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1-11
/ 1

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

更却措毛

(青海省玉树市西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青海玉树815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选取健康藏族居民190例,采集其末梢血和静脉血标本,分别于采集后0h,8h,24h,48h以及72h开展血液检测。结果:采集后立即开展检测时,末梢血同静脉血之间的血常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末梢血同静脉血具有高度相关性;采集后48h的MCHC、MCV以及采集后72h的MCV、MCHC、HCT、MCH、PLT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时段RBC、WBC、HGB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由于高原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末梢血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应以静脉血检查为主,同时为了使血液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应在采集后48h内开展检测。

【关键词】血常规;高原环境;静脉血;末梢血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8)01-0187-02

在对机体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时,血常规检查为其主要方式之一。多种因素均会影响到血液检测标本的准确性。高原环境特点主要为温度和压力均较低,同时氧气含量也较低,加之地广人稀,因此在采集到血液标本后,通常需要进行运输后才能开展检测[1]。本次研究就选取健康藏族居民190例,探讨高原环境下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结果之间的差异。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健康藏族居民190例,其中男108例,女82例,年龄18~70岁,平均(36.8±5.3)岁。全部居民均不存在肝肾功能不全,肿瘤以及血液系统疾病。

1.2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检测仪器为德国Philips公司生产的DW5500全自动血细胞计数仪,所采用的试剂均为仪器配套试剂,所采用的质控品由吉林美仑有限责任公司生产。首先按照常规的方法采集患者的指尖末梢血,采集量为80μL,将其置入1.5mL一次性锥形管里,锥形管中含有EDTA-Na2干燥抗凝剂。然后采用患者的肘部静脉血,采集工具为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完成后,立即开展检测,之后将血液标本在室温下进行放置,分别在采集后4h,24h,48h以及72h开展检测。

1.3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为SPSS17.0。表示计量数据,行t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末梢血和静脉血检测结果比较

采集后立即开展检测时,末梢血同静脉血之间的血常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末梢血同静脉血的WBC,HGB,MCH,PLT,RBC,MCV,MCHC相关系数均具有高度相关性。如表1。

3.讨论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静脉血和末梢血立即检查结果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提示在高原特殊环境下,不同采血方法可能影响到血液检查准确性,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但两种采血方法检测结果相关性良好,因此提示在高原环境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选用最合适的采血方法[2]。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集后48h的MCHC、MCV以及采集后72h的MCV、MCHC、HCT、MCH、PLT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各时段RBC、WBC、HGB结果和立即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这也和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其中MCV,HCT以及MCH可能是由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红细胞中对其形态和渗透压起到维持作用的葡萄糖数量减少,维持泵运转的能量缺乏,从而使得红细胞体积增加,因此MCHC降低,MCV增加,而PLT则在低温下会发生聚集黏附,从而使检查仪器不能对其有效识别[3]。

综上所述,由于高原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末梢血检查结果可能存在误差,因此应以静脉血检查为主,同时为了使血液检测结果更为准确,应在采集后48h内开展检测。

【参考文献】

[1]唐瑜梅,刘宏刚.末梢血和静脉血血常规检验的临床对比[J].医学信息,2016,29(10):100-101.

[2]林萍,余建华.静脉血与末梢血用于血液常规检验时检测结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3448-3450.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5.22.028.

[3]张素媛.静脉血和末梢血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性的分析[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4,(3):128-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