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高血压健康教育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探讨

牛彦彦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江苏南京210008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结合PBL教学模式的特点,将其应用于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并展望了PBL模式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血压健康教育PBL研究

以问题为基础(ProblemBased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1969年由美国的精神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特点是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学习为主,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把学习过程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将问题的解决作为学习的目标。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1],不断上升的高血压患病率和低水平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仍是高血压防治面临的主要现状,必须开展有效的措施以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提高治疗率和控制率[2,3]。因此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在帮助人们自我保健,掌握自我管理技巧和预防并发症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成为高血压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香港大学医学院于1997年开始实行PBL教学法[4],截至目前,已有多个院校的医学教育工作者在某些医学课程的教学中应用或借鉴PBL教学模式,进行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表明[5],PBL教学方法是具有先进性、科学性的。PBL教学模式在健康教育方面尝试、应用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它的效果已经得到人们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根本区别就在于它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适时恰当地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健康教育中,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发展现状

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知识是提高患者治疗率、控制率的条件,要遏制高血压发病率上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必须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控制率,普及高血压知识[6]。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情况的调查显示[1],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为42.1%,对象为正在接受降压治疗的高血压患者。这样的结果并不能让人满意,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发现单纯血压分级的增高并不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高血压健康知识教育的不足。在医院里的健康教育大多是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册,或者是医生护士授课讲解相关健康知识的形式,社区的健康教育多是以宣传栏,海报的形式。在传统模式的健康教育中,人们接受的是被动地“灌输式”教育,主动学习和参与的意识不强,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健康教育的结果往往与预期效果存在一定差距。

21世纪,医学模式正从生物医学模式彻底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医学模式,这种转变将导致人类对健康标准和医学服务要求的提高,促使医学服务模式从传统的纯治疗型向群体、保健、预防和主动参与模式转变[7],被动的讲授式教育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预防疾病和自我保健的需求,这种需求强烈地刺激着PBL模式的推广应用。有研究表明[8],对临界高血压的初期干预,只通过健康教育就可达到降压和防治的目的,从而实现高血压的一级预防。针对传统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教学模式PBL必将广泛并深入地应用到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去。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知识经济已初露端倪,科技、教育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原来制约着PBL教学模式推广应用的困难不断被解决,PBL模式才得以在课堂教学、医学教育中被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

二、PBL应用于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措施

1.[9]收集病人关注的问题,选择有代表性的共性问题,结合专科疾病的知识,设计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课堂小组讨论后对所交流的知识进行反馈,反馈中得出的新的问题便于下一轮的讨论中。

2.设计典型案例,提出问题,将问题的解决灵活地贯穿在案例的分析中,例如轻度高血压病人的饮食应该要怎么安排,平时血压的自我监测应该要注意些什么等。

3.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讨论,针对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提出各人看法,总结归纳,收集遇到的疑难问题。

4.知识反馈,对所收集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通过形象合理的案例分析引出相关的知识点,对重难点知识点重点讲解,加强学习者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掌握,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5.教学效果的评估,总结不足之处,开始下一轮的PBL学习。

三、PBL模式健康教育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10]

PBL模式的健康教育,以病人感兴趣的病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通过小组分析讨论的形式,病人能够很快掌握并运用高血压的相关理论知识来指导日常生活,从而达到最有效的健康指导。在教学者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让学习者能充分掌握尽可能多的获取资料的方法和工具,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如书籍、录像、模型、文献检索系统、电脑学习软件、网络资源以及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行自我学习,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并自觉地通过合理的途径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传授知识。分析讨论的活动形式,鼓励参与者积极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便于长期记忆的形成[11]。

2.注重实用性知识的传授

PBL模式健康教育中所选取的案例是参与者感兴趣的典型病例,收集他们所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最后通过归纳总结,在案例中引出知识点,便于学习者记忆和掌握,并能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在案例中所获取的实用性知识,比如高血压者在平时饮食中应该要怎么严格控制食盐的摄入量等问题。

3.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健康教育,增强高血压人群的自我监测意识,督促他们积极履行自我保健,降低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实现自我管理。降低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必须在患者及家属中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己所患疾病,了解如果血压控制不好,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生命。掌握基本的用药知识及药物的不良反应,认识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增强治疗的信心,坚持不懈治疗,指导患者合理膳食,正规用药,适当运动,戒烟、酒,定期复查,树立自我保健意识,将健康教育的计划付诸与健康实施中,引导督促以达到有效健康指导的目的。

4.提高指导老师的综合能力

指导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必须具备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带教能力,会悬着恰当的病例,能组织以案例为引导、以问题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的病例进行小组交流式讨论。在讨论期间指导老师要不断观察参与者的表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要根据各人的特点和兴趣爱好,指导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自我学习的方法,善于控制讨论场面,传授学习方法、文献查阅的方法和写作技巧,掌握教学进度和深度,并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

四、展望

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飞快发展[12],为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血压健康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以教与学的互动为手段,调动参与者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患者及家属的学习兴趣,而且在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树立高血压自我管理自信心方面均有较大的帮助,能提高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这是现代教学或学习的趋势,也将是新模式健康教育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刘伏元,许明生,洪海鸥,等.高血压诊断标准知晓率的调查[J].安徽医学,2008,29(5):578-579

[2]王增武,武阳丰,赵连成,等.中国中年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及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的演变趋势[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5):407-411

[3]顾东风,JiangHe,吴锡桂,等.中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和控制状况[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37(2):84-86

[4]NandiPL,ChanJN,ChanCP,etal.Unde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comparisonofproblem-basedlearningandconventionalteaching[J].HongKongMedJ,2000,6(3):301-306

[5]黄亚玲,郑孝清,金润铭,等.PBL教学模式探索[J].医学与社会,2005,18(6):56-57

[6]TheNationalHighBloodPressureEducationProgramCoordinatingCommitee.TheSeventhReportoftheJointNationalCommitteeonPreventics,Detection,EvaluationandTreatmentofHighBloodPressure[J].TheJNCReport.JAMA,2003,289:2560-2572

[7]尹瑞兴.当前我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和改革思路[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4,(21):40-41

[8]孙莹,孙书利,王晓杰,等.健康教育对临界高血压的作用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8,16(1):68-70

[9]卢学琴,楼青青,周雷,等.PBL教学模式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体会[J].护理与康复,2008,7(2):145-146

[10]周忠信,陈庆,林艺雄,等.PBL教学模式的研究进展和现实意义[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7,28(8):72-74

[11]HoganS,AdcockKG.Weeklyrotationoffacilitatorstoimproveassessmentofgroupparticipationinaproblem-basedlearningcurriculum[J].AmJPharmEduc,2006,70(6):127-130

[12]刘海静,刘晓岚,巴再华,等.PBL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7):2676-2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