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3-13
/ 2

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卓小红

张家界市人民医院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临床护理中,应用综合性护理的临床价值。方法:对本医院收治的80例呼吸性衰竭患者开展项目研究,采用抽签法将其平均分成2组(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纳入40例。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5.37±3.4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64.27±1.29)分,数据对比t值=35.8656,p值=0.0000,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多重感染1例、肺性疾病1例、呼吸机相关疾病0例,总发生2例,对照组多重感染4例、肺性疾病3例、呼吸机相关疾病3例,总发生10例,数据比2值6.2745,p值=0.01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例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0(25.0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小儿呼吸性衰竭护理过程当中给予运用综合性护理措施,可全面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其护理满意度相对较高,可广泛推广实施运用。

【关键词】呼吸性衰竭;综合护理;重症监护;临床价值

儿科当中最常见的一种综合病症就是小儿呼吸衰竭,该种疾病与患儿自身肺实质病变、呼吸道梗阻、呼吸泵异常具有重要关联。该种疾病临床死亡率较高,其预后效果较差,对其生命安全具有严重威胁,因此临床开展治疗过程当中,给予开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1]。本次研究的工作内容主要对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临床护理中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经80例患者以及家属知情并签署相关知情文件后展开此次研究工作,采用奇偶法将2017年6月至2019年2月我院接收的80例呼吸性衰竭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该80例患者均在我院重症监护治疗。

研究组:年龄:3周岁至12周岁,平均年龄为(7.21±0.37)周岁;性别:男性患者有19例,女性患者有21例。对照组:年龄:3周岁至13周岁,平均年龄为(7.25±0.39)岁;性别: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22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临床基本资料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纳入标准:(1)符合临床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患儿法定监护人知情同意本次研究;(3)临床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肝肾系统衰竭以及恶性肿瘤;(2)存在先天性呼吸系统发育不良以及呼吸衰竭;(3)因其他系统功能所致的呼吸衰竭。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入市前准备、入ICU护理、入室后临床症状观察与干预,对其呼吸机、皮肤进行护理,实时观察其引流管、尿量、循环系统检测等[2]。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运用综合性护理干预,①当患儿出现发绀呈进行性加重、呼吸异常情况时,需及时给予开展呼吸机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检查其呼吸系统,如果存在异常,需立即将其头颈部后仰,将其气道拉直,对其鼻腔与口腔的痰液进行全面处理。也可采取坐位拍背的排痰方式,如果需要可采取雾化或者吸痰管协助吸痰[3]。②如果患儿意识不清醒,护理工作人员可根据临床医嘱给予注射营养液,如果患儿意识清醒,可给予适当的流质进食。由于重症监护室与常规普通病房不同,加之患儿自身体质较差,需每隔两个小时进行依次酒精喷雾消毒,针对探视的家长需要进行控制,降低室内流动人员,避免出现导致疾病加重的因素[4]。③患儿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均会出现一定的心理波动,对病情恢复尤为不理,针对该种情况,需对重症监护室的呼吸衰竭患儿专门配备一名责任护士人员,对其进行全程干预,主动与患儿进行交流,从而全面避免各项过激反应出现,促进患儿预后康复。

1.3评价与标准

1.3.1评价指标

对其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

1.3.2评价标准

护理满意度根据我院自制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明满意度越高;并发症包括多重感染、肺性脑病、呼吸机相关疾病等。

1.4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组与对照组临床对比的相关数据均输入至SPSS21.0软件当中,对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并发症发生率的计数资料,采用率(%)的形式表示,计量资料护理满意度评分采用(±S)的形式表示,当检验数据的2值与t值均为P<0.05时,则表明本次研究数据存在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多重感染1例、肺性疾病1例、呼吸机相关疾病0例,总发生2例,对照组多重感染4例、肺性疾病3例、呼吸机相关疾病3例,总发生10例,数据对比2值6.2745,p值=0.0122,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5.00%)例低于对照组发生率10(25.00%),组间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2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n/%]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对比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评分(85.37±3.49)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64.27±1.29)分,数据对比t值=35.8656,p值=0.0000,研究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评分,组间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针对重症监护室内的呼吸衰竭患儿,在开展救治过程中做好相应护理干预,对促进其病情改善尤为重要。综合性护理主要是一种确保整体服务水平与质量的护理模式,也是实现护理程序系统化、标准化的护理计划,以护理工作、护士质量等方面为主,从而实现整体护理的统一。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关注患儿的每个细节,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联合多项综合护理,从而全面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5]。另外在进行体位护理过程当中,将其仰卧位逐渐转变为侧卧位,可有效促进其经肺压力趋向一致,对改善其体内肺血流情况具有重要作用[6]。利用专业的护理技能以及专业素质,使患儿家长能够相信临床护理工作,对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具有重要帮助。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临床护理中,给予开展综合性护理干预,可全面提高临床整体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其护理满意度也相对较高,可广泛推广实施运用。

参考文献:

[1]付继京,钱华,董宿利,针对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2]周卫华.精细化护理对老年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水平的影响[J].临床研究,2018,v.26(06):186-188.

[3]罗利明.优质护理在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32).

[4]冯红燕.人性化优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19):124-124.

[5]张丹丹,王启梅.综合性护理降低重症监护病房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研究[J].实用医技杂志,2017(8).

[6]李丹丽.综合性护理在重症监护的小儿呼吸性衰竭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7(5):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