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研究

唐名宝

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中医医院425500

【摘要】目的:研究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前往我院行细菌临床检验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细菌临床检验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传统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液标本,予以观察组改良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液标本,比较两组的病原菌检出率、分离阳性率及污染率。结果:观察组病原菌检出率20%、分离阳性率22%、污染率6%,对照组病原菌检出率12%、分离阳性率12%、污染率20%,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标本采集法可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产生影响,临床工作人员在血标本采集时,需要根据有关标准开展,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标本采集法;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影响

临床检验组成内容中,细菌临床检验为不可缺乏的一个部分,并且还是严谨性及技术性均高的一个部分,甚至该部分的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到临床治疗。细菌临床检验较容易受干扰,比如标本的采集及送检时,若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均能够对检测结果造成不良影响[1]。细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离不开血液标本采集质量的保证,因此,临床工作人员需要更加重视血液标本采集的质量,降低血液检验错误率发生的几率,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部分参考依据。为了分析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本文对前往我院行细菌临床检验的100例患者作出研究,现对其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前往我院行细菌临床检验的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17-77岁,平均年龄(47.27士1.53)岁。同时将同期前往我院行细菌临床检验的患者50例设为对照组,其中男31例,女19例;年龄18-78岁,平均年龄(47.84士1.68)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进行血液采集前天均需要接受有关的生化检查及健康宣教。其中对照组采取传统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液后马上将血液注入到商品化培养瓶中,接着按照传统血标本采集法具体内容从血液采集、采血部位、采集温度以及送检时间等开展分析,并对影响检验准确性的相关因素。观察组采取改良血标本采集法采集血液标本,完成采集后即可把标本放入温度为35。C的二氧化碳培养箱中,放置时间为1d左右,并且嘱托操作人员采集培养双套血。

1.3观察指标

详细及观察两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分离阳性率及污染率,并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原理

本文两组患者的全部临床数据均应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并将各组间的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据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分离阳性率以及污染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p<0.05)。

3.讨论

细菌学检验主要应用在临床鉴别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致病菌类型中,该检验为临床医学检验不可缺乏的内容,并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起到指导作用。细菌学检验重点在于检测各类组织标本中的病原菌,因此细菌学检验的检测标本以血液标本为主,血液标本的采集可直接关系到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其采集质量更是对细菌学检验结果起到关键作用,一旦出现血液标本采集质量问题,则能够从本质上给细菌学检验带来问题,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2]。

血液标本检测结果的正确性与血液标本采集方法科学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因此,血液标本采集时所使用的方法也十分重要,而影响血液标本采集的因素则如下:(1)标本采集温度及送检时间。人类机体内含有不少细菌,而大部分为嗜温细菌,该类细菌可以在20-45。C的环境中生存及繁殖,若温度不恰当(过高或者过低),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细菌,最终致使细菌临床检验结果也受到影响[3]。因此,工作人员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中并没有马上送检,而是长时间放置,血液中含有自溶酶的细菌便会主动死亡甚至消失,从而致使检验结果出现误差。基于此,若标本采集后无法马上送去检验,则应该把标本保存在温度为35。C的孵箱中。(2)采血部位。具体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操作人员多数寻找患者的输液通路或者同侧血液进行血液标本采集,但是该部分血液因为受输液药物影响,血糖、血钾及血钠三者含量通常要比正常值高,由此造成细菌临床检验结果要比实际值低上不少。(3)标本溶血。实际的血液标本采集过程中,操作人员需要熟练地掌握有关穿刺技术,提高血液标本采集的规范性,若操作人员需要对患者使用抗凝管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时,操作人员采集完血液样本后,应该马上将样本注入到培养瓶中并且颠倒,从而让血样混合均匀,但是需要注意,颠倒时用力不可过大,预防血液标本被破坏,从而对细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产生不良影响[4]。(4)微生物感染。由微生物形成的导管感染中,途径腔外致使短时间留置导管诱发感染时比较常见的现象,若患者长时间留置导管,则其感染诱发因素则为腔内定植。同时,致病微生物还在患者发病过程中产生主导功能,基于此,临床工作人留置导管时,较容易将定植细菌带入到培养瓶中,进而诱发污染,当然该过程中导管有关血流感染已被排除在外。基于此,操作人员采集血液标本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患者输液过程中不可以采集血液标本,操作人员应该选择患者完成输液2个小时后再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5]。(2)如果患者为一侧手臂输液,采血过程中需要选择患者的对侧手臂进行血液标本采集,预防从输液手臂针头处采集血标本。(3)操作人员需要熟练掌握穿刺技术,确保一次就可以顺利穿刺血管,预防出现屡次穿刺的现象。(4)操作人员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将血液标本注入试管过程中,需要先取下针头,同时沿着试管壁保持缓慢的速度将血液注入到试管中,预防快速将血液注入到试管中。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分离阳性率以及污染率分别为20%、22%及6%,对照组患者的病原菌检出率、分离阳性率以及污染率分别为的病原菌12%、12%及20%,该结果充分显示细菌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会受血标本采集法的影响,因此临床工作人员在血标本采集时,应该根据有关标准对血液标本进行采集,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由上可知,血标本采集方法可影响细菌临床检验结果准确性,临床工作人员应该根据相关标本选择合适的血标本采集方法,从而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卢少华,张灵,蔡恒洋.细菌检验标本的质量分析探讨[f11.当代医学,2013,19(19):30-31

[2]赖琼凤.影响检验分析前血标本质量的因素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4,(1312):111.

[3]李佳丽.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9):181-182.

[4]姜淼.浅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式对细菌学检验准确性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4,13(46):16.

[5]张启亮.血标本采集法对细菌临床检验准确性的影响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