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在器械管理中的应用

刘春先马智群张英吴丹刘惠群

刘春先马智群张英吴丹刘惠群(四川省乐山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室四川乐山614000)

【中图分类号】R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008-03

【摘要】目的通过手术器械包身份牌紧随器械在物流循环各环节的应用,寻求有利于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和手术室人员快速、准确核对手术器械的方法。方法将应用前后两月的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两组在相同条件下用相同的质量考核表及调查问卷计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工作质量、工作效率、满意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手术器械包身份牌便于手术器械核对,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而且制作简单易行。

【关键词】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制作应用效果

随着外科手术器械的发展及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规一标》的发布,手术器械集中管理已成为必然。但在集中管理运行中,由于手术器械种类繁多,数量大,器械使用后的处理和交接环节多,器械缺失、器械数量不符合等是困扰我们的难题[1]。因此,在器械交接、处理环节怎样方便、快速、准确核对手术器械是值得探讨的问题。2011年1月,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制作并应用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取得了良好效果。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制作方法如下:第一步是身份牌卡片的设计,消毒供应中心须在征求手术室护±长意见的情况下确定;便于目视区别,总院手术室器械包卡片字体是黑色,分院手术室器械包卡片字体是红色。身份牌卡片即器械包内物品清单,内容包括器械包名称编号和信息内容两部分,每个器械包的名称加上编号必须是唯一的,是每份器械的身份编码,编码时以基础包、腹腔镜包、专科包等系列分类,专科包以专业来编名,力求通俗易懂,名副其实。信息内容以表格的形式表达,表头是器械名称、数量。按照轴节器械及数量、非轴节器械及数量、特殊器械及数量、容器名称及数量、敷料名称及数量、缝针型号类型及数量类别逐行填入,相邻类别用加粗和不加粗黑体字区别,便于核对查看时一目了然。第二步是底牌的制作,底牌的材料以轻便的铝材最好,必须耐洗耐高温高压,铝牌周边至少大于身份牌卡片0.5cm,铝牌的形状以长方形圆角为宜。我院的是长15cm,宽7cm,四角圆钝,在长边一端的0.7cm处的正中有一个直径0.7cm的孔。最后一步就是用透明胶带将身份牌卡片粘贴在铝牌上,达到经过清洗、高温高压处理后透明胶带仍然完整地密封卡片,卡片字迹清晰不被浸湿的要求。如果身份牌卡片内容变更或需要重做时,废旧身份牌在撕掉透明胶带后,残胶痕迹先用钢丝球沾松节油擦洗,再用消洗灵粉即可清洗干净。

1.2方法

1.2.1手术器械包身份牌的循环使用方法“手术器械包身份牌”便于各环节查对时使用,随包流动时,注意不要遗失和损坏。手术器械使用前,手术护±按照器械包内“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所示,准确查对包内物品;手术室护±完成配合手术后,对照“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清点器械总数放在器械托盘里,按照《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等相关规定预处理(去除明显污物、血迹)后随“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放进回收器械箱,同时用复写纸填写“器械清点记录”回收情况一式三份。被感染性病人或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器械等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进行双层黄袋包扎,同时醒目标明感染性疾病的名称。消毒供应中心回收工人每日定时到手术室,对照“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清点每包器械,当面核查“器械清点记录”上所需回收的器械包情况,双方签字后第一份留在手术室交接用,第二、三份带回消毒供应中心包装区。消毒供应室回收工人按照《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相关规定在去污区对回收器械进行处理,放入清洗框时一包器械对应一格,并用“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明示。器械经清洗后在包装区下载,由包装人员逐一按照“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提示对每包器械进行核查,符合要求后经另一包装人员再次核查后包装,包外标识的包名与“手术器械包身份牌”的名称编号一致,然后对照“器械清点记录”核查所包装器械包的名称编号及器械包数量情况,用复写纸填写(有手术室回收情况的)“器械清点记录”包装情况一式二份,将一份随所包装灭菌的器械包灭菌返回手术室,一份留在消毒供应中心备查。

1.2.2试验方法以科室2010年10~12月的工作情况作为对照组;以使用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后科室2011年1~2月的工作情况作为观察组。两组的操作环境、器械清点记录、工作人员及技术水平等一般资料无差异。对照组在包装时于手术器械包内放置一张物品清单,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包身份牌”作为器械的一部分参与器械的循环。效果观察指标包括:⑴包装不合格数。⑵器械丢失件数。⑶手术器械整理、清洗、包装等所需查对时间。⑷消毒供应中心与手术室之间,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包装岗位之间因器械查对、交接不清发生冲突的次数。

1.2.3统计学方法两组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工作质量以两组的包装不合格率和运行过程中器械丢失率来反映工作质量情况,观察组的包装不合格率和器械丢失率均较对照组极显著下降(P值<0.01),见表1。

表1工作质量不合格率(%)

2.2查对器械所需时间观察组在整理、清洗、包装一台器械中查对所需平均时间较对照组极显著缩短,见表2。

表2查对器械所需时间(x-±s,min/包)

2.3发生交接不清冲突次数无论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之间,还是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之间,观察组克服了对照组的因器械查对、交接不清而发生的冲突。

3讨论

3.1有利于团结,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手术器械包内器械数量不正确,不同类别的器械包内器械相互混淆、器械包外标识与包内器械不符是手术器械集中管理中常见的护理缺陷和问题,直接影响临床工作的顺利进行[2]。在器械的物流循环中必须交接清楚,以保证手术安全和鉴定器械的丢失责任,器械在手术室使用前、后,在与消毒供应中心回收交接时,在包装等环节均需要认真查对器械情况。对照组在包装时于手术器械包内放置的物品清单,虽然可以指引在包装、器械使用前环节的查对,但因为纸质的“物品清单”不够醒目且容易被浸湿损坏,导致在器械使用后“物品清单”字迹模糊看不清,或找不着或被损坏而影响以后器械查对流程的执行,小件器械混入布类敷料误送入洗衣房,增加了洗衣房工人被刺伤和洗衣机被损坏的危险;因器械的遗失导致手术室与洗衣房之间、手术室护±之间、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之间相互指责和推诿而发生纠纷。手术器械从清洗机内取出后,对照组沿用常规的打包程序,首先从专业系统角度出发,从直觉上判断器械包的大方向;其次,从范畴系统角度出发,根据标志物品判断出器械包的小方向,最后,从指对系统角度出发,锁定器械包的名称后,再根据包内物品清单核对包内物品数量[3],这样包装人员对手术器械不熟悉或稍有疏忽即容易出错,而且耗时耗力。观察组的“手术器械包身份牌”作为器械的一部分参与器械的流动循环,不仅能有效的方便器械包全程查对,而且在器械的分类、清洗环节无须再放器械包标识牌,完全克服了器械在分类、清洗环节相互混淆的局面,由于总院手术室器械包卡片字体颜色与分院手术室器械包卡片字体颜色明显不同,便于包装人员区别器械包的来源地,提高了器械包包装的合格率,使交接、查对环节方便易行,避免了器械的丢失,在包装环节不再取、放“物品清单”,不仅节约了“物品清单”及盛放容器与空间,而且节省了时间。

3.2便于手术器械质量的追溯“手术器械包身份牌”配合“器械清点记录”使用,便于器械质量追溯。器械身份牌卡片的设计,是由专人负责管理的,手术器械调整时由管理人员及时调整身份牌卡片,与手术器械同步更换“手术器械包身份牌”,确保其准确性。管理人员在电脑程序中按照“手术器械包身份牌”预先输入器械包名称编号,包外标签信息由电脑选定用“新华化学指示标签”打印出来,这样包外标签不仅字迹清晰、规范、易于辨认,还能指向器械包的唯一性,追踪器械包运转情况,达到包外标识、“手术器械包身份牌”、手术器械三者之间一致的目的。“器械清点记录”上记录了器械在手术室的交接时间、器械包名称编号、病人姓名、住院号、器械护±、手术室清点人、消毒供应中心清点人、包装/核查人、送回时间、备注(特殊感染、器械功能等情况)的情况,实时反映器械循环中的操作人员和器械情况,各环节的操作人员查对方便,责任清楚,在任何环节发现问题,均能快速、准确地查找和分析原因。

手术器械包身份牌制作和应用,避免了凭主观记忆进行手术器械的检查、核对、包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有利于科室间的协作,且制作简单易行,可以推广。

参考文献

[1]吴丽萍,陈同军.医院消毒供应室采取集中式管理的探讨[J].江西医药,2009,44(8):847.

[2]宋晨华.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护±进修杂志,2009,24(8):706-707.

[3]黄炳乾.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化管理初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6):2173-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