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6-16
/ 2

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

侯翠萍

黑龙江省实验中学

摘要:从之初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现在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课堂教学方法、策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应运而生,弥补了传统任务驱动法的缺陷和不足,提高了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国家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理念,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增强信息化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深入教学方式与教育模式的创新。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教学策略和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由过去的任务驱动、合作学习,到现在的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

一、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的分析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合作完成某种既定的学习任务的教学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之间以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态度,对同一问题运用多种不同的观点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多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学生在任务的动机驱使下,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自主和互相协作下完成任务,通过任务完成意义的建构。

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就是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通过小组的合作,共同分析、讨论、研究、解决问题。最后,各组呈现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进行总结。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以主动的方式进行建构,获取知识。

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这一过程一般是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图片、声音、视频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出任务,进入学习。教师把预先设计好的任务布置给各小组,同时下发有关资料。

3.进行分组,展开合作。依据班级人数、教学内容、任务的性质等因素制定组别数量及各组人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学任务。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

4.交流反馈,作出总结。在规定的时间内,小组完成任务后,开始汇报合作学习结果。在每组汇报完毕,由教师和其他小组作出评价,充分发挥评价主体的多样化。

三、设计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方法原则

1.系统性原则

教学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教学过程是综合的、联系的、整体的、具体的。组成教学系统的各个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形成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有机整体。

2.综合性原则

(1)任务内容的综合

在教学的过程中,综合性的任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大任务,要涵盖教材的主要知识点,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其它学科知识,要借助于同学,要借助于因特网、社区等其他资源,解决实际问题。

(2)学习能力的综合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合作能力、交流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多种综合能力。往往当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或者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中,学会查找相关学习资源,分析收集到的资料,自己动手制作。

3.启发性原则

设计的任务本身要新颖、独特,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案例、多媒体等,启发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方法的设计难度要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在学生能够达到的范围,去极大的激发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4.开放性原则

(1)解决方法具有开放性

设计的任务尽量没有唯一的解决方法,而是存在着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由驰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方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能力。

(2)任务内容具有开放性

任务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局限在课本中,而是向课外多方面的开放,与其他课程整合、与学生的生活、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向学生的内心思维延伸,利用课内外时间开展实践活动,以任务为起点,实现以教材内容为圆点的向外扩散,这些开放性的任务也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视野与思维,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四、在教学中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设计的优化

经过教学实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采用“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法比起单独使用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还是会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组织实施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前,首先必须充分重视该教学方法的设计,使之从各方面得到优化:

1.任务设计要有明确的目标

“任务驱动”的本意是让学生完成一个包含一定具体知识或能力训练的实际任务,从而达到某个教学目标。因此,在任务的设计时,要有清晰明确的教学目标,应该按照“从大到小、逐步分层”的思路,使每个教学目标都有与之相匹配的任务,并形成一个完整的任务框架。

2.任务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任务是手段,便于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务驱动”的目的。因此,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纸上谈兵”。

3.教师要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学技能和信息素养

教师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是必不可少的。教师要注重技能的操作性,努力地将其整合到自己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策略之中,学以致用。教师要注意实践过程的评价和反思,把现代教育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能力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中。

4.全面评价,激活合作

评价对于激励学生参与学习,提高合作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确立全新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将整个评价的重心由激励个人竞争转变为激励小组合作达标。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一种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互动理念,在这种良好的互动环境下,基于任务驱动式的合作学习让每一个学生发挥了各自的能动作用,积极的参与到任务中,在学习的过程中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我们将继续研究和探索这一教学方法,使这方法日趋完善,从而真正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第5期。

[2]何克抗:学习“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解读,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12期。

[3]金陵:微课程教学法: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新课程教学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