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服务于岗位的EGP和ESP相结合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有效服务于岗位的EGP和ESP相结合的研究

李广伟1杨琳2

李广伟1杨琳2(1、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外语教学部,黑龙江牡丹江1570112、牡丹江医学院外语部,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本论文是基于对高职英语教学进行探索这样一个目的,以寻求改进高职英语教学更有效的方法为出发点,阐述ESP和EGP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于高职英语教学的可行性,从而实现高职英语教学的理想状态。

关键词:服务岗位;EGP;ESP;教学模式

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s,简称EGP)是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简称ESP)的基础,专门用途英语又是通用英语发展的必然,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基础英语向专门用途英语过渡是必然的递进过程。学生经过普通英语的学习,打下了较为扎实的基本功,因而基本技能也已掌握,但实际运用能力,尤其是与特定专业相关知识、英语能力总体上欠缺,因而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训练,帮助学生提高英的实际应用能力,这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开设的目的。外语学习分为EGP和ESP两个阶段,ESP为EGP的后续阶段,两者在语言习得这一点上并没有根本区别,但表现在学习者的需求上,则有很大区别:一般是在学完必要的EGP之后为了工作或者学术上的需求而修读的。

高职生与普通高校大学生虽同属高等教育,但其生源结构不同,面对的社会影响因素也不同,因而也表现出不一样的特点。相对于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高职生的英语学习能力相对差一点,行为的稳定性、克制力不太强,“成人意识”与个体行为存在差距。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特点决定其英语教学管理不同于其他普通高校——采用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

1ESP和EGP需求分析

ESP与EGP在语言学习的理论上并没有区别,但是实践中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别。此中的实践主要指课程开发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课程开发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做需求分析,实际上EGP与ESP都会做需求分析,但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存不存在需求,而在于对需求的意识,也就是对目标情境的意识。ESP需求分析主要是学生需求的分析,这又包括目标情境需求和学习需求。

ESP和EGP相结合的需求分析实际上就是一个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EPS的目标情境需求分析方法,对我国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启发。

2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

对ESP学习者群体的需求进行分析后,下一步就是针对这些需求进行ESP和EGP相结合课程的设计。但从需求分析到课程设计并不是简单的一对一的转化,课程设计需要指导原则。

2.1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原则。以学习者和学习为中心:在此原则下,学习是这样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利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来使新的信息流有意义。因此学习是一个内部过程,它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他们的能力以及他们使用这些知识的动机。学习不只是一个大脑的活动过程,它是个体与社会之间调和的过程。社会确定目标,个体必须尽力来接近这个目标。因此个体的主动性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相当重要。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中必须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将学习者和学习放在重要位置上,真正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2.2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方法。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几个阶段:明确学习者的目标岗位、分析目标岗位、分析学习情境、编写大纲与教材、课堂实践和评估。ESP和EGP相结合的课程设计者在完成上述阶段的工作中采用了不同的指导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语言为中心的方法、技能为中心的方法和学习为中心的方法。但是前两种方法并未在设计的每一个阶段都将学习者考虑在内,未能真正体现出ESP和EGP相结合的是一种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体系,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ESP和EGP相结合的教师角色

第一个角色,即作为教师的角色,ESP和EGP相结合的教师与普通英语教师相同。

3.1作为课程设计者和教材提供者的ESP教师。早期研究者在对语域进行分析时发现,高度专业化的材料,在语言学方面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语法与知识专业化之间并无明显关系,只不过专业材料,语篇结构要紧凑一些,语言更加正式。也就是说理解专业材料所需的语言知识与理解普通材料所要求的语言知识并没有什么不同。专业材料中专业词汇可能会成为理解材料的障碍,但是实际上这些术语是国际通用的,只要记住了,可以使得我们的阅读更加容易。所以专门用途英语与通用英语的差别并不是技术术语的使用,而是理解这些词所必须的事实知识。但学习者是变化多端的,如果这样的材料在学习中给他们带来了很多困难,他们可能很快就会厌倦。其实选取何种材料最终的决定权在教师的身上。材料的选取取决于教师对这些材料的把握能力。如果教师无法有效地运用高度专业化的材料,那么就不应该用这种材料。教师的能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元素,因此他们能够影响教材的选择。与通用英语教师相比较,他们更能影响教学大纲和教材,因为这些东西必须与他们的能力相适合。因此ESP教师必须是课程的设计者和教材的编写者。

3.2作为合作者的ESP教师。ESP与通用英语相比较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英语的地位从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为其它专业服务的科目。对特定类型语言的不熟悉,往往与教师对特定语言的陌生感相关,它还与许多ESP实践者只有在文学、艺术和人文科学中的知识背景这样的事实相关。因此他们可能发现自己处于这样一个位置,在此位置上他们不得不教授对他们来说是“外语”的一门语言,去应对他们也不知道的专业知识。这样为了满足学习者特定的需求,ESP教师必须先与专业领域的专家密切合作。我们知道ESP教师必须参与课程开发,所以这种合作始于课程开发阶段,并可能一直持续到教学阶段。这也就是说ESP教师在教学阶段可能必须与专业教师合作,需要专业教师帮助来理解某些专业内容。与专业教师合作教学不可能的情况下,ESP教师必须与学习者更紧密地合作,因为学习者可能比教师对所学习的专业内容更熟悉。

3.3作为评估者的ESP教师。ESP教师作为评估者这一角色是最重要的,我们知道ESP教师必须参与课程的设计需求的分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要不断收集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必须以评估的方式获取,包括学生的评估和教材的评估以及自己教学效果的评估。ESP教师作为评估者这一角色不容忽视,它是课程改进的重要方法之一。

总之,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英语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做到把握规律,形成规程,执行规范,从而保证英语教学工作的常做常新,为培养英语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提供坚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苏冬梅.专门用途英语与职业英语教学[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10(4).

[2]文军.专门用途英语-以学习为中心的方法[J].大连外国语学院学报,1998(9).

[3]许梅芳.上海市高职高专英语教学现状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4.

[4]张爱玲.高职教育应加强专业英语教学[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16(3).

作者简介:李广伟(1979-),女,汉族,黑龙江牡丹江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学、英语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