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3-13
/ 2

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

孙芸

孙芸(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江苏无锡214000)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4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和乌司他丁组,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20万U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维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二聚体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乌司他丁能显著降低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

【关键词】感染性休克;乌司他丁;D-二聚体

【中图分类号】R459.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9-0112-01

感染性休克是全身性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循环衰竭的复杂临床综合征,以经过充分的液体复苏都难以逆转的持续低血压为其特征。感染性休克发生率、病死率居高不下,患者中有四分之一甚至以上发生死亡。患者常有凝血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增加病死率。D-二聚体(D-D)是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降解产物,它是反映高凝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本文旨在观察乌司他丁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浆D-D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入住我院ICU的符合纳入标准[1]的感染性休克患者40例,男23例,女17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肺炎12例,胰腺炎5例,肺脓肿3例,胆道感染9例,腹膜炎8例,皮肤软组织感染3例。排除:①肝肾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手术后、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肺栓塞、深静脉血栓②治疗未满72小时出院或死亡③对乌司他丁过敏④应用过影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药物。

1.2治疗方案:把40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乌司他丁组(20例)和常规治疗组(2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常规治疗组按照重症脓毒症治疗指南[2]采取液体复苏、早期使用抗生素、预防应激性溃疡、控制血糖、保护多脏器功能、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予机械通气及其他对症处理。乌司他丁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商品名:天普洛安,广东天普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万U加入生理盐水50ml微泵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维持应用7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的血浆D-D水平。

1.3D-D的检测: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第7天,正常对照组于体检日,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置于含有枸橼酸钠抗凝液的试管中,离心后取上层血浆,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水平。

1.4统计学处理: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浆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5);治疗后第3天、第7天,乌司他丁组血浆D-D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显著下降(P<0.05)。患者均未发生皮疹及其他不良反应。

3讨论

在严重感染时,细菌的毒素激活吞噬细胞,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和细胞毒素,如TNF-a、IL-1、IL-6、IL-8等激活粒细胞,使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粘附,进一步释放各种蛋白酶和其他水解酶、氧自由基和脂质代谢产物等,可在体内产生“瀑布”样连锁反应,引起组织细胞损伤。感染性休克时,上述细胞因子导致机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组织因子释放,激活凝血和抑制纤溶系统,导致微血栓形成和组织微循环障碍,进一步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乌司他丁是由肝脏分泌的一种具有广谱蛋白酶抑制作用的糖蛋白,它能够结合如胰蛋白酶、a-糜蛋白酶等丝氨酸蛋白酶和粒细胞弹性蛋白酶等多种酶类,抑制酶的活性,促进酶的降解。Aosasa[3]等的研究揭示了乌司他丁可以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内蛋白激酶C及NF-KB信号传导通路来直接抑制TNF-α的翻译和分泌,减少TNF-α的产生,从而预防细胞因子级联反应,阻断细胞因子、炎症介质与白细胞之间的恶性循环。陆志熊[4]等研究发现乌司他丁能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分泌,减轻应激状态下炎症反应的发生、发展,从而减轻对重要器官功能的损害,促进机体器官功能恢复。体外试验发现,UTI能调节凝血因子Xa、Ⅻa、Ⅷ的激活以及血管舒缓素的释放,有利于凝血机制的改善。该药能维持血管正常舒缩功能及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对纤溶酶原起适当拮抗作用,维护血小板正常聚集功能,因而对凝血纤溶系统平衡具有一定的调理作用。邢金燕[5]等研究显示,乌司他丁可以更快地使脓毒症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趋于正常,纤维蛋白原水平下降,血小板计数回升,D-D含量降低。

本研究发现,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组患者治疗前血浆D-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治疗后第3天两组血浆D-D水平均有所下降,乌司他丁组下降更明显,但仍都表现出较高水平;说明这部分患者虽然凝血功能有所改善,但体内仍有大量凝血及纤溶过程发生。治疗后第7天,两组血浆D-D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乌司他丁组下降更为显著。可见,乌司他丁不仅有助于抑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全身炎症反应,还能降低血浆D-D水平,改善凝血异常。本研究过程中未发现乌司他丁有明显不良反应,证实其安全性。有研究提示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系统的保护作用强于常规剂量乌司他丁,使用乌司他丁更大剂量或其他给药方式对凝血功能的影响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沈洪主编.急诊医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1

[2]DellingerRP,CarletJM,MasurH,etal.Survivingsepsiscampaignguidelinesformanagementofseveresepsisandsepticshock[J].IntensiveCareMed,2004,30(4):536-555

[3]AosasaS,OnoS,MochizukiH,eta1.Mechanismoftheinhibitoryeffectofproteaseinhibitorontumornecrosisfactoralphaproductionofmonocytes[J].Shock,2001,15(2):101-l05

[4]陆志熊,洪远,姚瑜,等.乌司他丁治疗创伤后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疗效评价[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12(9):628-629

[5]邢金燕,孙运波,韩小宁,等.乌司他丁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异常的影响[J].中华外科杂志,2005,11(20):737-738

作者简介:孙芸,女,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