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八月份菌群趋势和抗生素药敏趋势分析报告

/ 2

2010年八月份菌群趋势和抗生素药敏趋势分析报告

尹春兰

尹春兰(深圳博爱医院广东深圳518001)

【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0)31-0104-02

1资料来源

(1)《检验科8月份微生物统计结果》

(2)8月1日——8月20日门诊处方统计

(3)《2010年7月份菌群趋势和抗生素药敏趋势分析报告》

2菌群趋势分析

本月微生物检出率较7月份比较无明显的变化,表皮葡萄球菌检出率略有降低,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也略有降低,其它细菌的检出率略有升高,表明G+球菌感染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临床医生用药基本合理。

微生物检出率统计(附表一)

.

.

3抗生素药敏趋势分析

各种抗生素耐药率统计(附表二)

.

.

4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监测

根据对门诊24个科室8月1日—8月20日二十天内共7728张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的统计表明(附表一),门诊抗生素平均使用率为32.56%,与WTO及FDA推荐的抗生素使用率小于35%相比,略低于要求值,明显低于国内抗生素使用率小于50%的标准,说明我院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和干预工作卓有成效。个别科室如:整形科、激光科、内儿科、普外科、口腔科的抗生素使用率仍超过70%,其原因与科室用药特点、术前预防感染、术后抗感染等因素有关,但临床医生应引起重视,减少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各类抗生素使用频度(附表二)与微生物检出率呈正态分布,基本符合针对微生物阳性的用药特征。

门诊各科室抗生素使用率(附表三)

科室名称处方数量抗生素处方数量抗生素使用频率

整形科10910495.41%

激光科211885.71%

内儿科625080.65%

普外科1178976.07%

口腔科17012774.71%

五官科1347858.21%

急诊科23812652.94%

泌尿科251352.00%

男性科75636348.02%

眼科52822542.61%

普内科32011836.88%

骨外科551934.55%

妇科245689736.52%

心血管内科2888027.78%

肛肠科601118.33%

乳腺科1912110.99%

皮肤科150616310.82%

消化内科217115.07%

内分泌科6111.64%

产科6611.52%

中医科14210.70%

失眠专科18300.00%

体检科2300.00%

合计处方数:7728251632.56%

.

各类抗生素使用频度(附表四)

药物名称处方数所占比例类别

替硝唑57923.01%抗厌氧菌类

左氧氟沙星48619.32%喹诺酮类

头孢拉定33913.47%b-内酰胺类

强力霉素27310.85%四环素类

克拉霉素2038.07%大环内脂类

林可霉素1485.88%林可酰胺

头孢克洛1054.17%b-内酰胺类

阿奇霉素1034.09%大环内脂类

头孢曲松1034.09%b-内酰胺类

交沙霉素1024.05%大环内脂类

环丙沙星993.93%喹诺酮类

氧氟沙星923.66%喹诺酮类

米诺环素742.94%四环素类

氟康唑722.86%喹诺酮类

阿莫西林612.42%b-内酰胺类

甲硝唑532.11%抗厌氧菌类

罗红霉素501.99%大环内脂类

青霉素471.87%b-内酰胺类

庆大霉素150.60%氨基糖苷类

大观霉素120.48%氨基糖苷类

司帕沙星110.44%喹诺酮类

红霉素110.44%大环内脂类

头孢唑林70.28%b-内酰胺类

阿米卡星70.28%氨基糖苷类

诺氟沙星30.12%喹诺酮类

头孢噻肟20.08%b-内酰胺类

利福平00.00%其他

四环素00.00%四环素类

头孢哌酮00.00%b-内酰胺类

头孢氨苄00.00%b-内酰胺类

去甲万古霉素00.00%多肽类

甲砜霉素00.00%氯霉素类

妥舒沙星00.00%喹诺酮类

各类抗生素使用频度(附表四)

.

抗生素的使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菌群的存在情况,根据微生物培养,药敏试验以及处方定期统计和分析,找出耐药菌群和变化规律,掌握抗生素使用情况及敏感率,从而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有效使用率,避免耐药菌株的产生,减少毒副反应和二重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根据统计显示,喹诺酮类、大环内脂类、头孢类为我院抗生素使用的主体,在抗生素使用方面基本合理,没有明显的不合理应用和滥用的现象,说明我院各临床医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已引起高度重视.

5抗生素使用干预及建议

(1)根据本月的微生物和抗生素耐药率统计结果显示:头孢呋辛耐药率较上月有明显上升,米诺环素耐药率较上月有较明显上升,头孢噻肟耐药率较上月略有下降,请各临床医师充分重视抗生素耐药率的变化,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正确选择抗生素:抗生素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正确选用抗生素。

(3)选择适当的给药途径:各种给药途径各有其优缺点及应用指征,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采用口服给药,宜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多粘菌素等口服后极少吸收入体内,故不能用口服法治疗全身性感染,但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对严重感染则应采用静脉给药。

(4)合理掌握剂量:抗生素的剂量一般可按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但应根据患儿的生理、病理状态而适当调整。新生儿体内药物代谢的酶系统发育尚不完全,肾脏、肝脏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能力较低,药物半衰期较长,因此出生1个月内宜按日龄调整剂量。肾功能、肝功能减退时亦应根据肾功能、肝功能受损情况调整剂量。

(5)合理联用抗生素:由于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原理各不相同,作用环节不同,毒性反应也不一样,任意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合理联用,才能增加疗效,降低毒性。

(6)不能片面追求使用新药、进口药。抗生素疗效好不好,主要决定于细菌对所选的药物是否敏感,否则,再新再贵的药也无用。

(7)在使用抗生素期间,要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有可疑现象,如皮疹、荨麻疹等,要及时采取措施,或减量或停药,或进行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