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

李秀敏

李秀敏

(林省白城市洮北区领下镇中心卫生院吉林白城137017)

【摘要】目的:探讨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间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80例体检者均在空腹情况下抽取6mL静脉血,将其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每支均3mL。对其中一支试管中血液标本进行人工溶血(观察组),另一支试管不进行溶血(对照组)。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标本进行检测,观察比较两组标本的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CHOL(总胆固醇)、BUN(尿素氮)、CREA(肌酐)、ALP(碱性磷酸酶)、GLU(葡萄糖)、LDH(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结果:两组标本经检测显示,观察组标本的AST、ALT、CHOL与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本的ALP与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CREA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化检验中如果出现标本溶血,对其检测中的许多指标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的准确性需尽量避免发生标本溶血。

【关键词】生化检验;标本溶血;结果影响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9-0044-02

在临床上导致标本溶血的因素十分多,主要包括采血方法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试管不洁等,因此在生化检验中常发生标本溶血的情况[1]。溶血主要是由于红细胞受到破坏,使其细胞内的物质流至血清中[2]。本文就进行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准确性的影响进行探讨,现将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体检的8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男49例,女31例,年龄为18至51岁,平均年龄(35.7±2.9)岁。所有体检者均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并且肝、肾的功能均无异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空腹的情况下抽取6mL静脉血,将其分别放置在两支试管中,每支均3mL。一支试管放置在水浴箱中温度为37℃,30min后将其取出,1200r/min离心5min,将其设为观察组,另一支试管进行人工溶血,然后在同样的情况下进行离心,将其设为对照组。所有标本均采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专用试剂来检测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氨酶)、CHOL(总胆固醇)、BUN(尿素氮)、CREA(肌酐)、ALP(碱性磷酸酶)、GLU(葡萄糖)、LDH(乳酸脱氢酶)等指标,并对所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1.3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分析,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两组标本的AST、ALT、CHOL与LDH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标本的ALP与GLU指标相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CREA指标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导致标本溶血的因素比较多,主要包括采血方法不当、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使用器械质量不过关等。采血方法不当的情况主要为:在给患者进行采血时,将止血带扎的过紧、其瘀血时间太长、抽血的时候负压太大等;抽血时没有将注射部位上的消毒液完全擦干、抽血不顺时反复拍打穿刺部位、在血肿部位进行采血;直接在输液处经常放血、将血液注入在抗凝管后混匀时振荡过于剧烈[3-4]。检验人员操作不规范的情况主要为:将水浴箱的温度设置的太高;在进行标本的离心时将速率设置过快;离心管或套管底部存在硬物导致红细胞过度挤压[5-6]。使用器械质量不过关的情况主要包括:注射器或容器过于干燥及不清洁;采血针的质量较差或密封不好;装置标本的试管质量不过关[7]。

虽造成标本溶血的因素比较多,但许多因素都能过其进行避免,从而减少标本溶血的发生。作者建议的标本溶血预防措施如下:(1)对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的强化培训,使其严格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2)提高对于医疗器械的管理及质量监控,发现质量不合格的器械需立即停止使用,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3)如果发现标本溶血,及时主动的与临床医师联系,使医师对其警惕。在本文研究中显示,观察组标本的AST、ALT、CHOL与LD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标本的ALP与GLU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BUN、CREA相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生化检验中如果出现标本溶血,对其检测中的AST、ALT、CHOL、LDH、ALP及GLU等指标均有明显的影响,其可能是由于标本发生溶血后,细胞中浓度含量比较高的酶类与血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清中,从而导致溶血后的一些指标明显高于溶血前;由于标本溶血后细胞中浓度含量比较低的钠与脂蛋白等物质将血清标本稀释,从而导致溶血后的一些指标明显低于溶血前。

综上所述,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临床上需尽量避免发生标本溶血的情况。

【参考文献】

[1]张苏,唐先平,沈朝辉等.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探讨[J].中外医疗,2010,29(18):187-188.

[2]黄琛.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8):955-956..

[3]赵丽.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医学综述,2011,17(19):3031-3032.

[4]刘伟力.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5,(23):198-199.

[5]黄书然.生化检验中标本溶血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31):153-154.

[6]张峰.标本溶血在生化检验中对结果的影响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3,34(33):6901-6902.

[7]谢小文.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及处理对策[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4):9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