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研究

张克坚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蓬莱265600

摘要:加强党的建设,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中央把优化政治生态环境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统筹推进党的各项建设,抓住“关键少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纪律,强化党内监督,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全面净化党内政治生态。

关键词: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论述,寓意深刻,高瞻远瞩,指向性和针对性很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意义

1.净化政治生态是解决党内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政治生态是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综合体现,也是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当前,反腐败斗争虽然形成压倒性态势,但“四风”问题树倒根在,顶风违纪行为依然屡禁不止,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仍然突出。必须通过净化政治生态,强力正风反腐,强化党内监督,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净化政治生态是增强党的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的关键举措。政治生态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一些地方“潜规则”大行其道,严重挫伤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必须通过净化政治生态,祛除“政治雾霾”,选择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更好激发全党活力,凝聚起磅礴力量。

3.净化政治生态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良好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压舱石”。歪风邪气和腐败现象既严重干扰市场秩序,又损害社会公平正义,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必须通过净化政治生态,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持续释放市场活力,营造更加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

二、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在政治上出问题,对党的危害不亚于腐败问题,有的甚至比腐败问题更严重”。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腐败分子,基本都是政治腐败的典型,因此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贯穿始终。要忠诚捍卫核心。始终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作为第一位的政治要求,加强对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等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严守“四个服从”,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严明政治纪律。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严肃查处对党不忠诚不老实、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坚决同违背党的政治路线、违反党的政治纪律、破坏党内政治生态问题作斗争。要维护党章权威。充分发挥党章在管党治党中的根本性作用,督促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把学习党章、遵守党章作为一项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来抓,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用党章唤醒党员意识、纪律意识,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见诸实效。

(二)抓好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工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党员、干部作风,因此要抓好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基础工程。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对执行落实“三会一课”、思想汇报、民主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基本制度方面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层层传导压力,切实担当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敢于较真碰硬,不以任何理由任何借口走形式、打折扣、搞变通。二是要发挥领导干部的榜样示范作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从自身管起、从自身严起,破除“特殊党员”思想,带头落实思想汇报、民主评议、述职述廉等制度规定,带头接受广大党员的监督约束。三是要丰富和创新党内生活教育载体。要适应新形势要求,采取警示教育、现场互动、“微党课”等形式,打造更加符合党员实际的党内生活形式。

(三)加强党内监督,用好监督利器

要想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党内监督是关键的一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必须加强党内监督,当好政治生态的“护林员”。要做深做细日常监督。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在抓早抓小上下更大功夫,对党员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把纪律挺在前面,做到有病早治、防微杜渐。要摸清政治生态底数。要督促派驻机构充分发挥“派”的权威和“驻”的优势,当好监控“探头”、精准发现问题;要突出政治巡察,着力发现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要建立并动态更新全市科级以上干部廉政档案,运用大数据整体把握、动态分析、量化管理全市政治生态状况,精准识别“歪树”“病树”“烂树”。要巩固正风反腐成效。以“钉钉子”精神狠刹“四风”,拓宽发现问题线索渠道,提高监督执纪科学化水平。聚焦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十种表现”,下大力气整治“三多一懒”问题。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决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以正风反腐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四)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

选人用人历来是治党治国的根本问题,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源头活水”。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要积极践行20字好干部标准,全面落实“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要求,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以“实在实干实绩”为导向和标尺,严把政治关、品行关、作风关、廉洁关,深化完善以“四看一听”为主体构架的选人用人机制,认真落实“凡提四必”,严格实行“四个一律”,坚决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

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一些地方政治生态不良的重要原因,就是对干部疏于管理、疏于监督。要把从严治吏体现到干部教育培养、考核评价、监督管理全过程,做到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必须持续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早打“预防针”、常敲“警示钟”,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要对一些干部存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通过函询告诫、预警谈话等方式进行提醒、纠正,防止小错酿成大错。应当明确,容错免责机制是鼓励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绝不是“任性乱为”的保护伞,必须严明原则底线,正确把关定向,防止容错变纵容、免责变庇护,杜绝出现明知故犯、一意孤行的“试错”行为,形成既鼓励创新、宽容失误,又防止纪律“松绑”、作风“减压”的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