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测定血清(血浆)二氧化碳的质量保证

/ 2

酶法测定血清(血浆)二氧化碳的质量保证

李必浩吴蔚文李永洋

酶法测定血清(血浆)二氧化碳的质量保证

李必浩吴蔚文李永洋(广西脑科医院检验科广西柳州545005)

【中图分类号】R446.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09)05-0085-02

【摘要】目的建立酶法测定血清(血浆)二氧化碳(CO2)的全面质量保证。方法制定相应质量控制文件,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实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结果酶法测定血清(血浆)CO2的检测结果得到了有效保证。结论建立和实施酶法血清(血浆)CO2测定的全面质量保证非常重要。

【关键词】二氧化碳酶法质量控制质量保证

血液中CO2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大约占95%,是机体维持酸碱平衡的主要缓冲碱,也是判断酸碱代谢情况的常用指标之一,对酸碱平衡紊乱性疾病的进程和疗效判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在临床上应用十分普遍,是不可缺少的急诊项目之一[1]。但CO2测定影响因素较多,重现性和稳定性差[2]。为此,本文浅析对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法(PEPC)在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血浆)CO2实施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以保证血清(血浆)CO2检测质量。

1分析前质量保证

1.1标本的质量保证标本的采集、贮存、运送和交接是分析前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编制标本采集规范,加大与临床沟通力度,培训和提高标本采集人员的技能和素质,严格执行标本采集查对制度,防止不合格或错误标本流入实验室。

1.2注意抗凝剂的影响最好使用血清测定,若用血浆,应选用肝素作抗凝剂,草酸盐、柠檬酸盐和EDTA抗凝剂对CO2测定有影响[3]。

1.3标本送检要求标本抽取后应封口密闭,并及时送检,否则CO2检测结果偏低[2]。

1.4标本交接及预处理实验室收到标本后,应严格执行“标本交接制度”,对不合格标本应拒收。标本预处理要及时,放置时间长、室内温高CO2结果偏低[2]。

2分析中质量保证

2.1试剂质量保证加强试剂管理,做好试剂预购计划、出入库登记以及定期督查等工作,严禁使用无资质证件、过期、变质、失效以及未经质量评价的试剂。要经常检验机内CO2试剂,试剂浑浊或试剂空白吸光度小于1.6时不能使用。

2.2CO2定标要求因为在检测过程中,CO2酶法试剂开放,易与空气中的CO2发生反应,以及试剂反应系统中的酶具有不稳定性,如NADH容易被氧化而分解,而导致试剂空白A值下降,检测线性范围缩小,需及时定标[2][4]。定标使用的标准液应随试剂盒标准液,以保证CO2检测的量值溯源性。每天要做试剂空白定标,在同一批号新旧试剂更换、不同批号试剂更换、质控不理、检测系统调整等必须定标。

2.3仪器性能保证加强仪器管理,做好仪器保养和维护,保证仪器性能,特别是清洗系统处于最佳状态。仪器反应杯的清洁程度、所使用的清洗剂以及反应液的PH值高低对二氧化碳试验均有影响[5-6]。二氧化碳试剂位(通道)应尽量设置在中性试剂之

后,不能设置在酸性或碱性试剂之后,如不能设置在总蛋白或白蛋白试剂之后,以降低污染率。

2.4室内质量控制每次测定CO2标本时,至少做两个不同值的质控管,使用多规则控制方法进行判断,及时发现误差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CO2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提高CO2测定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的一致性。

2.5上机测定要求因标本采集方式、存放时间、室内温度对CO2测定都有影响,因此测定一定要及时。若标本量大,机内待测时间长,应采用分批上机,使CO2的丢失降到最低限度。分批上机前应加塞封闭并低温(2~8℃)保存,以确保结果的真实性。

2.6质量控制文件及人员要求编制CO2检测的作业指导书及其标准操作规程(SOP),加强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提高其操作技能,保证CO2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3分析后质量保证

3.1保证检验报告的完整性根据《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二章,第十七条规定的内容来保证临床检验报告的完整性,检验报告缺乏完整,人为更改检测结果,可引发潜在医疗纠纷。

3.2加强对CO2检测结果的分析对检测结果的分析是检验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患者检测结果的回顾性分析、批内及批间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以及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来分析,特别是异常和危急结果,必须进行重新查对,与临床沟通,必要时重新抽血测定,这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和处理措施,保证CO2检测质量。

3.3做好实验室质量和技术记录并妥善保存,为解决问题和分析处理问题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资料。

4小结

在临床检验中,血清(血浆)CO2的测定十分普遍,但CO2的检测结果容易产生波动,既与测定的方法、仪器、试剂有关,也和标本中CO2不稳定有关,如标本的采集方式、存放时间、室内温度等,这给临床检验工作带来困扰,因而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保证检测质量非常重要。为此,我们从细节入手,抓住关建环节,进行过程控制,实施CO2检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并建立质量控制文件,同时,加强对临床标本采集人员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认识和技能。经过我科一年多的实施应用,检测结果较好,保证了CO2检测质量。

参考文献

[1]杨文杰,柯振符,何寿国,等.酶法测定血清二氧化碳中试剂稳定性的研究[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7;25(1):43—45.

[2]谢细娜,陈尤佳.影响血液二氧化碳测定的不稳定因素探讨[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5;20(5):86.

[3]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

第三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4]李广权.酶法检测二氧化碳偏低原因及消除[J].现代医学检验杂志,2003;18(1):33—34.

[5]李广权,周卫东.指示剂法测定血昅二氧化梳在全自?生化分澐仪上的嚔用[J?.中国医学检验睂志,2?04;?(6)?598?59?.

?

[6]于軷,聂庆东.血清二氧化碳测试问题一例分析[J].箰代医学烀验杂志?2005;2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