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分析及其控制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分析及其控制途径

罗洁

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目的:就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及其控制途径进行分析。方法:在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取260例本地正常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收集材料的方式不采取任何措施,观察组采用流行传染病控制和预防干预措施,观察并整理两组成员传染病的发病率,随访调查时间为6个月。结果:根据对两组成员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发生率为66.15%;观察组成员采用以上预防控制方法的感染病发病率为21.5%;观察组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流行性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对其进行有效阻隔,减少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受到流行性传染病的影响,是临床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关键词】流行性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指由寄生虫、细菌以及病毒等病原体侵染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不仅能够传,也有着流行性的特点。常见的传染病有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等,这些病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其具有传播性,而使人们生活的质量及身体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当前正是人际交往日益密切、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环境,加快了这类病症的传播速度,并且其传播的范围也在不停地扩大,不断加深对人们的危害性。因此,为了阻止传染病疫情的传播,做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工作,是当地疾病防控部门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次研究选取当地正常成年人共260例,进行分组研究,分析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对流行传染病的发病率的影响。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选取260例本地正常成年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130例、观察组130例。观察组男性有65例,女性有65例;年龄在24岁至46岁之间,平均年龄(31.2±2.3)岁。对照组男性有65例,女性有65例;年龄在23岁至46岁之间,平均年龄(30.6±2.1)岁。两组在基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信息收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观察。观察组采用流行传染病控制和预防干预措施,在传染病高发的时期内,并对观察组成员采取卫生监督、信息情报、疾病预防、救治机制和疾病控制等流行性传染疾病预防知识及措施的宣教,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在传播途径上对传染病采取有效的隔断措施。同时还可以通过接种疫苗的方法对传染病进行控制。对观察组成员进行食品安全和卫生条件的监控,以便有效阻止传染病的传播。对两组成员均进行为期6个月随访观察。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乙型肝炎以及结核等较常见的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对以上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汇总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明显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对两组成员为期6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未采用任何预防控制措施的传染病发生率为66.15%;观察组成员采用以上预防控制方法的感染病发病率为21.5%;观察组传染病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较表一。

3讨论

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质量和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部分人为了谋得更多的商业利益,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严重的破坏,再加上季节气候的不断变化,各种微生物的生长和传播使得流行性传染疾病不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包括传染病病原、细菌滋生传播,使许多带有传染性,甚至是致命的病菌。因此,加强流行性传染病的检测,控制器传播途径是一项长期且艰苦的工作,同时也要加强对流行性传染病防范工作制度的完善[1]。传染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身心健康以及生活质量的疾病,若不能及时采取科学的控制措施,就容易造成大面积传染,并且不断发展成新型的传染性疾病,而人们对流行性传染病防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研究工作。控制传染疾病的传播,是需要所有人的齐心协力,提高所有民众的卫生安全意识,明确认识到传染病的长期性、复杂性以及流行性,尽全力做好当前流行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2]。同时医护人员也要不断加强自身的防控能力,不断研究出新的感染病防治方法,才能对流行性感染疾病进行科学、有序的防治工作,严格遵照流行性传染病的防范工作制度,做好隔离消毒措施,建立完善的公共卫生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的预防控制措施,才能减少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因为流行性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在对这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还要采取以预防和控制为主的措施,采用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有效的控制途径,可以明显减少流行性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全面贯彻落实好全民流行性传染病预防宣教工作,可以帮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尽可能的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采取公共卫生实时监控措施,强化该地区的卫生和食品质量的监督力与控制力,可以有效阻止外源性传染疾病的传播和发生,有效的控制其他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3]。同时还要设置专职的流行性传染病疫情上报员,其任务主要是将当地的疫情报告进行送检、转诊以及考评质控。

综上所述,通过采用科学的方法对流行性传染病进行预防控制,可以在传播途径上对其进行有效阻隔,减少流行性传染病的发生,确保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受到流行性传染病的影响,是临床防治传染病工作中的重要部分。

参考文献:

[1]唐玫.流行性传染病的现状与预防控制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9):291-292

[2]摆宏萍.浅谈如何预防和控制流行性传染病[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56):163

[3]司莉玲.流行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途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7):269-270