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李文娟

山西省肿瘤医院山西太原030013

摘要:目的:观察护理风险管理在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患者305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52例,对照组153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强化护理风险管理。观察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者的回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回访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重症监护肿瘤患者中能有效地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重症监护;效果

ICU是集中救治危重患者的场所,是一个风险极高的科室,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1】。风险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程序,是对现有的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和处理进行减少医疗事件,提高护理质量【2】。本科室自2016年1月---2016年12月将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应用于临床中,经过实践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为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2015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88例,女,65例,年龄34—85岁,平均年龄50.2±7.3岁。对照组中,男80例,女72例,年龄31—84岁,平均年龄49.7±8.2岁。两组的年龄、性别、家庭经济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风险管理,具体如下:

(1)风险评估科内引入专业精神卫生科使用的焦虑,抑郁评分表,各班进行风险评估。同时结合院内统一使用的颠倒、坠床以及压疮评分表,从中发现可能出现不良事件的患者以及护理环节。

(2)针对提前告知入住ICU的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科内自制了图文并茂的图册,用示意图的方法告知患者ICU的环境及术后置管情况、需配合的内容。安排护理班人员提前一日到病房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缓解其焦虑情绪。

(3)每班护理人员新老搭配,病区由组长负责检查本班护理质量。针对科内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无法正常语言交流的患者,科内自制了图册,将一般生理及心理所需用词制作于图册中,患者可以通过翻阅图册指出自身所需的内容,避免了因其无法表达时焦虑烦躁导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4)每月科会时对当月所发生的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汇总。要求全员参与分析发生原因,提出预防措施及整改措施。

(5)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其风险意识与法律意识,让护理人员掌握与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的方法,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心理素质以及处理紧急事件的能力【3】。

(6)科内每月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家庭护理知识。提高患者及家属的配合度,增强患者对疾病治疗的信心。

2结果

2.1不良事件发生例数比较

通过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肿瘤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统计方法得到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中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2例,非计划拔管1例,血常规凝集1例。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10例,非计划拔管5,标本不合格3例,液体输入错误1例,患者跌倒1例,。观察组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2回访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153例,非常满意92例,一般满意43例,不满意18例,护理满意度为88.2%。观察组152例,非常满意118例,一般满意29例,不满意5例,满意度为96.7%。观察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随着医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为疑难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风险,使得ICU护理管理极具挑战和难度【4】。

通过风险管理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监护室护理管理的效果。在实施风险的整个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其病情、家庭经济情况、心理状态等方面的情况,尽可能预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资料还曾表示,监护室风险类型较多且为多样性,主要是因为监护室中患者的疾病种类较多,且自身都存在病毒性,因此,在对其进行治疗或干预的过程中,其依旧存在较为细微的风险以及隐形的风险,建立一个较佳的制度能够对风险进行适当的识别,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规避风险,通过风险的有效识别还能够为后期的护理风险处理奠定一定的基础。另外,护理的风险性发生率能够通过针对监护室的管理得到有效的降低,同时,护理质量也能够得到一定的提高,从而进一步使得风险得到一定的控制,能够使得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较低,效果较佳。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回访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88.2%,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表示,针对重症监护室进行适当的风险管理,可以更加全面的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还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从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增强对风险的鉴别能力,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可以达到保障患者安全的目的,提高护理的质量。

综上所述,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了回访满意度,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值得在工作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武淑敏.护理风险管理在ICU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现代护理,2012,11(1):70-71.

[2]陈慧芳,姜晓娟.护理风险管理在肿瘤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监护,2016,1(16):378-379.

[3]宋娇英,庞泽胜,李粼等.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内科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4(01):132-133.

[4]罗跃全,王庆梅,郭继卫,黎宁.ICU护理风险管理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4):44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