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1

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

嵇岑

嵇岑

(南京秦淮区中医医院?210006)

【摘要】目的:对尿常规红细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原因探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间,经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200例,采用显微镜法和干化学法,并对尿常规测定的两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再经实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都存在误差,易出现漏检。结论:假性结果的原因是受到了食物、温度、药物等因素干扰。因而应该在仪器测定结果出来后,进行尿沉渣显微镜检,从而减少误差,防止漏检发生。最后进行免疫学方面的辅助,提升测定结果的准确度。

【关键词】尿常规;红细胞、白细胞;测定;假性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8-0083-02

针对泌尿系统的疾病,尿液的检测分析结果对于临床诊断,确定疾病种类至关重要,也是主要的诊断依据,同时,也是能够使疾病得到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现代的全自动尿液分析仪的全面应用与推广虽然解决了一些重要的问题,但是其中还是存着一些因主观与客观因素造成的误差,或者说致使出现了假性测定结果,影响了其准确性,本文用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来讨论其中出现问题的原因[1]。现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间的200例被确认为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用两种方法对其做尿常规检查,并对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其中,年龄6~65岁,男性145例,女性55例。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小便疼痛、小便淋沥等。通过采集这20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先进行干化学法的测定,然后再对尿标本的沉渣进行显微镜法的测定,最后将两组数据进行对比,从中分析导致假性测定结果出现的原因。

1.2方法

对200份尿标进行干化学分析与显微镜检查。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标准及正规流程进行。

2.结果

通过两种不同方法的测定对比结果见表1。

说明:干化学法显阳性红细胞测定结果16例标本在显微镜法下显阴性,经胶体金实验,证明了14例是潜血阳性,仅2例为易热酶造成的假阳性。

白细胞定结果(方法:取3+尿标本,分10管装,每管5ml,加入不同量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尿),在干化学法下尿中葡萄糖含量分别为0、4、8、12、16、20、24、28、32、36mmol/L;白细胞定性结果为3+、3+、3+、2+、2+、2+、1+、1+、—、—。

3.讨论

从现在的在测定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来分析,尿液分析仪器的检测结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主客观原因影响,比如食物的影响因素、酸碱度的影响因素、物理化学、药物等的因素影响,从而出现上面所测定的呈假阳性、假阴性结果。以上通过两种测定方法证明,在进行了尿液分析仪测定后,还应该通过对于尿沉渣的显微镜法进行复检,在减少误差与防止漏检的基础上正确判断出患者所患的病情,从而做到对疾病的对症治疗。

当红细胞或破坏的红细胞释放出血红蛋白时,其中带有过氧化酶样活性,通过它,首先会将过氧化氢茴香素进行分解,当其中的新生态氧被释放或因解放跑出来时,其氧化色原呈色。通过这个学理上的原理,就可以运用干化学法来测定尿液中的红细胞。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将完整的红细胞进行测定,同时还可以通过其中的原理将游离的血红蛋白检测出来。但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存在具有过氧化物酶作用的其它物质,也可能使其结果发生,即产生假阳性,解决方法通常采取免疫学辅助法来提高其测定结果的精准性。在本次试验中,对于200例尿标本的测定表明,其符合率仅占到85.2%,当胶体金实验完成后,其符合率已经提高到了98.8%[2]。

从另一个方面来看,红细胞具有形态变化的可能,而且,当尿液渗透压、酸碱度随时间的过长而出现红细胞膜破裂时,其中的血红蛋白会散出,不但此时的细胞化为碎片,同时也出现了成影细胞,因此,当采用显微镜法去观察测定结果时,一般的普通高倍镜是很难发现的。比如因肾脏病变造成红细胞破裂时芽孢脱落及增多,胞体缩小,折光性能受到阻碍时,或者相反的小球形畸形红细胞因同的表现被误认时,都会出现诸如此类的误差与漏检情况[3]。

因此,要保证尿液检测中的准确性,应该规范操作,对每日仪器、试纸等进行质量把关,同时应该使检验人员认识到其中会出现的问题,加以仔细分析,在情况较特殊或分辨不清时,应该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核实病情,从而确保测定结果,为医生诊断做出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李卫滨,王德春,林宝顺等.尿液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假阴性问题的探讨[J].陕西医学检验杂志,2013,14(3):53—54.

[2]董秀清.尿红细胞在沉渣镜检中假阴性的因素探讨[J].陕西医学检验杂志,2012,16(2):22—23.

[3]丛玉隆,马俊龙,李之莲.尿沉渣测定四种方法的参考值范围调查[J].中华医学检验杂志,2012,20(4):229-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