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田改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中低产田改造及农业可持续发展综述

高青宁

青海省互助县水务局8105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渐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资源的利用也在逐年的上升,但是有些资源是不可再生的,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因此,国家开始提倡可持续发展。人们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开始在各个方面节约、节能,其中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我国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有关部门应该重视起农业中低产田的改造,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进我国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低产田改造;农业可持续发展;必要性;存在问题;有效对策

引言:虽然我国土地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是我国的人口数量却位居世界第一,所以我国的土地面积是非常紧张的,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只占总面积的一部分,由此可知,我国耕地资源是多么的紧张,而且在农业耕地中还有许多的中低产田,这就使得我国的农业产量减少了很多,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许多的损失,不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改造农业中低产田。本文对我国改造中低产田的必要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同时对有关部门如何有效的改造中低产田,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中低产田的改造有所帮助。

1我国对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性

农业是我国的根本,是促进我国发展的基础,因此农业对我国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是,在我国的耕地中有着非常多的中低产田,这些中低产田产出的粮食非常的少,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农业发展,因此中低产田的改造势在必行。

2我国农业耕地形成中低产田的原因

我国耕地形成中低产田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农民的种植技术、天气因素、周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这些因素长期影响着耕地,久而久之,耕地的产量就会降低,形成中低产田。下面是农业中低产田的几种形成原因:

2.1我国有些区域因地势问题导致中低产田的出现

我国的占地面积非常大,地域与地域之间的环境是不同的,有的地区地势平坦,有的地区地势较高,还有的地区地势较低。地域比低平的地区在对耕地进行灌溉时,水流常常会出现滞留现象,这就使得这部分地区的水盐含量特别多,长此以往下去,就会使耕地的质量降低,形成中低产田,产出粮食的数量也会随之减少,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2农民对土地的过度使用,导致中低产田的形成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对土地使用的频率逐渐增加,由原来的一年一耕,逐渐变成一年两耕、甚至三耕,这就使得土地的营养元素逐渐的流失,而农民没有对土地进行修养与养护,只是一味的施肥,没有把土地流失的营养补充回来,久而久之,农作物就不能从土地中汲取到营养,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逐渐减低,渐渐的这块土地就会变成中低产田。

2.3农民对农作物的管理不到位

农田中出现杂草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些杂草的生命力非常的顽强,对营养的竞争能力也非常的强。如果农民对农作物疏于管理,不经常清理杂草,就会出现杂草与农作物争夺营养元素的现象,导致土地中许多的营养元素都被在草所吸走,农作物吸收的营养就少了很多,往往会造成农作物营养不良,生产出来的粮食产量自然就很低。

2.4土地附近的水资源受到污染

伴随着国家的全面发展,我国的工厂越来越多,大多数工厂排除的废水都没有进行净化,这些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水排入江、河、湖、泊中,使得这些水资源都受到了污染,农民种植农作物时,常常都会使用江、河、湖、泊中的水进行灌溉,这就使得耕地受到了污染,使得土地出现各种问题,不能给农作物提供充足的养分,粮食的产量自然就上不去。

3我国在改造中低产田时存有的短板

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已经认识到农业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性,开始积极的对中低产田进行改造,但是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国中低产田的数量依然很多,并没有有效的解决中低产田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这都是因为有关部门改造的方式不对,。下面是我国改造中低产田时存在的几点问题:

3.1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农业的基础设施落后,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但是与发达国家还是相差很多,在农业中低产田改造中使用的设备不能快速的解决问题,这就使得我国中低产田的改造进程十分的缓慢,不能切实、快速的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2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率非常大

中低产田的改造需要农民的配合,只有农民与政府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实施改造。但是,农村劳动力的流失率非常大,大多数的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只有很多一部分青壮年留在农村务农,大部分务农的人员是即将迈入老年的农民,他们的劳动力非常的弱,而改造中低产田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这就使得中低产田的改造受阻。

4合理改造中低产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4.1坡改梯

沿等高线在坡地上修筑台阶式或波浪式断面农田。采用该种方式,能够使地形坡度发生改变,滞留地表径流,使土壤更加稳定,具备良好的保水、保土、保肥性,以达到良好的种植效果,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其种植效益。与此同时,应用坡面小型蓄排水工程和保水耕作措施。

4.2小田并大田

结合区域背景,以小组为单位,在其自愿情况下,依据二轮承包人口和面积,在地力和配套设施相近的地块范围内,对二轮承包零散的多块小地块进行整合,农户依照整合之后的地块进行耕作。

4.3合理施肥

对氮肥、磷肥、钾肥等,进行合理配置及应用,为农作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拓展其覆盖范围,对地表径流和泥沙流失问题等,进行严格控制。推广和倡导配方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率,实现农作物增产和土壤培肥。配方施肥的应用原理是依据土壤的养分情况和各类农作物的营养需求状况,对各类肥料进行科学配施。科学搭配有机肥和无机肥,尝试应用农家肥、秸秆还田、绿肥种植、合理轮作倒茬等方式,使土壤具备充足的有机质,使土地的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确保土壤和农作物具备较强的抗逆性。

4.4采用综合治理方法

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需要遵循改造、使用和养护相结合的方法。治理和改造中低产田的土壤,可充分实现培肥利用。因地制宜,依据土地实际状况,选用合理的作物种植品种,并采用正确的种植方法,严格控制农田种植过程,提高农作物种植质量及产量。例如,修建

机械耕种道路,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对小型机械化作业进行推广应用,实现机械化生产使中低产田改造工作更加有效。改进种植制度,注重日常除草等,耕地使用与养护相结合,实现土壤结构的改善和优化,使土壤具备较高的肥力。

结语

中低产田的改造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是一日就可完成的,有关部门不应该操之过急,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完善的改造措施,并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建立一个专门的部门,聘请专业的人员进行实地的指导,把解决中低产田的办法切实的落实到改造中,进而加快中低产田改造的进程,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有效的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中低产田改造技术分析[J].赵嘉祺.南方农业.2018(08)

[2]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董国梅.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02)

[3]山西临县坡改梯中低产田改造措施与成效[J].武艳.农业工程技术.2017(05)

[4]21世纪以来中国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研究进展[J].李明秋,郭锦标.资源开发与市场.2017(05)

[5]浅谈中低产田改造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环节[J].赵江萌.陕西水利.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