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

耿红芳

鹤壁市人民医院消化血液内科458030

【摘要】目的:探究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646例行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分为实验组(无痛联合检查)与对照组(常规检查),实验组859例,对照组787例,观察两组检查总用时、不良反应与并发症。结果:两组诊断率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检查用时、不良反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安全有效,疾病检出率高,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采用。

【关键词】无痛胃镜;结肠镜;临床效果;检查方法

【中图分类号】R57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14-145-01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消化道系统疾病发病率不断攀升,无痛胃镜与结肠镜成为检查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了支持。研究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646例行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检查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抽签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1646例行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的患者,排除呼吸道系统疾病(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肺部感染)、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病例,分为实验组(无痛联合检查)与对照组(常规联合检查)。实验组859例,男510例,女349例,年龄23~48岁,平均年龄(35.5±1.5)岁。对照组787例,男310例,女477例,年龄25~52岁,平均年龄(38.5±3.1)岁[1]。所有患者中,上消化道症状1014例,下消化道症状6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联合检查。检查前给予患者盐酸利多卡因胶浆含服,剂量为10mL,行常规吸氧法,检测患者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先胃镜检查,后肠镜检查。实验组联合无痛胃镜结肠镜检查,做好胃肠道准备后,将静脉通路构建好,取患者侧卧位,全身麻醉,药物为:丙泊酚1~3mg/kg,以4mg/s的速度推入[2],待患者无意识后,全身肌肉松弛,先置入胃镜检查,随后行结肠镜检查,检查过程中调整麻醉剂量,内镜置入回盲部时停止用药。

1.3观察指标

观察胃镜与结肠镜探入检查所用时间、胃镜胃肠镜诊断率;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消化道穿孔、恶心、呕吐、腹痛等[3]。

1.4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使用SPSS15.0软件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标准差(),使用检验计数资料,2检测统计结果,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胃镜胃肠镜诊断率

实验组应用胃镜与肠镜联合诊断法,检查出215(25.02%)例胃部病变;601例(36.51%)结肠病变;16例(0.97%)胃癌;27例(1.64%)结肠癌。对照组应用常规检查法,检查出801例(48.66%)胃部病变,189例(11.48%)结肠病变;8例(0.49%)胃癌;15例(0.91%)结肠癌[4]。实验组疾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检查时间

胃镜检查时间:实验组平均用时120.00S,对照组平均用时170.00s,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镜检查时间:实验组310.00s,对照组610.00s,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

实验组患者中104例(6.31%)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对照组304例(18.46%)出现了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并发症。

3讨论

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最开始在发达国家盛行,美国每年有约1亿人接受镇静剂内镜检查。鉴于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疼痛小,依从性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也使无痛胃肠镜检查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推广。应用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优势体现在:可缩短检查时间,降低患者痛苦;提高胃癌、结肠癌检出率;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少[5]。不足是需承担麻醉风险。检查适应症有:合并上消化道与下消化道病症,伴有腹痛、贫血、消瘦症状,主动要求做胃肠镜检查的患者。虽然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有一定优势,但依然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严格遵守检查适应症与禁忌症;清肠液服用后必须间隔2h后检查;准备好负压吸引器、气管插管、急救药品等;麻醉到一定深度以后才能将胃肠镜置入,注意避免浅层麻醉引起的咳嗽、咽喉发射甚至窒息;检查胃肠镜时需要遵循特定原则,避免出现脱镜或者滑镜问题;年龄大的患者在行胃肠镜检查时,需要注意体征的监测,及时进行补液,将血液粘稠度降低,有效防止产生血压过低现象,防止心肌梗死;完成检查后,需要一直监测患者特征,直到患者苏醒为止;插镜时如果胃内液体过多,需要吸干后再检查。

综上所述,本次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应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法,在疾病检出率上高于常规检查组(P<0.05),在检查用时、不良反应、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表现了应用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安全有效,可减少检查时间,降低了不良反应与并发症发生率,疾病检出率,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谢冬玲,刘冬玲,蔡勇等.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检查用于高血压患者安全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5,10(5):658-660.

[2]刘旭明,李康,刘妥英等.无痛胃镜结肠镜联合检查临床应用1646例观察[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2,17(2):110-111.

[3]余蓉.护理配合在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9):1632-1634.

[4]王学清,刘长凯.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对胃肠道疾病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J].养生保健指南,2016(17):33-33.

[5]班淑艳.无痛胃镜和无痛结肠镜同时进行检查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12):7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