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的研究

谢迈越

和平县图书馆广东和平517200

摘要: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是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对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完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展开了研究,并介绍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构思。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

0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越来越完善,公共图书馆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当前,为了构建能够覆盖全社会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推广。基于此,笔者对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展开了相关介绍。

1总分馆制概念

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是指在一个合适的地域单元内,由一个或多个建设主体建成一个“公共图书馆群”,形成图书馆服务体系,提供普遍均等服务。在该体系内,通常由总馆主导协调多个分馆共建共享,其基本特点是“统一管理、统一采编、统一平台、统一服务”。

2国外总分馆制建设情况

总分馆制是欧美等国家普遍采取的公共图书馆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以其卓有成效的资源共享效益备受世界各国图书馆重视。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相当普遍,几乎与美国公共图书馆同步建设产生。其他国家如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也都实施了总分馆制。它的优点在于一是使图书馆服务布局网络化,遍布区域各地;二是使图书馆管理模式集群化,提升整体服务效能;三是使行政管理集中化,保证馆藏资源合理配置,资源共享;四是分工协作,实现信息服务个性化。国外发达国家与地区总分馆制建设的成效为我国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建设以及推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借鉴经验。

3我国总分馆制建设发展历程

我国公共图书馆实行的是分级财政基础上的多层管理体制和多元建设主体,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级政府建设并管理一个图书馆”的基本格局。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政府向服务型的转型,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开始排上地方政府的议事日程,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始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率先崛起。

2000年11月,上海市开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工程建设。“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以其他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以及专业图书馆等为分馆,以全市“一卡通”作为中心图书馆业务发展的着力点,实现总馆与分馆之间文献资源和信息服务的共建共享。

东莞于2002年开始总分馆建设,至2012年,形成了含1个总馆、51个分馆、102个图书流通车服务点、37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的总分馆模式。采取集群式管理技术和总分馆管理体制,在全市图书馆中实现了业务统筹管理和资源共享。

深圳图书馆之城于2003年起步建设。特点是行政包办,合作共建,图书流动,业务统筹。政府的投入自上而下,图书流动定期轮换,为辖区居民定期更新图书资源。

嘉兴自2005年开始,探索出一条构建城乡一体化新型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道路,形成了“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多级投入、集中管理、资源共享、服务创新”的嘉兴模式。图书馆运行经费由市、区、镇三级政府共同投入,构建了由多级政府联合建设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模式,确立了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联席会制度。

苏州图书馆与区政府、街道办事处合作建设社区分馆,构成苏州模式的总分馆。特点是绕开现有体制障碍,与基层政府直接合作,使总分馆在不同建筑主体下形成了同一个管理单元,以较低的投入把公共图书馆建到了百姓身边。但由于缺乏政府主导与制度保障而陷入发展瓶颈。后借创建示范区之际,将过去模式转变为政府主导、制度保障、符合规律的“新苏州模式”。

首都图书馆2001年搭建了北京市公共图书馆计算机信息服务网,实现了市—区县—街道图书馆的三级互联。全市公共图书馆联合检索、馆际互借、资源共享和“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

综上所述,我国总分馆制建设从2000年开始探索至今,日渐成熟,各地结合自身区域的经济、自然等条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总分馆建设模式,提升了服务效益,提高了公众满意度。特别是从2011年初,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工作,要求“市、县图书馆以总分馆等多种形式服务体系实现通借通还”,总分馆制纳入示范区创建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创建城市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实践。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开始走向繁荣发展的崭新阶段。

4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构思

我国总分馆制建设成功案例基本以东、中部发达城市建立的市区总分馆为主,这为区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经验。同时由于市、区、街三级公共服务网络平台已成功搭建,有助于区、街、社区(村)总分馆服务网络有效衔接,形成一体。区县级总分馆制建设可由一个总馆、若干街道级分馆、多个社区图书室及户外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四级网络构成。

4.1建设方式

4.1.1区级总馆:由区公共图书馆承担。一方面负责阵地借阅服务,组织分馆及图书室开展大型读书活动,另一方面承担本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体系管理职能。搭建地区公共图书馆总分馆管理平台,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采编、统一培训、统一平台。

统一管理:强化规范化管理,制定本地区统一规范的服务标准,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推动区域总分馆制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使其走上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路径。总馆与分馆之间实行“一卡通”通借通还,统一开放时间、借阅规则、服务标准。有条件的地方还可制作本地区公共图书馆、室形象LOGO,便于读者辨识利用。

适时成立地区公共图书馆理事会,成员由社会人士、企业代表、总、分馆代表等相关人员构成。形成例会制度,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共同商讨本地区总分馆间工作,研究制定发展规划、年度计划、经费使用等事宜。

统一采编:年度购书经费统一拨付总馆,由总馆负责本地区文献资源的采买、分编、流转、配送。

文献采买、流转、配送可采用社会化运作方式。委托本地区有资质、口碑好的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总馆、分馆、图书室、24小时街区自助图书馆之间文献资源流转服务正常运作。

统一培训:因国情所致,我国多数地区街道、社区等基层的图书馆员工仍由地区行政部门管理,因此从事图书馆工作、特别是基层图书分馆室工作人员业务素质良莠不齐,流动性大。总馆可制定培训计划,针对专业馆员、新入职员工、基层图书室工作者、志愿者等不同类人员开展分批、分级培训。

统一平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规定:“国家鼓励和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和科技融合,推动运用数字技术、现代信息技术和传播技术,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在“互联网+”时代,整合区域公共文化阵地、资源,拓宽服务的渠道、扩大服务的面积、提升服务的质量,打造“互联网+”公共文化,有利于实现区域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让百姓便捷地享有“高端普惠”的文献资源服务。

总馆可统筹研发建设区域公共图书馆数字化服务平台,栏目包括设施资源、活动预告、图书借阅、新书推荐、场馆预订等。读者通过网站、微信、手机APP、有线电视、户外电子宣传栏等多种方式利用参与,提升区域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供给能力,推进基层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建设进程。

4.1.2图书分馆:辖区内每个街道建立一个街道级图书分馆,大型社区图书室面积、藏书达标的也可升级为图书分馆。图书分馆负责人为理事会成员,根据总馆计划并结合本级街道工作主题制定图书分馆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统筹辖区内的图书室开展借阅服务,组织开展主题文化活动,落实安排图书分馆室工作人员定期参加总馆组织的业务培训,负责接收总馆流转配送的文献资源,定期为辖区内的图书室更换图书。

4.1.3社区图书室:硬件设施达不到分馆建设标准的社区可设立图书室,还可将本地区益民书屋纳入图书室统一管理,益民书屋图书可作为图书室基础藏书。社区图书室定期从本级街道图书分馆流转更换图书,工作人员可由社工或志愿者负责。

4.2整合资源

整合身边各种资源,以开放的态度面向社会,是总分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另一条途径。区县级总分馆、室应注重加强与辖区内的企业、教育、外资等社会资源密切合作,共同运营管理,共同参与区域总分馆、室的发展建设,有效实现公共文化与社会、民众的有机对接,资源共享,携手共赢,对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意义和指导作用。

5结语

综上所述,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益,因此,推广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十分必要。政府要结合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模式,整合各种资源,建立一个完善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而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论县域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的构建与实现[J].金武刚.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03)

[2]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模式、特色与思考[J].马岩,郑建明.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