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1

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结果分析

袁招红李宁汪兴周

袁招红李宁汪兴周(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江西赣州341000)

【中图分类号】R44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1-0093-01

【摘要】目的探讨干化学法对尿液中红细胞(RBC)和白细胞(WBC)检测的筛查意义。方法通过干化学法和沉渣镜检对386份尿液标本进行检测,对两种方法测得的尿液RBC和WBC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86份尿液经干化学法检测RBC阳性111例,阳性率为28.75%,沉渣镜检99例阳性,阳性率为25.65%;干化学法检测WBC阳性23例,阳性率6.00%,沉渣镜检阳性31例,阳性率为8.03%。结论干化学法检测和沉渣镜检法检测尿液RBC和WBC结果有一定的差异,由于许多其他因素的干扰,故应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检出率。

【关键词】尿液干化学法沉渣镜检红细胞白细胞

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尿干化学分析仪逐步在各大医院普及,因其灵敏度高、快速,操作简单,检测尿量少,大大减轻了检验人员的劳动强度,被广泛应用于尿液常规检测,为了解尿干化学法与尿沉渣镜检检测尿液RBC和WBC结果的相符程度,对386例尿液标本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收集本院住院精神疾病患者新鲜标本386份,保证2h内完成检测。

1.2仪器和试剂干化学法采用桂林优利特uritest-200B尿液分析仪及配套的11项试纸条。镜检法采用奥林巴斯CH双相显微镜,SC-3616低速离心机。室内质控物符合要求。

1.3检测方法尿干化学法每天用质控物校正分析仪校正合格后进行测定。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过程》[1]第3版进行操作,用一次性洁净尿杯留取晨尿约30mL,取10mL置于特制离心管中,将试纸条浸入混匀尿液中,约2s取出在滤纸上沾去多余的尿液,置于自检准备好的分析仪上进行测定,打印结果。镜检法取混匀尿液10mL于刻度离心管内以1500r/min离心5min,弃去上清液,取0.2mL左右混匀滴于玻片上镜检,先以低倍镜观察全片,再用高倍镜仔细辨认和计数WBC、RBC,以高倍镜计10个视野所见细胞平均数,并记录数据。正常参考值范围:WBC为0-5/HP,RBC为0-3/HP。

2结果

在386份标本中,尿干化学法检测RBC阳性111例,阳性率为28.75%,沉渣镜检RBC阳性率99例,阳性率为25.65%;干化学法WBC阳性23例,阳性率为6.00%,镜检WBC阳性31例,阳性率为8.03%。结果见表:

表两种方法测定尿液RBC和WBC结果比对

3讨论

尿干化学法检测RBC是根据Hb的类过氧化物的作用催化分解过氧化物,释放出新生态的氧,使邻联甲苯胺氧化呈色[2]。干化学法既可检出完整的RBC,又可检出游离的Hb;而镜检法只能检出完整的RBC。所以RBC被破坏时,尿干化学法检测呈阳性,而镜检法呈阴性。尿液中有大量的Vitc存在时可出现假阴性,高蛋白尿、低比重、PH<5.0,样本未混匀等因素均可影响RBC呈假阴性。本研究资料显示,干化学法RBC阳性率为28.75%,高于沉渣镜检RBC的25.65%,阳性率与罗海霞[3]报道略低。因我院为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方向不同,肾病及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较少,所以病人尿液RBC、WBC的阳性率与其他综合性医院相比较低。

尿干化学法检测WBC,粒细胞胞质中含有特异性酯酶,使试带吲哚酚酯产生吲哚酚,后者与重氮盐形成紫红色缩合物,呈色深浅与中性粒细胞的多少呈正比。当尿液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过长或标本放置时间过久,可导致破坏,特异性酯酶释放到尿液中可造成尿WBC阳性而镜检法阴性的漏检现象。所以尿液标本必须在2h内检测完。尿液被甲醛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呋喃坦啶)时可出现WBC假阳性。并且,干化学法只能与粒细胞反应,而不能与单核、淋巴细胞反应,所以在大量存在单核淋巴而粒细胞很少时会产生假阴性。本资料显示,干化学法WBC阳性率6.00%,沉渣镜检WBC阳性率为8.03%。可见,沉渣镜检WBC阳性率高于干化学分析法。

有些实验室有忽视显微镜检查的倾向,干化学法不能替代沉渣镜检法,只能作为尿液常规检查的筛查作用。为了提高工作的准确性,工作中必须两种方法相互补充,做到误诊、不漏诊,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数据。

参考文献

[1]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3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70-299.

[2]熊立凡,刘成玉.临床检验基础[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60.

[3]罗海霞.干化学法联合沉渣镜检检测尿液红细胞和白细胞的比对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8):964-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