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3-13
/ 2

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究

414

(威海市立医院肾脏病理264200)

摘要:目的针对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掌握膜性肾病的相关特点。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10例膜性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病理特征与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在所选膜性肾病患者当中,肾病综合征患者占比最高,其次为肾炎综合征与单纯蛋白尿患者,且病理Ⅰ、Ⅱ期患者数量较多,电子致密物沉积部位多为基底膜上皮侧,免疫复合物沉积则多以IgG与C3为主。结论针对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十分重要,这对于患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膜性肾病;流行病学;病理;特征;探究

膜性肾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且伴随临床检验技术等不断提高,患者检出率也随之升高,患者数量与过去相比明显增多[1]。一般来讲,膜性肾病是导致成年人患上肾病综合征的主要原因[2]。根据患者发病原因,膜性肾病一般被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与继发性膜性肾病,其中,特发性病变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为普遍的一种病理类型,而继发性病变多为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身体感染、恶性肿瘤、药物及毒性成分等导致[3]。我院针对此类患者的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现根据研究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5年1月—2018年1月时间段内在我院接受临床诊治的肾脏疾病患者当中选择110例患有膜性肾病患者为主要对象,本次研究得到了我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且患者均对研究知情,入组前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接受临床相关检查之后得以确诊,原发性病变患者符合相关诊断标准,且排除了药物影响、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乙肝等其它继发因素;继发性病变患者乙肝病毒呈原阳性,病理切片检查可见乙肝病毒抗原。我院针对该项研究,将以下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神经系统病变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肝脏疾病患者、其它类型肾病患者、血液疾病患者、意识不清患者。非自愿入组患者。所选患者当中男性患者为62例,女性患者为48例,患者年龄最小为27岁,最大为74岁。

1.2方法

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并且观察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首发症状、具体的体征情况、是否出现肾病综合征、患者是否存在镜下血尿情况等。与此同时,医生需要对患者的免疫学指标等进行检验,并且对患者实施肾脏活检,将穿刺组织送至肾内科进行光镜检查与免疫荧光检查等,如果无法对患者进行明确诊断,则需要对组织标本进行电子显微镜检查[4]。

1.3临床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及相关指标的分析情况进行观察,并作以总结

2结果

在110例患者当中,有90例患者存在肾病综合征反应,13例患者存在肾炎综合征症状,其余8例患者为单纯蛋白尿。所有患者当中,Ⅰ期病变患者为34例,病变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之下可清晰见到肾小球无明显病变反应,仅患者基底膜上皮下出现少量的红蛋白沉淀,且基底膜出现空泡变性情况;Ⅱ期病变患者为46例,患者的基底膜明显变厚,致密物也明显增多,出现增生的钉突结构;Ⅲ期病变患者有20例,患者基底膜存在显著增厚的特点,电子致密物为网状表现;其余10例患者为Ⅳ期病变,这类患者基底膜高度增厚,且基底膜内出现腔隙,存在致密物溶解之后的虫噬样透明结构。此外,患者接受相关检查之后显示,免疫复合物沉积中IgG与C3沉积患者较多,有76例,其余34例患者存在IgA、IgM沉积情况。

3讨论

膜性肾病是临床当中一种肾小球弥漫性疾病,患者发病之后的主要特征为肾小球基膜部位出现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膜性肾病患者当中,部分患者在排除继发性因素之后,发病原因并未确定,即为特发性膜性肾病[5]。膜性肾病患者的病情会出现进展,如果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影响。此外,如果医师在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检查与诊断中存在疏漏,无法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等进行分析,也会造成患者确诊不科学。在此背景下,针对膜性肾病患者的病理特征与流行病学特征等进行分析十分关键。

膜性肾病患者的病理损害主要是肾小球基膜上皮部位存在严重的免疫复合物沉积情况,绝大多数患者不会不出现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反应,也很少出现肾小球局部炎性症状。患者发病早期肾小管的间质状态基本正常,伴随患者病情的不断发展,可能会出现肾小管萎缩与间质纤维化状态。在此次研究当中,绝大多数患者为膜性肾病Ⅰ期与Ⅱ期病变,且膜性肾病患者的免疫荧光检查显示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IgG与C3沉积情况,少部分患者会出现IgA、IgM沉积反应。此外,对于膜性肾病患者而言,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的比例大致相当,患者多为中青年人群,且患者的发病率存在较为明显的增长情况。

对于临床膜性肾病医师而言,只有掌握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相关的流行病学贴在,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才会得到显著提高,医师自身的病情鉴别诊断能力才会提高。医师在对患者进行检查的时候,需要结合膜性肾病的临床特征以及流行病学特点等,针对高危患者进行科学筛查,这样才能达到早诊断、早确诊与早治疗的最终效果。

结语:

对于临床当中患有膜性肾病的患者,临床需要对其病理特征等进行观察分析,这样可以帮助医生更好掌握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进而提供更为科学的治疗手段,以免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更为及时、有效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孙琨,孙瑶,袁文丹.成年人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特征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4):63-65.

[2]许秀华,梁萌,沈淑琼,许树根.某综合性医院84例膜性肾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4,18(09):883-886.

[3]洪虹,李秀珍,徐文莲.膜性肾病临床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S2):16-19.

[4]李振军,王建,李龙海,胡冬梅,董葆.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探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6,8(09):157-160.

[5]王一茹,王晋文.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治疗现状[J].医学综述,2016,22(03):526-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