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9-19
/ 2

“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

于林波

山东省平度第一中学266700

【摘要】:“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是一种研究性教学的实践。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要采用“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认知结构)”的方式施教;学生的“学”要采用“目标学习法+合作互助(行为结构)”的方式学习,它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在探索求知的学习过程中,将外在知识转化为内在经验,从而增进学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关键词】:以教导学、教学相生、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

【正文】

一、“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教学模式提出背景

什么样的课堂最精彩?怎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这一直也是教学研究的专家和一线老师们在研究争论和实践探究的问题。

显然,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被基本否定了,尽管还有不少的教师还在使用这种落后的教学方式(不否认有的教师教学偷懒)。于是,在“专家们”的怂恿炒作下,很多学校要求老师们彻底摈弃传统教学方式,纷纷转向以“学”为中心的“翻转课堂”甚至“慕课”(大规模的在线课程)、“微课”的教学改革之中,似乎一夜之间,教师陡然贬值了,大有失业的感觉。

这两种倾向都严重违背的教育的规律,背离了教育的本质。教师教的重要性和学生学的重要性是均等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不可偏废的,无非在“教与学”的时间和环节分配上,“教”应该少一点,“学”应该多一点。

尤其是薄弱普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是非常差的,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学科学习的兴趣,也没有掌握多少有效的学习方法,因而教师的“教”就更不可或缺。也就是说,最精彩的课堂,既需要教的精彩,更需要学得精彩。

二、“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原则

1、发现性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是要求学生以积极、自觉的思维去面对自己尚未理解的问题,在质疑、查找、解疑的过程中进行学习、收获。研究是指学习过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往往会用发散思维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获取、筛选、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再生信息,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的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领会知识内容,提出问题,发现知识,从而提出见解,在学习和实践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

2、教师指导学习和学生探索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能动参与意识,但并不排除学习指导,相反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学习指导要求。叶圣陶认为,教学“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这个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逐步摆脱老师的过程。研究性学习离不开老师的精心指导,尤其是开始实施时,老师更要提供一些精心设计的问题让学生去研究,“扶”着学生走一程,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研究学习方法。这就要求老师的指导要“少而精”、“指导要得法”。其后,就发挥一个“穿针引线”顾问作用。

3、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阅读发现问题,自我解决,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但是受学生基础及能力的制约,学生个人的力量往往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因此,学生之间必须充分交流、切磋,将自己的信息资源共享,最大程度地占有资料,相互启发,相互争论,从而取得“突破性”的成果——探索出未知的知识。

三、“教与学的双轨制”下的“精彩课堂”教学模式具体内容

“教与学的双轨制”,就是强调以学定教、以教导学、教学相生。教师的“教”要采用“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认知结构)”的方式施教;学生的“学”要采用“目标学习法+合作互助(行为结构)”的方式学习。

这样以来,我们对教师的“教”就有了规范和标准。教师的备课必须充分、细致、周到,不仅要熟知教材、精研教材,还要了解学情,不仅要备教法,更要备学法,要站在认知者的角度去备课,要规划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说、读、练、思、研等学习过程。

在我们看来,能够规划、组织、指导和鼓励学生开展高效学习的课堂才是真正的精彩课堂。如果学生学不得法、学无兴趣、学无目标、学无动力、学无所获,再“精彩”的教,也是失败的。

因此,教师在深度备课之后,围绕教学的重难点,要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就理所当然涵盖基于学生“学”的四个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兴趣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不要求每堂课都必须设计4个方面的目标)

“问题导向”就是要求教师通过问题的设计和随机生成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深层思考和探究。《论语》中讲到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课堂教学的“问题导向”式的最好体现。如果一堂课,学生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被动地听、被动地记,而形不成思维的风暴、争论的焦点,没有促使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冲突”,也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兴奋点,就意味着这堂课“问题导向”的设计有严重缺陷。

“教”与“学”不是一对矛盾,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表现面,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如果教师的“教”能够遵循“目标教授法+问题导向(认知结构)”的方式施教,那么学生的“学”的方式就容易改变,学习效率就会提高。

学生的“目标学习法”,首先是指在课堂上,要完成老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另外,还要在课下、在自习课上、在假期里,学生应该自主设计学习目标,并努力要求自己去完成自主学习目标。自主学习目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这个学习任务越具体越好。“目标学习法”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非常有效的手段,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需要对学生开展专题指导,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目标。

“互助学习”就是学习成长共同体,在课堂教学中应用。

综上所述,建议老师们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老师们可以将传统意义上的“听课”,改为“观课”,相信这样做必定促进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极大提高。

当然,这也只是我们构建的雏形,必然有许多需要加以完善之处,普通高中,特别是薄弱的普通高中应结合本校实情,积极探讨“教与学的双轨制”“精彩课堂”学科建设具体操作模式,取得教学质量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