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及误诊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及误诊分

韩冬

益阳市中心医院超声湖南益阳413000

【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癌超声诊断误诊与漏诊的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解决措施,以提高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5例患者确诊前均采用超声进行检查诊断,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诊断误诊与漏诊的原因。结果:45例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确诊者42例,检查准确率为93.33%,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其中误诊为纤维瘤与增生结节各1例,漏诊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率为2.22%。结论: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为了有效避免误诊与漏诊情况,临床影像科医师需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超声检查,准确分析声像,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确诊率。

【关键词】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误诊

乳腺癌是一种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对于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极大威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乳腺癌临床诊断的基本原则,可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1]。由于人们对于乳腺癌相关知识缺乏了解,加之乳腺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使得多数患者来就就诊时已发展到中晚期,治疗及预后效果较差。超声诊断是目前乳腺癌临床检查的有效方法,具有检查方便,价格低廉,反复性较高,但是对于缺乏典型性图像,较小病灶诊断时,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导致患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间,造成严重不良后果[2]。因此,我院通过对45例已确诊为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乳腺癌超声诊断的漏诊与误诊原因,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期间确诊为乳腺癌的4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患者,应用手术病理诊断确诊,术前开展超声检查并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知情自愿条件下签署知情同意书。45例患者的年龄区间在35~67岁,平均年龄(46.28±4.67)岁,病程2~7个月,平均病程(4.27±4.61)个月。

1.2方法

采用PHILIPSIU-22彩色超声检查仪及西门子S2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探头频率为7.5~13MHz,指导患者取仰卧位,将双侧乳房、腋窝充分暴露,以乳头为中心进行360°放射扫查,尤其是乳晕区探查,观察是否存在肿块、异常回声等,准确探查肿块的大小、位置,血流情况,了解引流区域淋巴结情况。

2.结果

2.1病理诊断结果

45例患者中浸润性导管癌32例,占比,导管内癌伴发局部浸润4例,占比,导管内乳头癌2例,占比,浸润性小叶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伴鳞癌分化2例,占比,导管内癌2例,占比;其中左侧病变24例,右侧病变21例。

2.2超声诊断结果

45例患者应用超声检查确诊者42例,检查准确率为93.33%,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其中误诊为纤维瘤与增生结节各1例,漏诊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率为2.22%;最小肿瘤体积在1cm×1cm,最大肿瘤体积8.3cm×5.4cm×2.3cm之间。

3.讨论

3.1超声检查的优劣势

超声检查具有可重复性,无创性,无放射性,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检查时无盲区,针对囊实性肿块诊断无局限性,可应用二维图像或者多普勒超声技术对于肿瘤的良恶性进行鉴别[3]。针对临床诊断不明确的肿块也可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使病理检查准确率显著提高。但是,超声诊断针对毛刺结构、微小钙化病灶的临床诊断难度仍然较大,存在误诊与漏诊现象。

3.2超声误诊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由于乳腺癌具有丰富血流,较高的血流指数,可根据血流特征进行乳腺癌诊断,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指标[4]。早期浸润性导管癌应用超声诊断时,由于肿瘤体积较小,血流特征缺乏典型性,肿块内部彩色血流与肿块血供以及仪器灵敏度之间均存在密切关系,肿块大小也会对检测的血管条数产生影响。使得部分肿块较小,边界整齐,缺乏典型二维图像,与良性结节较为类似的乳腺癌患者,应用超声诊断时已被误诊为增生结节或者纤维瘤。本组研究中误诊2例,误诊率为4.44%,误诊为增长结节与纤维瘤,肿块大小分别为1.3cm×0.7cm与3.0cm×1.8cm×1.1cm。误诊原因分析,2例患者均为单一结节,边缘局部整齐度欠佳,若超声诊断时考虑年龄因素的影响,需警惕此类结节为恶性。增生结节或者纤维瘤由于超声声像回声低,对透声不佳的囊肿之间的鉴别难度较大,同时血流信号缺乏典型性,易导致误诊现象发生[5]。在实际临床诊断中,应用超声对乳腺癌诊断时,对于部分肿块无法进行定性诊断时,可采取进一步检查,进一步判断肿块的良、恶性。应用超声诊断过程中也需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触诊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可进行超声下穿刺活检,提高临床检查的准确率,降低误诊率。

3.3超声漏诊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本组选入的45例乳腺癌患者中仅1例浸润性导管癌漏诊,漏诊率为2.22%。原因分析,主要是由于超声扫描速度快,无法有效发现乳头下低回声区域,进而导致漏诊事件发生。同时,弥漫性乳腺癌患者具有明显的腺体增生表现,肿块体积较大,无法与周围增生腺体进行有效诊断鉴别,加之超声图像缺乏立体感,误诊率较高。由于超声诊断乳腺癌时,对于微小钙化病灶无法准确显示,加上增生腺体较为明显,使得导管内及早期浸润性导管癌与弥漫性乳腺癌的鉴别诊断难度较大,使得乳腺癌的定性分析难度明显增加[6]。提高超声探头频率,提高浅表结构的分辨率,可有效降低漏诊或误诊现象的发生。临床超声诊断中采用加压探头,可有效显示细胞肿块大小。针对高度疑似乳腺癌患者,若采用超声检查无法发现病灶时,可通过MRI、钼靶检查等方式进一步检查,对乳腺癌进行诊断分析,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临床应用超声检查时,也需注意超声检查仪的调节,选用乳腺专用检查参数,对增益与聚焦进行科学调节,可使获取的超声图像更加清晰,准确显示患者病灶,帮助医师进行定性分析确诊。

综上所述,乳腺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与漏诊率。为了有效避免超声检查结果出现误诊与漏诊,影像科医师需对超声检查仪各项参数进行调节,检查过程中严格按照乳腺超声检查标准流程进行超声检查,准确分析声像,结合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相关检查,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断的确诊率,降低误诊与漏诊的发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讴.乳腺癌超声诊断漏诊及误诊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189-190.

[2]厉昌美,王培源.乳腺癌超声发生诊断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分析及有效应对措施分析[J].心理医生,2016,22(33):40-41.

[3]刘建,郭卫红,牛晓仙.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的漏诊误诊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10).

[4]王春荣,李继升,刘君.MR与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3):128-130.

[5]陈世孝,任小凤,周红俐,等.钼靶X线摄影乳腺癌误漏诊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16,17(3):215-217.

[6]PHAMAnhDuong,邹建中.超声在40岁以下女性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16,18(4):243-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