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

唐宗英

(东兴区人民医院四川内江6411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治疗的秋季腹泻患儿120例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60例单独西医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各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让人满意效果,应用价值确切。

【关键词】中西医;婴幼儿;秋季腹泻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1-0185-02

婴幼儿腹泻是儿科常见疾病,多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婴幼儿腹泻发病率高,季节性特点显著,以春秋两季为主。对秋季腹泻婴幼儿临床研究中发现,其发病病因多为轮状病毒感染,约占80%[1]。对婴幼儿秋季腹泻,尚无特异性药物,单纯西医治疗多难以治愈,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提高患儿临床疗效。本文就对婴幼儿秋季腹泻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中120例秋季腹泻患儿在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到我院就诊,与《实用儿科学》[2]中小儿腹泻诊断标准相符合;患儿腹泻均在秋季;患儿大便呈水样便、蛋花样便,无腥臭味;部分患儿伴中度以下脱水;排除合并严重心、肝、肾等严重器质性疾病及严重脱水患儿;无药物过敏史;患儿家长及法定监护人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男性71例,女性49例;年龄3个月~3岁,平均(15.1±2.6)个月;根据患儿治疗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等资料经统计学软件处理,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确诊后,给予患儿常规治疗,合理饮食,补液,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病毒防感染。对照组患儿经常规西医治疗,利巴韦林注射液10mg静脉滴注,每天一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基本方:葛根、山药、白术、茯苓、炒扁豆、乌梅、山楂、车前子、苡米、藿香各10g,鸡内金6g,木香3g。用水煎煮,每天一剂,取药汁分早晚两次服用。中药敷脐:肉桂、吴茱萸、木香各3g,丁香2g,研制细末,以陈醋或植物油调制糊状,敷于神阙穴,纱布固定,每天一次。疗程3d。

1.3效果评价标准[3]

显效:患儿用药72h内粪便性状恢复,大便次数减少恢复至1次;有效:患儿用药72h内粪便性状基本成形,大便次数减少每天<3次;无效:用药72h内粪便性状、大便次数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经用t值检验,计数资料经用χ2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96.7%(58/60),即显效4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78.3%(47/60),即显效20例,有效27例,无效13例;两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观察组脱水纠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

表两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比较(d)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疾病,多位于十二指肠、空肠,少数患儿则会累及回场和结肠。秋季腹泻发生多是因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病毒侵入肠道,在小肠绒毛顶端和柱状上皮细胞复制,使肠道细胞损坏,绒毛功能减弱,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淋巴细胞浸润等,造成小肠黏膜功能受损,尤其是回收水分和电解质功能损害。目前轮状病毒感染是导致秋季腹泻的主要病因,会造成机体多系统损害,临床无特异性预防措施。小儿腹泻病情呈进行性发展,若无及时处理则会合并为严重脱水,危及小儿生命安全及健康成长。

常规西医治疗婴幼儿腹泻时,需及时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积极抗病毒,纠正脱水症状,缓解患者病情。但常规西医治疗,对病毒腺苷激酶依赖性太强,易产生耐药性,影响患儿临床治疗疗效。中医认为,婴幼儿秋季腹泻属于“泄泻”范畴,素体虚弱,脾胃两虚,脏腑娇嫩,行气未充,易感外邪,湿热内蕴,暑热湿困引起小儿脾胃功能紊乱,致大便呈水样、蛋花样,内杂不消化食物,暴注下迫,一日多次。因而,中医治疗小儿秋季腹泻时,应健脾养胃,补中益气,渗湿除邪止泻。本次研究中,基本方中葛根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山药滋养强壮,助消化,敛虚汗,止泻;白术除湿益燥,和中益气,健脾益气;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炒扁豆健脾,和中益气,化湿消暑;乌梅敛肺,涩肠,生津;山楂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热化痰;苡米清利湿热,利小便,益肺排脓,健脾胃;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鸡内金健胃消食,涩精止遗,通淋化石;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消食开胃。在现代药理研究中,中药方剂能延长消化道内啡肽生理活性,减少肠道水电解质过度分泌,双向调节胃肠功能,缓解止泻,增加胃肠循环血流量,修复胃肠细胞,提高细胞免疫功能。同时以神阙穴敷贴中药剂,温阳运气、散寒止痛,能进一步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总有效率9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3%,脱水纠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中西医联合使用,使患儿治疗效果显著提高,缩短了患儿治疗时间,加快大便性状恢复时间,减少腹泻时间。总而言之,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取得让人满意效果,能促进小儿较快恢复,应用价值确切。

【参考文献】

[1]王自媛.消旋卡多曲联合炎琥宁治疗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177-178.

[2]罗军,罗杰平.四君子合剂联合消旋卡多曲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0,17(4):225.

[3]赵爱君,刘瑛琪.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秋季腹泻185例[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22):168.

[4]李萍.思密达联合炎琥宁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0,12(34):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