复期(>2周)实施康复技术干预,具体康复技术内容如下:(1)指导患者进行床上活动,由家属协助进行翻身,家属陪伴并支持患者进行健侧肢体的主动活动、被动活动以及带动患侧肢体活动,并开展分离式患侧肢体运动,每次可持续20~30min左右,2次/日,同时辅助电刺激治疗,治疗时间为30min,2次/日。(2)肢体功能锻炼: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外展、内旋等活动,给予患者穿“丁字鞋”,可防止发生足下垂。随着病情好转,可指导患者直立床站位,可使患侧下肢体维持重量,待下肢肌张力恢复至3级以上时,可以采用步态矫正器辅助患者下床行走,并协助患者进行手部拿、捏、握等活动。(3)语言功能训练:遵循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言语的重复训练,同时辅助收音机刺激患者语言感觉中枢[3]。(4)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各项精细动作,如使用筷子、自己穿衣、洗漱、系鞋带以及购物等活动,并注意活动强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程度采用FMA量表评分表示,主要包括上下肢体活动,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以FMA评分<50分,显示为存在严重运动功能障碍;明显运动障碍:51~84分,中度障碍:85~94分,95~99分为轻度障碍。同时还要采用Barthel指数评分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进行测评,总分为100分,其中>80分为轻度生活障碍,患者生活基本可自理;40~80分之间为中度,需协助患者自理;<40分为重度,日常生活需完全照顾。

1.4统计分析

应用SPSS18.0版统计软件进行统一的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t值检验),若两组对比有差异,则P<0.05,显示可纳入统计范畴。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经不同时间康复治疗后,其实验组患者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详细内容可见表。

3.讨论

急性脑梗塞属于临床中老年患者频发的一类脑血管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及影响预后生活质量。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对于脑梗塞疾病及早进行康复技术治疗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人提出了超早期(卒中后24~48小时内)康复治疗的新观点。所谓早期康复治疗,一般是指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1周内即可开始进行的康复治疗,如此,可促进患者感觉神经接受传入性冲动,利于大脑皮层的再次重塑以及各项功能的恢复,从而预防相关并发症,防止脑卒中偏瘫后出现神经性肌萎缩或废用性肌萎缩,避免长期卧床所形成的废用综合征。

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36例患者在疾病早期(1周)即实施康复治疗,在FMA评分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各项,均较疾病恢复期(2周)后实施康复技术干预的对照组显著升高。究其原因,是由于早期康复治疗可帮助患者进行神经生理修复,有助于重新建立神经轴突以及侧支循环之间的联系,对脑部皮层缺血部位的兴奋性具有促进作用,继而可促进神经组织的敏感性,加速脑神经恢复,最终使丧失的各项功能重新获得,同时可缓解肌肉萎缩,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这充分证明早期康复训练的治疗,对患者的神经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4]。人体的神经修复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数月才能逐渐完成,所以,早期康复治疗切莫操之过急。一方面要与患者及家属建立交流,提高他们的耐心,帮助他们树立恢复的信心;另一方面还要注意训练要循序渐进,勿使患者过度劳累,动作也切莫过猛,尽量不引起关节疼痛为度。

综上所述,针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早期1周内及时实施康复技术,可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尽早促进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对明显降低致残率具有显著疗效。

【参考文献】

[1]宋小静.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临床探讨[J].淮海医药,2015(1):66-67.

[2]刘发华,邹景宇,何兰兰.早期康复治疗急性脑梗塞时间窗的临床观察[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6,3(9):40-41.

[3]代杰,项容,陈勇,等.头针结合康复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最佳时间窗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3):1381-1383.

[4]孙剑.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J].内蒙古医药,2013(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