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思想在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公关思想在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应用

邵翠华

邵翠华(牡丹江大学,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种植业脱离出来走向城市务工,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牡丹江市委和市政府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它把公关思想巧妙地运用在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在农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牡丹江的农民进城有政府部门提供帮助。政府针对不同农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关工作。政府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关键词: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农业的发展,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使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的种植业脱离出来走向城市务工,这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城乡关系的重要方面。农村就业问题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牡丹江市委和市政府具有较强的公关意识。它把公关思想巧妙地运用在牡丹江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在农民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它们的典型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牡丹江的农民进城有政府部门提供帮助

农民进城就业在近期可以享受与城市居民的同等待遇,但是农民进城必然还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问题,这也是当今出现的城市有业却无农民进城就业现象的具体表现。因此,它们采取了以下措施。

1.1省、市、县、乡都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部门,有困难找组织。首先,各级劳动保障部门都有关于保障和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部门,如市劳动保障部门成立了仲裁大队,专门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其次,全国各建委部门也都成立专门机构帮助农民,如市建委就加挂了清欠工资办公室的牌子。再次,各地市工会、共青团、妇联都有维权部。工会欢迎农民工加入,提出的口号是有事找工会,大家都知道妇联是妇女的娘家,全国共青团也在抓农民进城就业工作。农民务工有困难,这些部门都可以提供帮助。最后,市政府驻外六个办事处都承担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职能。市政府专门召开了驻外办工作座谈会,副市长和市政府办公室主任都参加了会议。另外省政府给我们牡丹江驻北京、天津办事处加挂了农民工服务工作站的牌子。

1.2市委和市政府出台了几个文件给农民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一个文件,2003年政府下发9号文件,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若干意见,鼓励农民务工转移,其中提到,放开全市城镇户籍,对在城市有固定住所和稳定工作的可以办理城镇户口,虽然目前还未能实施细则,但我相信会实施的。文件中还提到,根据《农村土地承包法》按30年不变政策,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它方法留转。第二个文件,2004年市政府17号文件,农民工培训规划,鼓励农民积极参加技能培训,提高转岗就业能力。第三个文件,市农委2004年11号文件,用好农村劳动力输出贷款。为外出务工人员所需的岗前培训费用、差旅费、基本生活费以及外出劳务的相关费用,以农户联保方式发放:(1)国内东三省范围内贷额为1500元,东三省以外最高额度为3000元。(2)国外提供贷款在1.5万元(联保),额度在1.5万以上实行抵押方式发放。第四个文件,市教育局2004年通知,其中提出,对进城务工农民子女都可在本地入学,接受义务教育。有9所中小学按本市学生正常安排入学。5所小学:电线、兴平、五星、照庆、西苑。4所中学:三中、二十中、十八中、八中。其它学校入学,收费严格按照省教育局、省物价局文件校准执行。第五个文件,省财政厅出台的58号文件,加大农民培训资金的投入,全省投入4000万用于农民工的培训。第六个文件,市政府以劳转办文件认定一批培训基地,鼓励农民到这些学校学一技之长,增强就业本领,市里认定12家:交通、农机、迈克尔、电子、商业、劳动技工校、服务技工校、北方美容美发、小燕子家政、新雅美容美发、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铁岭二中。

2政府针对不同农民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公关工作

2.1针对城区农民,市政府加大宣传力度,城区的农村劳动力有半数离开农田出外打工。调查数据显示,打工农民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59%,其中,常年打工占22%,打短工占37%。过去历史上形成的“宁守穷寸土,不愿富离家”的传统观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在调查的打工群体中,多数农民希望在市内实现转移就业,不愿离家太远。相当一部分农民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打短工,可以务农打工两不误。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几乎每个村都有1~2家以上驻村企业,可以吸纳很多劳动力。例如,东安区的河西村有木器厂、矿泉水厂、木耳菌厂、市外桃园度假村等驻村企业20多家,在企业工作月薪800元左右,本村有近100人在企业打工。

2.2针对年轻人,鼓励年轻人外出打工。调查得知,年龄在45岁以下种地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1%,农村里的地大都由45岁以上的人种,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基本上都不务农,从事非农产业是他们的首选。例如,迎门山村,有耕地4610亩,其中水田200亩,现在村里的地都由45岁以上的人种,年轻人有75%已经外出打工,打工区域主要在本市。村里有一部分到外省和国外打工的,主要是未婚男青年和家里没有牵挂的40岁以下劳动力。

2.3针对朝鲜族村,积极引导朝鲜族村的大部分劳动力去韩国打工。去韩国打工是绝大多数朝鲜族劳动力的第一选择,因为他们具备语言、亲属关系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优势,更主要的是在韩国收入很高。例如,东胜村是一个有370户、1376人的朝鲜族村,耕地2742亩,其中水田2400亩。村里有230人到韩国打工,占本村劳动力总数的47%。在调查的阳明区四道村等朝鲜族聚集的村情况基本都一样。

2.4针对农业产业化做得比较好的村落,从农业产业化入手。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减轻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压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农民的就业,使他们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例如,岭东村是粘玉米一品村,除本村的耕地外,村民还承包了三道畜牧厂和铁岭河炮团的耕地,大规模种植粘玉米,已达到近7000亩。村里自建了1200平方米的冷库,可以贮存全部的粘玉米,以便在冬季销售。由于种植粘玉米的经济价值高,村民年人均收入近6000元,村支书曾几次号召村民外出打工,但村民们表示,产业化的发展使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和外出打工赚钱没什么两样了。东胜村是水稻一品村,水稻种植吸纳了大部分在家的村民就业,他们同样对外出打工兴趣不大。

2.5树立劳动力转移工作开展好的典型村。在调查中发现,凡是这样的村落,大多地处交通便利的地方,村干部的思想都比较超前,年轻人又比较多。这样的村屯,几乎没有剩余劳动力,例如,桥头村有584户,1929人,其中男1001人,女928人,劳动力中,在本乡打工140人,在本市101人,外省市134人,在俄罗斯16人,其他国家8人,基本没有剩余劳力。

3政府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注重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

引导进城的农民具备这样的公关意识。

3.1抓住机遇,敢于挑战。不要在工资报酬上过多计较,出来挣钱,但要换思想、换观念,有了稳定的第一步,相信第二步会更扎实。

3.2学好劳动法。(1)注意合同签约。(2)注意节假日工资发放。(3)注意试用期工资待遇。

3.3学好治安管理条件,不要违反交通,违反治安,如过横道先看左再看右,不要伸手打别人。特别是年轻人,血气方刚要学会忍。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冷静头脑依法处理事情。

3.4完成劳动任务,俗话说“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所以对于在各个行业打工的农民工来讲,只有按照老板或工头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每日每月工作量,才能及时领到工钱。干活时不能偷懒。

3.5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在劳动过程中一定要严格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操作规程。如进入工地必须带安全帽。医院工作必须带口罩,免疾病传染。

3.6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俗话讲“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比如说遵守作息时间,在工作时间不喝酒、不抽烟等。这些都是纪律方面的要求。纪律不遵守,就有可能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产生不良的后果。这样的例子很多。如烧死54人的吉林省2.15中百商厦特大火灾,就是违反劳动纪律,有人在仓库里吸烟乱丢烟头引燃易燃物品造成。可见劳动纪律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可以用最通俗的一句话讲,那就是干活凭我们的良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对得起那份付出辛勤汗水的工钱。

3.7懂礼貌,自尊自爱。进城就业凭劳动挣钱,我们承认,我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我们不自卑,不比别人矮三分,任何情况都要有尊严,拒绝一切不合理,非人性的要求,如三资企业外国老板,特别是日、韩这些小国家老板,如小厂生产随身听零件,在上下班时搜身,那是侵权,有权力抗议。平时生活和工作懂礼貌,站有站象,坐有坐姿,如给私人开车,要懂得给主人开车门,关家宅大门,不要发生主人未下车,你先进屋这种喧宾夺主现象。说话要到位。

总之,国家和政府制定了很多好政策,牡丹江的市委和市政府针对农民的公关工作富有特色,这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政府在百姓心目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中国经济报有这么一篇文章标题是“中南海出台政策让农民腰包鼓起来”,我们相信全社会都在关注农民进城就业,政府再给农民一片阳光,农民朋友在致富的路上就一定会有灿烂,必会有丰硕的收获。

参考文献

[1]三农问题与制度变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2]李瑞芬.农村劳动力转移:形势与对策[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