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心理护理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心理护理分析

罗德春刘盛蓝王涛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626100

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心理护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疾病,也为典型骨科病症,该疾病的产生与外伤、腰椎间盘病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主要的症状为腰部疼痛等,患者的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应及时为其进行对症治疗,在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同时,患者受到的护理质量显得极为重要和关键,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呈现正比联系,心理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1]。本文为探讨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8例为研究对象,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4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在21-65岁,平均年龄为(37.21±1.25)岁;观察组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2-66岁,平均年龄为(37.26±1.24)岁。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统计学无意义(P>0.05)。纳入标准:依据WHO中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2],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精神疾病者;排除全身免疫性疾病者。

1.2方法

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依据原有的护理制度,严格执行相关的护理操作。

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内容为:①认知疗法:掌握患者的基本资料和病况,详细的为患者及家属进行该疾病产生的原因、危害、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讲解,提升患者的认知度,评估患者心理状况,找出滋生负面情绪的根源,实施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改善心理状况,提高治疗依从性。②放松疗法:为患者实施兴趣疗法、音乐疗法等,通过转移注意力,减轻疼痛感。③支持疗法:与患者家属或亲戚等进行详细的沟通,告知其对患者关心、爱护、探视的重要性,引导患者形成积极、乐观心态,主动面对疾病。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焦虑评分依据汉密顿焦虑量表进行评价,0-32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焦虑症状越轻。抑郁评分依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价,0-32分,评价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焦虑症状越轻。

1.4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输入到SPSS19.0中,分析,用(±s)表示平均值,组间用t检验,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作为典型的骨科疾病,主要的发病人群为中老年人群,该疾病的产生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等存在一定程度的联系,主要表现为腰部疼痛,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行动能力不便,极易滋生心慌、焦虑等负面的情绪,使得患者形成恶性循环,危害性非常大,应给予重视。

通过对该疾病的研究,针灸治疗为其常见的治疗措施,在为患者实施针灸治疗的同时,患者自身的配合度非常的关键和重要,这与患者受到的护理措施有着直接的联系,随着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能够清楚的知晓患者的心理状况,稳定患者情绪,提升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利于针灸治疗的顺利实施,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用价值极高,值得优先选用[3]。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改善了心理状况,提高了治疗效果,心理护理值得在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应用。

参考文献:

[1]余静静.心理干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微创神经介入镇痛术疗效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22(10):1528-1529.

[2]白雪,童培建.心理护理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25(05):406-408.

[3]闵腊英,周群丽,任雯,等.心理护理在微创介入镇痛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5,42(6):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