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灌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 2

肺泡灌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ARDS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辛款强张文勇黄子波

新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5274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对ARDS患者进行肺泡灌洗以及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其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被确诊为ARDS的患者21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行呼吸机支持通气,按规范予以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后,对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外源性补充。结果:在对患者进行肺泡灌洗、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后,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以及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治疗后6-12h与治疗前比较效果显著,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泡灌洗后补充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症患者的肺功能在6-12h期间,有明显疗效,但不能维持,其治疗ARDS的有效时间应进一步改进增加,以便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肺泡灌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RDS

【中图分类号】R442.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5)9-0952-0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是指心、肺功能原来正常,但由于某种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通气和/或换气功能,迅速出现缺氧和/或二氧化碳储留,进而导致的急性、进行性缺氧性呼吸衰竭[1-2]。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呼吸内科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被确诊为ARDS的21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范围:3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2.34±3.17)岁,其中,严重感染造成肺损伤的患者8例,代谢紊乱引起肺损伤的患者3例,脑外伤引起肺损伤的患者2例,脏器功能衰竭引起肺损伤的患者3例,肺栓塞患者5例。纳入标准:①有诱发ARDS的原发病危险因素;②12-48小时期间内临床症状突然加重;③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呼吸频率>28次/分;④以鼻导管或一般面罩吸高浓度氧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⑤PaO2/FiO2<200mmHg;⑥肺动脉楔压<18mmHg。所有纳入患者均已告知本研究的目的、方法,自愿参加本研究。

1.2治疗方法

①积极治疗原发病;②纠正低氧血症:立即进行氧疗,使PaO2>60mmHg,对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并行呼吸机支持通气;③按规范予以行肺泡灌洗(纤维支气管镜下)并补充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固尔苏(Curosurf);④注意体液平衡,每天500-1000ml的体液负平衡以利水肿消退;⑤有针对性的应用抗生素以期积极控制感染。⑥应用糖皮质激素:原则为早期、短程、足量。常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一般疗程3-5天,效果显著可适当延长应用时间。⑦应用血管扩张剂:山莨菪碱、前列腺素、一氧化碳吸入等。

1.3观察指标

每次灌洗前及以后24h内,每间隔6h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①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②氧合指数(PaO2/FiO2)③动脉血氧分压(PaO2)④气道峰压(Ppeak)⑤平台压(Ppause),与治疗前数据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l5.0软件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对比采取X2校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治疗时期的PaO2、PaO2/FiO2、PaCO2、A-aDO2测定

肺泡灌洗灌洗前及治疗后分别在6h、12h、18h、24h记录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发现灌洗前与治疗后6h-12h相比较,效果差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肺泡灌洗、补充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肺功能有改善作用。见表1。

表1不同治疗时期的PaO2、PaO2/FiO2、PaCO2测定

治疗后24h72.8±14.3143.5±12.740.7±10.4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对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补充能够降低小气道及肺泡气液界面的表面张力,进而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并减少或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结合肺泡灌洗能清除气道内痰栓及分泌物,减少或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有效降低ARDS的气道压力,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并在给药过程中使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分布更加均匀、高效。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改善ARDS患者肺功能,为ARDS患者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但其治疗效果的维持时间不长,治疗后6h疗效显著,12h效果最佳,但24小时后效果与治疗前差异性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肺泡灌洗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肺功能,灌洗后6h时,患者PaO2、PaO2/FiO2、PaCO2及A-aDO2等参数有明显治疗效果,虽然不能维持24小时,其对ARDS患者的肺功能短期内确实有改善作用,提高了抢救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缩短了重症医学科住院时间,进而减少了患者的医疗费用。增加其治疗效果的维持时间是以后的重要研究方向,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完善的治疗方法[3-4]。

参考文献:

[1]陈建强,陆件.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对ARDS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0,12(9):44-45.

[2]夏耀方,杨娅丽,崔泽,等.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胎粪吸入综合征患儿氧合功能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的影响[J].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1,14(10):553-555.

[3]吴慧慧,周建华.液体负平衡对腹部外伤并ARDS肺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9):1579-1581.

[4]屈东明,粱宪梅,周斌,等.双水平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治疗评价[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9):1555-1556.

课题项目:

2013年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课题(2013B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