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

王勇

(新疆众和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市83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自动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着。在当前,许多领域都在采用机械和电气设备,一些设备生产厂家也纷纷建立起通过机械和电气设备来工作的应用,以帮助减少工作时间,并将使用机械和电气设备作为生产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分析,并对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工作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发展

引言

随着中国工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为了得到良好的生产劳动,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就需要在生产中引进使用机电设备,并且大部分生产都依赖于机电设备进行操作。机电设备的性能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公司的盈利效益。因此对于公司来说,机电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1.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模式的现状

1.1对机电设备维修不够重视

在当前,许多企业都不能定期开展对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工作,对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也不够重视。很多企业不重视保养维护机电设备,对机电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也不能进行,没有形成一种定期的维护管理系统,普遍形成了一种意识就是只要机电设备不停止运转就不用检查修理。这就导致很多机电设备一旦出现故障就是一个很大的故障,需要进行大修。如果以这种方式进行下去的话,公司的机械和电气设备的性能就会大幅度降低,大大减少了电气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并且严重地增加了对机电设备的维护次数和管理成本。更严重的情况就是需要更换新的设备,增加了设备投资的成本。

1.2对机电设备的日常防护不到位

机械和电气设备在恶劣的环境下工作时,如果没有进行完整地存放和保养,就很容易使得机电设备遭到腐蚀最终造成过载损坏,这是由于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不强造成的。

1.3传统的机电维修管理方式落后

传统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重点是只针对机械和电气设备的短期生产应用,没有长期的维护计划。传统的机电设备管理只专注于对生产技术的管理,而忽视经济效益上的管理。然而,目前市场化的管理体系是经济管理同生产管理相组合的系统管理体系。所以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机电设备的技术管理模式与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是对不上号的。通常情况下,该设备在安装完毕后就开始工作,其使用周期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物质运动方式和价值运行方式的结合,这两种形式都受到技术规律和价值规律的约束。所以在对机电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充分掌握这两种规律,以实现获得经济和技术管理双丰收的局面。

2.加强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2.1建立完善的保证体系

因为要想使得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我们就必须要对设备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管理系统,这样就能够保证设备能够正常地运行。再者,通过定期检查和正确的使用,做好对设备的划分,这样就能够在设备使用的过程中进行合理的职能规划,并且针对当天的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一个科学的预算和安排。再者,通过设备管理体制的建设,也能够保证设备在运行的时候,有专门的人来负责检测,这样就能够使得生产过程的进行,能够实现一个有序化的过程控制。并且通过这一管理体制,也能够把相关问题收集起来并建立起一个比较好的反馈网络,这样就能够使得问题的出现和解决之间的时间间隙得到明显的缩短,能够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效率有一定的提升,并且实现企业效益的增加。

2.2加强对管理的方式进行改进

设备管理工作人员,要将设备工作的一生作为管理对象,从设备的规划,设计,安装,使用,维护,报废等全过程中进行管理工作。在机电设备的维护管理过程中,要对电气设备的故障的原因,故障产生点以及故障发生后对企业的工作影响进行相应的分析与研究,并且将所得结果仔细的记录下来。为了更好地维护电气设备。同时,应当设立一个维护系统,把机电设备的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四个阶段有效的结合到一起,实现一个全面的有效的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系统。将每回对机电设备的维护与检修工作的时间与维护时出现的故障进行记录,并在一定时间后,根据记录进行数据统计,然后根据的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维护,检修工作周期的修改以及维护方式的更新。特别要对电气设备的具薄弱点进行具体的分析与研究,然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实施一些安全的措施,延长电气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机电设备的性能。设置日常维护规范,包括常规检查,维修,保养,员工轮流检查分配等。

2.3加强设备管理和维修保养技术人员的培训

针对上面的相关从业人员技术素养不够高这一问题,首先可以通过对相关人员的定期讲座来进行处理,再者也可以通过聘请一些专业人士来到公司进行专业人员的面对面辅导,同时也可以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到一些在这方面处理得比较好的公司去进行学习和考察,这样就可以使得他们通过这些考察学到一定的经验,并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素质。

3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3.1节能化发展趋势

随着社会各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对企业的需求量也在日益增加,人们对节能、环保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企业的生产也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而生产过程中各类设备的节能化运行、维修及管理,采取促进企业持久发展的一大重要保障。顾名思义,节能化指的就是维修及管理设备过程中尽可能保持机电原态,并且积极运用一些节能、环保的材料,与此同时又要避免设备的运行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此外,在维修设备的时候,有害气体及废弃物品的处理也要不断向节能化发展,不可随意处理。

3.2计划性发展趋势

通过所制定的机电设备维修以及养护方案,对机电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通过智能技术,对机电设备进行全面、细致、有针对性的检查,进一步增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效率,促进企业的定量管理工作。通过有计划的维修管理,可以更好地确保机电设备在运行中具有足够的可靠性,避免机电设备出现故障,确保企业的安全生产,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3信息化发展趋势

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信息化,是指对于更多信息技术的应用,推动机电设备维修信息和维修资料信息可以更好地融合,以加强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通过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的作用。通过应用高新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优化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并有效提高机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的可靠性。所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对于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的促进作用是非常大的。

3.4专业化的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的企业机电维修及管理依旧还存在一些不足,工人的维修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为了适应企业寻觅发展的趋势,其设备维修管理的专业化,成为了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这里所说的专业化发展,主要是指企业要重视对设备维修人员的培养与培训,可以通组织学习、培训等多种方式全面提升工人的维修技能,提高管理者的专业性。除了设备维修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在管理机制方面也要不断专业化。企业临到要建立并不断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和优化配置工作人员的结构,通过大力实施专人专岗模式,全面提升企业生产的专业化及相关设备维修管理专业化。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的发展与机电设备的应用如此密不可分,所以机电设备运行的性能改善,是当前企业最应该引起重视的关键,同时,企业在机电设备的维护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保证机电设备能够起到最大化的作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玉杰.城郊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与提升对策[D].南昌大学,2016.

[2]陈兴.浅谈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机电信息,2013(18):47+49.

[3]邱卫东.探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趋势[J].科技资讯,2011(1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