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简易开口器对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插胃管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09-07-17
/ 1

自制简易开口器对新生儿破伤风经口腔插胃管的探讨

王惠珍李波谢艳玲

【关键词】新生儿破伤风自制开口器口腔胃管

新生儿破伤风多是农村旧法接生,消毒不严,使破伤风杆菌经脐带伤口侵入体内而致病,病情重。目前治疗新生儿破伤风除给予破伤风抗毒素、镇静、冬眠疗法等处理外,还需足够的营养和热量。但此病主要症状全身骨骼肌强直及阵发性痉挛,牙关紧闭,张口及吞咽困难等给病儿带来进食困难。过去我院儿科采用插胃管鼻饲,补充足够的热量,起到辅助支持治疗作用。但插管时胃管易在口腔打折屈曲,插管一次性成功率21.4%,增加患儿的痛苦和并发症。1996年以来我院儿科对58例新生儿破伤风改用自制简易开口器插口腔胃管与传统方法插口腔胃管进行比较,其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58例新生儿破伤风患儿,男48例,82.8%,女10例,17.2%,年龄最大者15天,最小者3天,潜伏期3~4天5例,占8.6%,5~7天48例,占82.8%,8~14天5例,占8.6%。58例新生儿破伤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

2操作方法

2.1治疗组

2.1.1用物准备采用自制简易开口器(用2毫升一次性注射器一付,去掉活塞部分,剪去其远端:包括乳头及根部。修整切面使其平滑),选择细的软塑料管(直径1~2毫米)作胃管、手套、电筒等用物。

2.1.2操作前15分钟肌注镇静剂,使患儿镇静,肌肉松弛,开口器易于放入口腔。

2.1.3患儿取仰卧位,固定头部,将准备好的简易开口器插入患儿口腔至根部,助手固定口腔外的开口器的柄部,操作者在电筒的照射下,将胃管沿着开口器送下,直至证实到达胃内后把开口器取去,固定胃管。

2.2对照组

按传统的操作规范、规程插口腔胃管28例。

3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新生儿破伤风病儿插口腔胃管成功比较

分组例数一次成功(%)二次成功(%)三次成功(%)四次成功(%)无效(%)

治疗组30(51.7%)28(93.3%)2(6.7%)000

对照组28(48.3%)6(21.4%)10(35.7%)5(17.9%)4(14.3%)3(10.7%)

4讨论

4.1传统方法插胃管的缺点

4.1.1由于新生儿面部颅骨发育不全,鼻和鼻腔相对短小,几乎没有下鼻道,以后随着面部颅骨、上颌骨的发育以及出牙,鼻道逐渐加长加宽,到4岁时下鼻道才完全形成,所以对新生儿插鼻腔胃管是很难成功的。

4.1.2食管第一个狭窄在咽与食管相连处,插口腔胃管刺激病儿时出现喉咽、会厌、呼吸道肌肉痉挛,导致生理弯曲处更加狭窄,同时由于镇静药物的作用,大多数病儿舌根后坠引起会咽部关闭给插口腔胃管带来困难,胃管难以进入食道易在口腔屈曲,一次性插管成功率低。

4.1.3因插管次数增多刺激病儿,出现抽搐频繁,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出现窒息,甚至呼吸暂停。

4.2应用自制简易开口器插口腔胃管的优点

4.2.1开口器放置口腔根部,解决舌根后坠以及痉挛引起会咽部关闭造成胃管难以通过的困难,提高插管成功率。

4.2.2因插管次数减少,减少了刺激,从而减轻插管时出现的并发症,治疗组30例中无患儿插管时出现窒息及呼吸暂停。

4.2.3插管成功率明显提高,及时供给热量,改善营养状况,机体恢复较快,免疫功能提高,减少并发症及全身衰竭,缩短了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减少医疗费用。

4.2.4应用开口器操作方便,自制简单,效果理想,材料来源容易。

4.3注意操作方法及护理要点是插管成功的重要保证

4.3.1插管前做好病儿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释插胃管的目的及用途,取得家属同意及配合。

4.3.2注意掌握好用镇静剂后患儿的症状改善时间,及时把开口器放入口腔。

4.3.3防止插管时病儿抽搐窒息,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3.4插管动作要轻、快、准,尽量缩短插管时间,减少刺激,而且要密切观察面色、呼吸等方面的情况,发现呼吸停止及时抢救,并停止插管。

参考文献

[1]吴瑞萍主编.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